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未来教育观”引领教育综合改革
2017-05-16黄晓玲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7年5期
黄晓玲
习近平总书记用人民的“十个期盼”,生动地描述了中国人民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盼和憧憬。人民的“十个期盼”,第一位就是“期盼更好的教育”,这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更高要求,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综合改革工作的殷切期望。
教育综合改革是综合性、全局性、整体性的工程,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作为“千年帝都、丝路起点”、有着700万人口的“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的教育综合改革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教育正朝着高位均衡、内涵发展的方向加快迈进。然而,面向未来,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在全省实现教育现代化,考验着洛阳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担当。
倡导和树立“未来教育观”,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新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倡导树立“未来教育观”,就是希望教育工作者要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教育观,利用当今不斷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固有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对个体的精准服务,实施优质资源的精准供给,使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服务通过供给通畅地达到学生的“指尖”,从而实现服务个性化、精准化、数字化,触动从“实际发生”到“实际获得”、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实质性转变,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洛阳师范学院发起的“未来教育行动计划”,聚焦未来学校课程改革和教学优化,构建学校数字化体系,营造全新教育生态环境,实现了对未来学校的深度探索和实践,其前景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