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00亿元非能源经济增量是怎么干出来的

2017-05-16徐明辉滕嘉娣常春晖陈宝林

活力 2017年1期
关键词:龙江全省经济

徐明辉++滕嘉娣++常春晖+陈宝林

过去的一年,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大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龙江丝路带”,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在我省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三大矛盾”还没有根本破解,特别是在油煤粮木传统产业集中负向拉动的情况下,实现了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成绩来之不易,但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转型重构已经出现了重大的实质性的积极变化,稳有基础、进有动能、新有活力、好有质变正在成为发展的态势,也更加坚定我们振兴发展信心。

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有一组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据统计,与2012年相比,我省2016年经济总量预计增加1400多亿元,但能源工业比2012年减少1600亿元左右。这一增一减意味着我省在非能源领域比四年前增加了3000多亿元的经济总量。这个增量来自哪里?就来自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重点产业项目的发力见效、新动能的培育生成。

过去的四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而包括我省在内的东北地区,经济下行的压力又远远超过全国。2013年,我省经济增速放缓初露端倪,因国际油价巨幅下滑、国内对煤炭需求不振的影响,2014年、2015年我省经济增速跌入谷底,2016年开始出现稳步回升趋势。2016年我省在非能源领域3000多亿元的经济增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的。

过去的四年,对龙江来说,是爬坡过坎、滚石上山,最为艰难困苦的四年,也是保持定力、坚定信心,知难而进、奋力拼搏的四年。全省上下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对油煤粮木集中负向拉动的严峻挑战,狠抓产业创新扩量升级,挺过产业转型带来的剧痛。非能源领域3000多亿元的经济增量,标志着我省经济转型重构已经出现了实质性变化。

对于下行压力巨大的黑龙江来说,3000亿元的“真金白银”来之不易。我们不仅仅要探讨它“到来”的结果,更看重的是它“到来”的方式。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好有质变”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是新常态的重要特点。从2013年开始,我省积极应对资源型城市较多、转型发展任务繁重的困难挑战,破除以往的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创新实施“五大规划”,构筑起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平台,着眼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调整产业结构。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重要讲话,都对我省实施“五大规划”和抓好重点产业给与了肯定。

正如省委书记王宪魁所说:“我省过去经济结构的好坏是历史形成的,我们改变不了,但今后经济结构的好坏,是我们经过努力能够改变的,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2016年我省又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提出的“三长三短”要求,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实践,对十大重点产业进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这个长期性的工作、渐进式的过程,因找准了正确的逻辑和顺序,产生“化学反应”;因日拱一卒的不懈努力,发生“质的变化”:与2012年比,2015年一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7.8%提高到10%,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40.3%提高到78.9%,2016年前三季度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8.3:32.6: 59.1。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出现积极变化,能源工业“一柱擎天”格局正在逐步改变,2006年占GDP比重为30%,2012年占20.1%,2016年大致降到不足10%。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黑龙江突出重点地执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是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实绩。

——大刀阔斧去产能,瞄准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我省落实好国务院支持东北振兴措施和我省煤城转型发展规划,实施产业转型攻坚行动计划,把国企改制改组同化解过剩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结合起来,刀刃向内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调整产业结构偏重之症结。去年,全省煤炭去产能1010万吨,封存炼钢产能610万吨、炼铁产能219万吨。

煤城全力摆脱“煤炭依赖症”。2015年双鸭山煤炭产业增加值下降6.4%,使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3.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负36.1%。双鸭山在痛中求新、求变,“矿二代”们瞄准绿色食品、煤化工奋力突围,2016年1~9月,双鸭山市财政收入出现正增长。龙煤天泰煤制10万吨芳烃项目是双鸭山市“煤头电尾、煤头化尾”延长煤炭产业链的突破口,全部投入生产后有望将煤炭“吃干榨净”,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多亿元。

鸡西2016年上半年全市GDP同比增长4.0%,比上年同期提高2.9个百分点。目前鸡西煤炭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已由历史最高时80%以上,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煤炭行业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也比最高时下降40多个百分点,而煤炭精深加工,以及高端石墨、绿色食品、医药等产业正在崛起。

大庆非油经济比重一再提升。2016年上半年,大庆经济运行企稳,GDP增速由负转正,逐步攀升。非油经济实现增加值952.3亿元,同比增长2.8%,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大庆沃尔沃的发展为油城转型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按照汽车产业发展对相关经济带动1:7的比例测算,沃尔沃大庆工厂一期年产8万辆、400亿元的整车产值,可带动形成数千亿元的汽车产业体量。

——做好“三篇大文章”,以创新促实体经济加快转型。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我省传统产业仍然是振兴实体经济的最大存量,我们扎实做好“三篇大文章”,持之以恒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方面,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着力抓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重新“立柱架梁”。龙江最有基础的能源、装备、石化、食品四大支柱产业,通过创新驱动、重组重构,焕发出生机活力。比如,老牌国企哈锅炉,近几年通过技术改造创新,在超低排放、二次再熱节能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订单已排到了2018年。2016年,齐二机床、中车齐车、一重集团、齐重数控等“老字号”企业竞相开发并升级换代产品,而且市场很“买账”。齐二机床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已形成汽车轻量化、特种钢材料、碳纤维材料、高端乳制品及高品质酒产品等5条创新链条。

另一方面,“新字号”精华荟萃唱响“重头戏”,发展态势向好,创新驱动逐步成为新的发展引擎。通过深入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新注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等科技型企业4980家,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万元科技型企业1039家,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中船重工中小型燃气轮机产品已投放市场,石墨、钼等新兴产业,形成了很强的集聚效应,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快速增长,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不断催生新经济成长,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

與2012年相比,2015年一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7.8%提高到10%。2016年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长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农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来源于我省以“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为依托,着眼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踏实作为。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我省坚持三个“不能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能调、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不能调;更有三个“必须调”:把优势作物调强、把区域布局调优、把经济效益调高。

玉米是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我们按照“减玉米、稳定并适当增加水稻、增大豆杂粮、扩草蓿和果蔬、上畜牧,打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农业”的总体要求,2016年全省玉米调减1922万亩,经济作物新增177.7万亩。

与2012年比,2015年食品工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4.3、1.7、1.4个百分点。同时,基于对国内高品质乳制品、畜牧产品需求增长趋势判断,我省持续大力推动畜牧业发展,在已建成182个单体存栏1200头奶牛场基础上,2016年又投入12亿元,拉动社会投资45亿元,建设3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54个、30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96个、3000头以上规模生猪场63个,加快实现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推动我省由大粮仓变成“粮仓+肉库+奶罐”。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攻方向。2016年高标准生态农田新增665.4万亩,“三减”高标准示范农田面积新增730万亩,建设“互联网+”高标准绿色有机种植示范基地1170个。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由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更注重“质”的需求转变;也推动农业生产由“种得好”向“卖得好”,“卖得好”倒逼“种得更好”转变。

——创新供给发展服务业,增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我省着力加大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打造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培育既有国内总需求增长空间、又有龙江供给优势的新增长领域。数据显示,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显著提高。与2012年相比,2015年三产对经济的贡献率从40.3%提高到78.9%。2016年前三季度,三产比重达到59.1%,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

“两座金山银山”中的冰雪经济、生态旅游、湖泊湿地经济、林中经济等发展带来的潜力正在释放。我省致力于挖掘、利用、发挥独有的生态优势和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强化营销,引入外部需求,促进旅游、养老、健康、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2016年来我省休闲度假养老的外地老年人达到124万人,增长90%。

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与我省优势资源结合出现良好势头。全省快递业务量2015年增长80.2%,2016年前11个月又增长76.3%。同时,我省抓好金融、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

重点产业项目发力,实现“进有动能”

推进落实“五大规划”,最终要落到抓产业、上项目上来。2016年前三季度我省经济增长6%,呈稳步回升趋势,这说明我们抓经济工作思路是正确的、政策措施是有力的,发展向好的基本面稳住了。这其中,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持续显现。近5年来,我省累计建设产业项目2.4万个,完成投资2万亿,单体投资大的万达、华南城等商贸综合体对发展服务业和促进就业拉动很大,还有汽车制造、煤化工等,这些产业项目有力支撑了这些年全省经济增长。

一个产业项目,激活一条产业链,带活一方经济。一批具有牵动力大项目的落地生根,给龙江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

——持续推动产业项目建设。

2013年年初,省委提出“全党抓发展、重点抓经济、突出抓产业、关键抓项目”,注重提高“五个比重”,从投资结构、经济规模、增长潜力、产业体系、经济成果等多方面检验产业项目的“成色”。方向明确,路径清晰,龙江,把产业项目建设提到了战略高度。

2016年,按照“五个要发展”和“五头五尾”的要求,通过扩大增量、激活现有存量和要素,带动工业结构调整。截至2016年11月末,全省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6806个,增长29%;新开工项目5145个,增长40.4%,其中亿元以上436个,增长28.6%;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1009个,其中10亿元以上109个,20亿元以上46个。至10月末,完成工业技改投资461亿元。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23个细分行业中我省有优势的17个领域储备生物制药、机器人等5个领域产业项目383个,一大批重点项目开工。积极开展与央企融合发展,签约项目60个,新生成合作意向及线索57个,签约额1342亿元。

日前,我省首个设在企业的进口肉类检验场——黑龙江大庄园进口肉类指定检验场在绥化投入使用。这是继去年6月投资5亿元建设全球最长的进口羊产品全自动生产线后,大庄园实业集团为完善“中央厨房项目”在绥化进行的又一“大动作”。2016年,绥化市将产业项目建设作为奋力推进农区现代化、全力做好“三篇大文章”的第一突破口,吸引了越来越多和大庄园一样的国内知名行业龙头企业落户绥化、扎根绥化。截至2016年11月份,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领跑全省;前三季度GDP增长6.7%,位列全省第二。

2016年前三季度,哈尔滨GDP增幅达到7.5%,在全省和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排名第一,连续9个季度领跑东北三省。哈尔滨经济运行向好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实体经济表现喜人。2016年1~10月全市民间投资增长9.6%,增幅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个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76.1%。投资400亿元的万达文旅城、马来西亚建荣集团投资80亿元的波塞冬海洋乐园项目,以及投资60亿元的龙江航空、投资50亿元的传化智能公路港、投资30亿元的雨润物流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大项目,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了服务业层级。

2014年,厦门象屿集团来到富锦,“富锦象屿”成为黑土地“农头工尾”新势力。2016年10月,一期6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正式投产,全部投产后,玉米深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年产值预计达到65亿元,实现利税7亿元。

大庆沃尔沃SPA平台项目建成,一个千亿汽车产业在大庆“无中生有”,预计大庆沃尔沃汽车今年量产5.3万辆,可实现产值260亿元。

滴水窥海,晋位升级的事例充分说明,产业项目是载体,是竞争力。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产业项目建设正在发力见效。我省产业集中度、产业贡献率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在小幅回升中孕育出多点发力增势。

——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持续增强。

发展需要载体,需要基础,更需要引擎。近年来,我省水利、铁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建成了一大批龙江人民多年梦寐以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发展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已通高铁、正在建高铁的有9个城市,龙江将迎来高铁时代,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能力开始显现。水利建设是龙江历史上发展最快时期,对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将发挥重要作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始终位居全国前列,释放了投资拉动效应,带动了相关实体产业发展。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水利项目投资84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4倍;完成铁路项目投资764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8倍;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投资3559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9倍。三江治理工程基本完工,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建设加快推进,牡佳客专开工建设,“三桥一岛”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江铁路大桥中方一侧基本完工、俄方一侧开工建设,谋划多年的黑河跨境黑龙江公路大桥实现中俄双方同步开工,黑瞎子岛和绥芬河8座及以下小型车辆穿越国界开展自驾游正在划定区域,建三江、五大连池等支线机场和公路等交通项目加快建设。

特别是2015年、2016年,龙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持续加快。2015年,全省铁路完成投资263亿元,水利完成投资348亿元。2016年,全省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下达年度中央水利投资150.9亿元,居全国第一。铁路完成投资286.3亿元,哈牡客专、哈佳快速铁路和哈尔滨火车站改造进展顺利,牡佳客专开工。公路完成投资185.4亿元,建成干线公路1449公里、农村公路4549公里。机场完成投资22.8亿元,哈尔滨机场扩建,五大连池和建三江湿地机场建设进展顺利。哈尔滨地铁完成投资40.7亿元。完成电网投资70.2亿元。鸡西、七台河城市供水工程顺利推进。如此高强度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前所未有的。

——顶层设计引领产业项目“一号工程”。

一年一个台阶,一年一个递进,产业项目持续向纵深推进,关键在于全省上下的“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在于“龙江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产业发展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的理念在龙江大地生根。

产业项目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号工程”,始终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抓项目建设特别是抓重点产业项目,就是抓发展的动力、抓发展的潜力、抓发展的希望。2013年10月,在全省产业项目工作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王宪魁强调:“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今天的项目层次和质量决定着明天的发展方式。”

2014年初春,龙江经济下行压力骤然增大,增速放缓。特殊时期,集中精力抓产业,下大力气上项目,更加重要、更加迫切。龙江的决策者科学判断形势,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再次坚定了下大气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决心。省委省政府接续做出了开展“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项目建设战略部署。相继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增长17条、稳增长65条,落实振兴东北“35条”,明确“十大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细化产业项目发展重点,全力打造龍江产业项目建设“升级版”。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的两次重要讲话,强调要做好“三篇大文章”。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和总书记的要求,结合省情实际,我省对十大重点产业进行了调整,使产业项目建设呈现出动力转换、潜力蓄积的势头。龙江大地上大批大批的产业项目正在渐次花开。

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犹如一条红线贯穿龙江振兴发展之路,党政一把手亲自上手,加快推进。每年召开的全省产业项目推进会,是龙江发展路上的“规定动作”。规格上“高配”,落实上“高标”,省委把会议开在项目建设一线上,把具体要求部署在产业园区里,相关项目单位交流经验、互通有无。

从顶层设计引领,到轰轰烈烈的产业项目实践,一次次产业项目推进会,就是一次次加快发展的动员会,一个个“老中生变”、“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的产业项目,为新一轮振兴发展蓄势积能。

新的动能培育生成,实现“新有活力”

黑龙江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体制性障碍突出,工业中能源工业比重过大,油、煤、粮、木四大传统优势集中出现负向拉动所致。弥补负向拉动的“短板”,加快全省经济发展的转型,必须抓住“动能转换”这个核心。“黑龙江发展需要得到国家支持,但关键是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动车组,加快驶向全面振兴之路。”省委书记王宪魁如是说。

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1%,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7.6%,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与2012年比,2015年食品工业中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4.3、1.7和1.4个百分点;截至去年11月末,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35.4万户,同比增长9%,其中新登记企业6.58万户,同比增长24.7%……这些数字对应的是我省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成效,以及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带来的进展。

——“两座金山银山”打开发展空间。

总书记提出的“两座金山银山”,赋予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的新内涵,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的新要求,是我省创新升级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依托。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要有产业、有项目,加快催生一批实体产业,把我省打造成“两座金山银山”的大舞台。

旅游业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能够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能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依托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草原既独特地理位置,我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业近两年全线飘红。在全国多地争着做大冰雪旅游这块“蛋糕”之际,我们把最具成长性的冰雪旅游产业紧紧抓在手上,每年推出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体育活动几百项,并通过设立“全民冰雪活动日”来激发全民参与冰雪活动的热情。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雪乡、漠河北极村等在国内外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影响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显现。201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省接待游客901万人、同比增长31.2%,实现旅游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3.6%,冰雪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去年前11个月增长12.5%;省外手机漫游入省用户数去年前11个月增长14.2%;省外银行卡在我省刷卡交易额去年前11个月增长44%。2016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405.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44.06亿元。

——“龙江丝路带”扩大了经贸合作。

“龙江丝路带”作为一条国际贸易的物流带,一条要素集聚的产业带,一条互利共赢的开放带,为龙江的发展打开了巨大的空间。“我们的根本着眼点就是立足黑龙江的基础和优势,放眼国内国际,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搭上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这班车。”省委书记王宪魁亲自登台讲课,为全省领导干部阐释“龙江丝路带”。

西通欧洲东出海的“龙江丝路带”跨境通道已全线贯通,以“龙江丝路带”为牵动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显示其独有的魅力,口岸客货运量增长,部分资源性商品进口规模和效益增加,进出口总额降幅收窄、11月开始正增长,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升。

“龙江丝路带”带动了与沿线国家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务实合作:西向与德国等欧洲国家合作,东向与韩国等亚洲国家合作,北向与我们的近邻俄罗斯合作,南向与澳大利亚、新西兰合作。2016年,我省分别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及香港举办经贸交流活动,形成合作线索48项,达成协议及合同30项,签约77.6亿元。全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47.8亿美元,下降22.9%,降幅收窄22个百分点。

——优化发展环境激荡创业源流。

该减的减。2015年5月、2016年5月,省委省政府先后两次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全省发展环境的意见》,并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对提高服务效能、切实为企业减负等优化发展环境举措进行安排部署、传导压力,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2016年,省政府企业和创业投诉中心公开通报和处理9批42起典型问题,113名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4人移送司法机关。

该清的清。大力推行简政放权,到2016年,省级权力清单已调整到3030项,精简69.9%;梳理省政府各部门行政权力中介服务346项,清理规范254项;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清零,消除了行政审批“灰色地带”。

该合的合。从“三证合一”到“四证合一”再到“五证合一”,我省商事制度改革步步为营。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全省平均每月新登记企业5230户、个体工商户24654户,分别比改革前增长66.6%、24.3%,市场主体活力不断释放。从去年10月1日起,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先行实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两证整合”登记制度改革,使我省商事制度改革再次深化。

——科技创新向現实生产力转化。

“十二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累计登记科技成果7418项,201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位居全国第14位。2015年以来,我省持续推动省内科研机构转化成果创办科技企业,通过转化燃气轮机、机器人、3D打印、先进焊接、激光通讯、卫星应用等方面的重大科技成果,带动了一批新兴产业发展,成效就很明显。

为让更多科技成果真正为龙江所用,我省相继出台《贯彻落实〈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意见》等高含金量政策,重新制定了《黑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支持科研人员凭借成果运用“一夜暴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2016年至11月末,新注册科技型企业2864家,吸纳本科以上学历人才4391名,2015年以来分别累计达4980家、12127名。哈工大、哈工程两年两校共成立科技型企业158家。全省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47家,累计达158家。2016年1至11月末,高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创业人数达11614人,注册企业939个,带动就业9358人。

站在新的一年的门槛展望未来,尽管我们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但产业转型重构带来的积极变化,是经济稳中向好最鲜明标志。保持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着力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定能在发展中实现下一次升级与跨越。

——转自《黑龙江日报》

猜你喜欢

龙江全省经济
龙江少年爱冰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忻州市:光伏扶贫总量全省第一
我省初步建成全省湿地保护体系
图读龙江经济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经济
山西:2003年GDP增长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