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四导”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17-05-16严妙群

文理导航 2017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严妙群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意识,让学生有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读、思、议、练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扎实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累积、沉淀,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四导”教学模式;提升数学素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上,我们老师不光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兼顾全面性和长远性,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把夯实课堂教学和提升数学素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很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体会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感悟数学思想,打好数学基础、提高数学素养。

一、导读—阅读新知

“导读”就是引导学生阅读新授的知识内容。很多数学老师会忽略这一环节,认为“读”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不然,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就是这个道理,在数学课上同样适用,通过“读”,学生能很好地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导思—理解教材

“导思”就是从教材内容出发,在知识关键处、思考的转折处、理解的疑难处、规律的探求中设问,并按一定逻辑思路编织起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主动获取知识。

“导读”和“导思”一般是同步进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读”、“思”,部分或全部地理解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达到教學大纲所提出的“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要求。“导读”、“导思”的方法如下。

1.复习旧知

数学知识有很强的系统性,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指导学生运 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的有力条件。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采取以旧带新的方法来导读导思,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教学五年级《分数加减法》,先设置两道同分母加减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计算:①2/4+1/4= ②2/4-1/4=,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思考:(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2) 1/2+1/4 = 、1/2-1/4 = ,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怎样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通过读、思,不用多费口舌,前后知识自然迁移,通过知识的内化,学生就从根本上掌握了新知识。

2.直观演示

有的教材,知识抽象,学生难以阅读理解,可以先借助教具作直观演示,并作必要点拨,再让学生阅读、思考。如:教学求长方形周长时,先出示由一条小铅线围成的长方形模型。复习长方形的概念,接着把这条铅线(周长)拉直,引导学生观察:(1)拉直后变成什么形状?(2)这段铅线由原来的长方形的哪几部分组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三个问题:(1)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2)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一种方法怎样?为什么要这样就算?这样学生阅读理解教材就不会感到吃力了。

3.激发兴趣

有的教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没有内在联系,又无法作直观演示。在阅读前,先提出有诱发性的问题,使学生急于想解决,但仅利用已有知识技能却又无法解决,形成认知冲突,点燃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读、思的兴趣。如:教学《乘法结合律》时,先出示几道习题:18×25×4,125×34×8,要求学生观察这些式子。然后问假如不用竖式计算,你能很快地口算出它们的得数吗?学生都摇摇头。这时老师很快说出得数,并指出没有用竖式就算,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另一种算法。老师接着说:“用‘乘法结合律来计算就能达到又对又快。”听到这,学生们都跃跃欲试,这时教师趁势布置同学们翻开课本,边读课文边思考:(1)什么叫“乘法结合律”?(2)为什么先算25×4 和125×8?根据是什么?

4.整体分解

有的教材内容,思路较复杂,学生直接阅读思考难度较大,要先将整体分解,提示思路,降低思维的坡度,然后才让学生读、思。如:“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如果要求学生直接一下子求出问题,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更有难度。于是可以分解如下:(1)“这个故事一共有多少字?”(2)“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这样把难度分解,学生就能把题目解答出来。

三、导议—发展思维

就是引导学生讨论教材中的知识重点、难点或阅读思考时碰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目的是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加深理解,是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新知识,训练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可以这样安排:“议前导——议中导——议后导”。

1.“议前导”

学生阅读思考之后,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认识后,指出“导思”中体现教材重难点的思考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节和促进学生的注意力,使思维指向明确,必要时做扼要提示。然后组织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

2.“议中导”

学生在组内交流讨论时,有时会出现思路紊乱或思路闭塞,教师便及时疏导,让小组在探究学习中顺利进行,以备更好地在全班进行展示。

3.“议后导”

这一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各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和困惑,其他同学补充或发表不同见解,开展生生、师生之间互动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在学生回答时,强调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既精炼又相对的完整,提高数学语言的素养。然后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中肯的回复、订正、补充,师生一起归纳知识,加以强调,使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结构系统中。这样,学生不仅更加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弄清了解题思路规律,提高了解题技能技巧。

四、导练—培养能力

“导练”就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运用、消化所学知识,务实创新。导练方式主要有如下三种。

1对应练习

课本中所安排的每一个新知识内容后面都配有“练一练”相对应的练习题,讲完新课内容,让学生做好这些对应练习题,从而巩固新知识。

2.对比练习

就是把新旧知识容易混淆的有关习题放在一起让学生练习、比较,以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防止知识的负迁移。如:教学《正方形的面积》时,学生容易混淆“面积”与“周长”这两个概念,于是安排这样的题目:“有一块长方形木板,边长3米,它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让学生练习。通过比较,清楚地认识到:不管是求正方形的周长还是面积,都必须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这个条件,但“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意义不同,因而计算方法也不同,周长=边长×4,面积=边长×边长;所用的单位也不一样,周长用的是长度单位,而面积用的是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多了“平方”。这样,不仅使学生区别了新知识,而且理解得更加深刻,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数学素养逐步得到提升。

3.变换练习

变换练习包括变换算式、改述题文、变换条件、变换问题等。这样变换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摆脱思维僵化,防止套题,提高解题的技巧,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妙想和乐乐一共收集了128枚邮票。妙想收集的邮票数是乐乐的3倍。妙想、乐乐各收集了多少枚邮票?”教师可以把问题改成“妙想比乐乐多收集多少枚邮票?”或改成“乐乐比妙想少收集多少枚邮票?”让学生说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再列式解答。

“导读、导思、导议、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它反映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全体学生参与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教学方法中,让学生读、思、议、练都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扎实的课堂教学中不断累积、沉淀,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