浅议高职院校单招大学生的到课率情况
2017-05-16王玉蓉
王玉蓉
摘 要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全国各高职院校大力推进自主考试单独招生,单招学生的一些特点逐渐凸显出来。文章通过对单招学生的特点分析,总结出单招学生到课率现状,寻求适合的对策,从而保障学生的到课率,使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确保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单招 高职院校 到课率 对策
1高职院校单招学生与统招学生的比较分析
在学习特点方面,随着高招考试形式的多样化,出现了最具代表性的统招和单招形式。统招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扎实,而单招学生在专业课理论性学习方面的能力普遍比较薄弱。
在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方面,单招学生的思维方式普遍比统招学生活跃,具有擅长个人展示的能力。但是,在日常行为中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但单招学生能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人际交往方面,大部分单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打击能力都比较强,会进行自我调节。然而,单招学生的懒散、叛逆情况也很严重,出现集体旷课、打架事件。
2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到课率现状及原因分析
2.1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到课率的现状
到课率是评判学风好坏的一个基础性指标,不仅能综合反映出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能反映教学和管理状况。到课率在系部和班级之间也有较大差距,到课率会随着年级增长产生逐步下滑的趋势。
2.2影响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到课率的具体原因剖析
(1)高职院校单招学生自身方面因素。首先,单招学生学习动机缺乏,单招学生没有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学生选择学科专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环境和家长期望等方面的影响而存在盲目性。其次,自我认知能力较弱,由于文化课基础差理论知识缺乏,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存在偏差从而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影响。最后,单招学生缺乏自信,承受能力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受创情绪表现明显。
(2)高职院校任课教师方面因素。教师业务能力、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的缺陷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到课率偏低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学校方面因素。到课率高低不仅受到任课教师与学生自身的影响,同时还受到学校整体环境氛围的制约。高职院校激励机制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在科研与教学方面的侧重,教师的选择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导向作用,从而对到课率产生间接影响。
3提高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到课率的具体建议
3.1明确高职院校单招学生学习目标
(1)加强单招新生的入学教育,大学新生的入学教育,就是要让学生进校有明确的新的学习目标,知晓大学学习的必要性,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并落实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
(2)培育单招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学生要具有自我的社会责任感,明确学习目标和具体学习行为的关系,意识到实现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目标必须落实在日常的学习行为上。
(3)成功的典范是最好的激励手段与方式。学生要通过优秀校友成功案例,悟出和认识到这些校友之所以成功,从而主动确立明确学习目标。
3.2全面做好单招学生专业教育工作
(1)单招学生要进行合理的专業选择。为了提高单招学生的到课率,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喜好,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专业,消除进入大学后由于对专业不喜欢而逃课的潜在危险性。
(2)单招学生要逐渐了解专业,不断增加对专业的喜爱度。学生选择了专业进入大学学习后,要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全面的、详细的了解,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可度,不断欣赏和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而提高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自身要强化专业学习动机。专业学习动机是推动、维持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内外力量,学生对所学专业喜欢,表现出积极主动、刻苦努力的学习精神,杜绝逃课行为。
(4)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培养单招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3.3要不断加强单招学生的到课管理及考核制度
作为高职院校应该不断加强学生到课管理工作,学生处要进一步联合各部门深入课堂开展周期性的检查工作,对待未到课学生要加大教育力度,并把学生到课出勤率与学生的奖、贷、勤、俭、免及各种评优挂钩,建立健全学生到课管理制度,同时对各系部抓学生到课工作效果与各系部的考核工作联系起来,形成一整套科学的考核制度。
总之,面对单招学生的逃课问题,经过细致的分析和调查后发现,其原因大多来自课堂学习内容难度较大,单招生难以理解和接受,进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有鉴于此,学校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多发现单招学生身上内在的优势资源,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到课率。
参考文献
[1] 张伟纲.当前我院单独招生学生的学业状况及对策[J]成人教育,2009(1):66.
[2] 房宏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3(04):78-79.
[3] 沈柏青,陈春雷.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1):85-86.
[4] 田正学,王小兵,王羚又,等.大学生逃课现象研究[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