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易写错别字原因探微

2017-05-16张娟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字义字理错别字

张娟

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出现错别字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汉字数量大,加之存在着许多形近、音近、同义、多义等现象,给识字带来困难。错别字的多少已成为区别识字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一种识字法优劣的指标之一,因此,它也是学术界和教育界长期关注的热点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小学阶段认识常用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做到会写,并了解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这么大的识字量,必然会给学生在学习上带来一些困难,以致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很普遍。我对所教的本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117名学生中,90%的学生都存在写错别字的现象,较严重的占30%左右。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错别字的类型分析

(一)错字分析

所谓错字,广义地说,凡是不合乎规范的字都可以叫作错字。而狭义的错字,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错字”,特指任意增减笔画,变换构建的部位,在任何字典里都无法查找的字,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多点。

如:■(浇)水、■(步)伐、白■(纸)。

(2)少点。

如:■(底)下、冰■(冷)、燈■(盏)。

(3)多横。

如:■(捧)着、■(县)令、■(幸)福。

(4)少横。

如:■(具)体、监■(督)。

(5)多竖。

如:■(临)时、■(叔)。

(6)少竖。

如:■(舞)蹈、■(颐)和园。

(7)多撇。

如:发■(展)、■(武)汉、细■(腻)。

(8)少撇。

如:■(矛)盾、竹■(筏)。

(9)错位。

如:■(触)角、■(知)识。

(10)写错部件。

如:车■(轮)、展■(览)、水■(稻)。

(二)别字分析

别字指应写这个字(甲字),却由于形近或音近的缘故,写成了另外的一个字(乙字)。虽然字形本身没有错,在字典里可以查到,但用错了地方。别字也可以称为“白字”。

(1)形近字干扰。

如:考虚(虑)、撕(撒)种、贷(货)物。

(2)受同音字干扰。

如:通迅(讯)、竟(竞)赛。

(3)不理解意思。

如:齿(耻)笑、相(项)链、聪名(明)。

(4)粗心所致。

如:迫不急(及)待、问提(题)、办工(公)室。

二、原因

小学生在作业中暴露出来的错别字,可以说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从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来看,由于字形众多、结构复杂、差别细微,书写时很容易出错。而且鉴于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除了他们学习漫不经心外,空间知觉的分化能力与辨析字形的细微差别的观察力不强,对字形的感知与对神经和肌肉的控制不够,对字义的理解和对生活经验的缺乏,注意的随意性与不随意性,都是造成他们写错别字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感知粗略

儿童知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方位知觉能力都比较差,他们在感知事物时,由于目的性不够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而就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分析和综合。他们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看不出事物的联系及特征。因此,学生在识字和写字时常对相似、相近的字感觉失真,以至于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例如:“士——土”、“甲——由”。对于形体比较复杂或某些部件较隐蔽,就容易出现多一笔、少一笔、写错部件的错误。例如:“■(浇)水”、“■(具)”体、“展■(览)”。有些合体字的构成部件形体大致匀称,各部件都常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充当部首,如果观察不仔细,就容易出现错位。例如:“■(触)角”。

(二)受别的字干扰

干扰理论认为,愈益增多的新信息在记忆存储时归类的不科学、不严密或无序状态,可以导致信息的相互干扰,以致信息提取失败。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例如:“稻”字,因学生首次接触的“臼”和“白”极易相混,因此学生会将“稻”写成‘_”。再如一些双音节词里,前后两个字的部首本来不同,一个字受另一个字的干扰,写成相同部首,因而出错。例如:“■(模)糊”,“模”字本来不是米字旁,受“糊”字影响写成米字旁“■”;“■(保)护”,“保”字本来不是提手旁,受“护”字影响而写成提手旁“■”。

有些字受形近字的干扰。例如“轮”字受“抢”字影响写成“■”,“吃”受“汽”字影响写成“■”,“摆”字受“摇”字影响写成“■”等。

(三)字义模糊

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字,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用法不同。理解字义,在某种程度上比识记字形复杂,更需要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尤其是需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活动。而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课外阅读量较少而决定感性认识和经验积累不足。因此,对同音字的字义理解含糊是导致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主要原因。如学生作文中经常会出现“你在(再)说一次”、“今天要教(交)作业本”。

(四)情感脆弱

年龄特点决定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意志较薄弱。这是学生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1.错误的心理分析

例如“小溪”,想“溪”是小河沟的意思,因此错写成“■”;或想“溪与水有关,因此写成“■”。又如“璀璨”,想着是光彩鲜明的意思,以为与火有关,因此错写成“■■”。

2.急于求成

学生在一起写作业时,出自好胜心的驱使和“做完作业就能玩”的诱惑,往往有意无意地比速度。由于生理、时间、复习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提取以前学过的生字时出现暂时遗忘,不能认真耐心地分析、追忆或通过字典寻求帮助,而是为了赶时间匆匆动笔,至于书写正确与否,则抱着“碰运气”的想法。

3.粗枝大叶

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同一作业中,对于同一个字,前面一个写的是对的,而后一个却写错了,这种错误只能归结为“粗心”现象,跟学生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的陋习有关。

(五)客观原因

社会文化环境对小学生个体生理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一些广告词的谐音使用,少部分学生辨别能力薄弱,这也是让学生写错别字的一个原因。如:药物广告“咳(刻)不容缓”、烧鸡店广告“鸡(机)不可失”、饮料广告“以喝(和)为贵”。

这些不规范的用字通过媒体宣传,使学生产生误识,从而给他们误导。呼吁社会上使用规范字,给学生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些正确的引导。

三、纠错对策

对于学生易写错别字的现象,我认为要以预防为主,积极纠正、重视和积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被动应付,甚至采取罚抄罚写的不科学手段,都会产生消极的后果。

(一)字形、字音辨析法

学生的错别字,多数是由于观察粗心,认识模糊而造成的。因此,在教生字时,可以结合辨析形近字、同音字,以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练习中,也可以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形近字、同音字辨析训练,来巩固学习成果和纠正错别字。例如:

1.以区别字形组词。

泰( ) 贪( )

秦( ) 贫( )

2.先加偏旁后组词。

例:民——(岷)(岷山);(眠)(睡眠)

申——( )( );( )( )

夹——( )( );( )( )

3.选字填空。

历、厉——( )害;日( )

泽、择——光( );选( )

(二)字族識字法

所谓“字族”:即将同一部件配上不同偏旁组成的字看成“一个家族的成员”,把这些字放在一起编成儿歌或顺口溜进行比较学习。

例如:“苗”字族苗——描、瞄、猫、锚。学习时可用儿歌:“苗苗学素描,用眼瞄一瞄,小猫玩铁锚,真是太可笑。”

“查”字族:查——喳、碴、渣。学习时可用儿歌:“树上喜鹊叫喳喳,肚里无食饿得慌,叼起一块石头碴,把它当作面包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具有比较选择的特点,当刺激物作用于感知器官时,感知便会自发地对刺激物进行比较和选择。所以,用字族识字法能促进学生比较,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辨认和记忆能力。经调查,采用这种方法的错误率仅为13%,比常规教学低了二十个百分点。

(三)字理识字法

所谓字理,指的是字形与字义、字音的联系,这是一种客观存在,该如何分析就如何分析,不能是此人讲此理,彼人讲彼理,因人而异;也不能是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理据进行教学。这种按照汉字的构字原理识字的方法是中国传统的识字方法,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形训”之说,如《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文,止戈为武”。汉代以后,经师的解经,《说文》等书的释义,也常用这种“形训”的方法。

“形训”是以形说义的方法,即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寻求字义。汉字是表意文字,最原始的象形文字是用笔画简单的图形、记号来代替语言中的一个词,字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时词的本义或常用义是一致的。后来造字的方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局限于象形、指事,出现了会意、形声。商周以后,以记录语音为主的形声字逐步占统治地位,但汉字至今仍未发展为表音文字,字的形成结构与字义仍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许慎所谓:“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会意者,比类合宜,以见指撝”。此三者不是象形,就是象意,都有象可寻。至于形声字,它的声符,往往是字义的承担者,它的形符则指出字义的归属,凡此种种都说明字形与字义有密切的联系。这样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对字形的分析来寻求字义。这就是“形训”的理论依据。

语文学上的形训主要用于寻求字的本义,同时,通过字形的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词义系统,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就是为了不‘讲,换个说法,‘教就是为了不‘教。”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识字教学法,主要是继承了训诂学中形训的方法,把字义和字形结合起来,使人见形知义,易懂易记。正如贾国均先生所言:“抓住了汉字组构和演变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特点,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但字理识字也有一定的局限,有的字的字形已失去表义作用,因此只能对一些字理较明显的字采用这种识字法。如象形字“山”,先出示象形符号“山”,使学生发挥想象,看这个符号像什么。学生很容易从形象上看出是一座山,那么“山”字就很容易掌握了;又如出示“鸟”的象形符号,学生一眼就看出是鸟。这只象形的“鸟”和汉字“鸟”有什么联系呢?让学生说说、画画、写写、不需讲评,学生就会知道“鸟”字的每一笔所表示的意义。

又如“灭”字,上课时点燃一张纸,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火)接着,拿起一块砖压在火上,火就灭了。出示“灭”字,学生立刻就明白该字的读音、字义及部件表示的含义。在如“卡”字,遮住上半部分,学生读“下”;遮住下半部分,学生读“上”。“这个字是由上和下组成的吗?”“不是,因为上和下共用了一横”。再问:“一根鱼刺在嗓子里不上不下的,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有的说kǒ住了,有的说qiǒ住了,这个多音字就这样掌握了。

再如形声字的教学,形声字兼有表音和表意的作用。形声字读音较易掌握,而形旁的表意作用是重点。如“青”字加三点水(清),问:“这个清字跟什么有关?表示什么意思?”依次换虫字旁、言字旁、草字头、目字旁、先说字义再组词。再如学习“娃”字,让学生换偏旁,说字义。这样,学习一个生字的同时,即复习了部分旧字也学会了一串新字。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知道了这字怎样写,而且懂得了为什么这样写,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理解,经久不忘。“字理识字”实验的当堂掌握率不低于90%,期末巩固率不低于85%,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四)“3+X”抄词法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识字往往依赖于简单的直接联想和具有智慧性的间接联想。由此可见,最有效的识字教学,就是创设有利于儿童联想的条件。因此,我在布置学生抄词时,不是机械地让学生把生词抄几遍,而是采用“3+X”抄词法,即一个词抄三遍,然后想一个与生字有联系的字,进行组词,这种联系包括同音、换偏旁、字形相似、多一笔、少一笔,等等。如“刻苦”的“刻”聯想一个同音字“克”,再给“克”组词,既学习了生字“刻”,又巩固了以前学的字“克”;再如“环境”的“境”给它换偏旁,得到“镜”,“仲”字形相似“伸”,“日”加一笔得到“旦”。这样能把已学过的字和生字有机地联系起来,避免孤立识字,并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死”的抄词作业也“活”了起来,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也有了好转。

(五)纠错登记法

针对学生写错字现象,可以设计纠错登记簿,格式如下:

学生每写错一个字,就要在纠错登记簿中进行记录、改正,再分析出错的原因,如“观察不仔细”“错误心理分析”“受别字干扰”,等等。这样做,既纠正了这个错别字,形成了深刻印象,又可以起到预防同类错别字出现的作用,而且也培养了观察分析的能力。这个《纠错登记簿》让学生放在书包中随身携带,使学生经常看到,这又是一个巩固的好机会。

汉字几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服务,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伟大的贡献。它不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今天伟大中华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进程中,它必将发挥更独特的作用。但它的字体复杂、笔画繁多、表意性质使其难以认识和记忆。许多形声字声旁难以辨识,也造成了学生认识常用字过程中普遍存在写错别字的客观现象。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帮助学生掌握识字的规律,完成让他们不写或少写错别字的重要任务,所以每节课,每一次批改作业,我们都应认真把好正确认识读写汉字这道关,对笔画错误、偏旁相混、偏旁影响等错别字现象进行梳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正确的指导。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满满的“一桶水”,才能对存在的错别字现象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逐渐掌握汉字的规律,为小学生打好坚实的汉字基础,较好完成这项基本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字义字理错别字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旅途中的那些错别字
巧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运用字理教学,提高识字教学的实效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高考作文常见错别字大全
错别字先生
绝和决
燥、躁、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