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更要知彼
2017-05-16曾国龙
曾国龙
当前,在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下,课堂教学的最大变化就是从以前的“以教促学”发展到今天的“以学促教”。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通过了解学生加强备课的目的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找准学习起点,了解学生实际
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这对备好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已获得的知识与即将获得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常常是前后密切关联的。在具体的一节课的备课时,教师首先要了解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的情况。分析出哪些是学生已掌握的,哪些是学生初步掌握了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可以掌握的,哪些是教师非讲不可的。这样做有利于教师在授课中做到该讲则讲,不用讲则少讲,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学生在进行学习时,由于每个人的知识背景不同、学习原始状况不同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我们必须重新认识我们的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备课。
二、尝试多种途径,了解学生所想
(一)从学生心理特征上了解
相同年龄的孩子,具有相似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思维特征,即“大同小异”。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各有其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敏感,内向,不善交流,在班级中属于角落中的学生,那么作为老师,就要对这些学生多了解、多关注、多鼓励,可以充分运用激励手段,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尽量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可以用多种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形式的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有全面、客观、正确的定位。同时通过讲励志故事、常说“我能行”、营造团结互助的舆论氛围,让学生从周围环境中汲取勇敢的力量,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从而能从容自信地面对和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效促进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二)从学生生活环境中了解
新课标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个人背景不同,他们拥有不同的学习经验,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要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每名学生在来到学校学习的同时,也带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观点、看法。这种已有的经历、经验和对待社会的观点,对于即将进行的课堂学习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经验基础,是实施有效教学的要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时尽量将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起来,及时充分的向学生展示数学的内在美。
(三)从先试后导的教学方式中了解
如结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中提出的“请你不要告诉我,让我试一试”的观点。课前通过让学生开展这样的自主尝试练习,学生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练习结果,便成为了老师组织下一步学习活动的“教参”和最有活力的课程资源。这样一来老师备课方式也就由主要依据教学参考书、备课用书转变为主要依据来自学生的学习信息,找准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自然而然实现了从“学”服从于“教”到“以学定教”的转变。
(四)从学生的提问中了解
课堂中让学生提问,即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养成了質疑、敢问的习惯,通过交流,了解学情,相机肯定学生,并提炼出关键性问题,形成“学习期待”,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倡导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所需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应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状况,也要考虑少部分学生的学习困难,切实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得到切实有效地转化。在教学中,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做到耐心帮助,热情关怀,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及时鼓励。布置练习时不搞一刀切,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少做几道题,或者另外设计几道典型的题目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