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开放性试题答题技巧
2017-05-16焦方芹王帅
焦方芹+王帅
所谓的开放性试题,就是让学生答题时不拘泥于某个固定的答案,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随着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开放性试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靠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课本知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考的要求。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开放性试题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从考试成绩上看,这类试题得分率比较低,成了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了解高考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解答技巧
1.认真审题,有针对性地答题
高考开放性试题,并非无原则的开放,所以考生在审题时,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和限定词,有针对性地答题,在答题的过程中还要准确地把握题目所给出的隐性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往往包含答题的要点。
2.观点明确,切忌似是而非
这类试题虽然会给出两种答案,但我们只要答一种即可。面对这种题型,不能缺少判断,不能答非所问或似是而非,明确了观点以后,要找能说明观点的论据,对观点不利的不要答。
3.尽量使用简洁的地理语言作答
地理开放性试题的答案虽然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在答题过程中也要尽量使用规范性、地理性语言,如地理名词、术语、概念等,这是评分的一个重要标准。高考中如果能用地理术语答题,就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看,答案的文字都比较少,如果我们仅从大意角度答题,说了一大串的文字,可能该题的中心却未能说清,事倍功半,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某居住地”用“聚落”表达,“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最好用“区位”概括等。
4.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
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尽量少而精,但如果对于答案没有太大的把握,在考试过程中应该尽量多答几个要点。尽量采用数字序号,分不同的段落来答。回答问题时要注意反馈教材的相关信息,从而使答案尽可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如果实在没把握怕抓不到关键点,则要采用主次一起抓的办法加以弥补,多多益善,但也要注意把最重要的要点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主次不分、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
二、分类解答
题型一 试题的开放性
例1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图1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问题①: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实行专业化生产);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开发新产品;拓展旅游、文化市场,实现经营多元化。
【解题思路】问题①,根据文字材料可知,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可以从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等方面分析。
例2 (2015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40题)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在图中的甲、乙两地中任选其一,说明其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并阐述农业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参考答案】甲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乙地:盛产棉花、水稻、小麦等;农业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温差大。
【解题思路】根据所学知识,可定位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埃及和新疆,即可得出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阐述农业發展条件应该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生态、灾害等角度进行分析。
【试题评述】该题在选题和立意上具有开放性,在问题的设计上也具有开放性。此类试题往往给出两个设问,让考生从中选中一个作答。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选择最有把握的,能答出要点更多的那一个设问,以达到多得分的目的。
题型二 答案的不确定性
例3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Ⅱ,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图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参考答案】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速在M地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解题思路】本题以文字和区域图为载体,考查考生获取信息、探讨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该题为开放题,考生可根据自己的认知选择其一,并提供论据来支持其观点。若选择观点A,M处沙丘规模会扩大,思路要沿着沙源丰富且沙源能持续不断供给的方向考虑。除考虑自然原因外,还需考虑是否有人类活动的影响。若选择观点B,M处沙丘规模不会扩大,则在M处有沙源供给的基础上,考察存在遏制沙源扩大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人为因素从沙源区水土保持方面分析。
【试题评述】此类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具有不确定性,考生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认识,有时甚至可以出现一些相反的观点。考生在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看哪种观点自己的理由(论据)更充分,选择自己理由最充分的观点,然后亮明观点。若答题时出现观点和理由不匹配的情况,改动观点比改动理由更省时。
题型三 问题背景的实践性
例4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Ⅲ,第37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图3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参考答案】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进行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风电的缺点,并结合题干中“调节电站”等关键字,重点从“调节”方面作答。
【试题评述】地理开放性试题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即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详细分析题目中出现的新材料,并结合材料信息作答。
题型四 评价的灵活性
例5 (2016年高考上海地理卷,第17题)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它滋润了八百里秦川。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横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全长787千米。关中平原是中国历史上农业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陕西省城市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地带。
近年来,渭河流域水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合理的对策。
【参考答案】原因:沿河城市大量抽水截留;人口增加,生产、生活用水量激增;沿河城市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下降。(“抽水截留”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对策:加强上、中、下游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配;发展节水型农业;防止水资源污染;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制定有关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政策。(“统一管理与调配”必答,其余任答一点即可)
【解题思路】题目只要求从人类活动的角度分析渭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所以主要是从过度用水和污染两方面分析。流域的治理要考虑到整个流域的水资源综合利用,流域统一分配与调度,结合水资源紧张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
【试题评述】地理开放性试题的评价方法比较灵活,不像封闭式试题一样有非常严密的答案。开放性试题只要考生回答得有道理就可以给分。开放性试题,其答案不是唯一的,这就要求考生从开放、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但这并不说明高考开放性试题没有答案,即便再开放的试题,其答案也在一定的范围内。
三、能力测试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青海海西州的茶卡盐湖,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已有3000多年的开采史,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开发最早的一个。《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那时的开采极为简易,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轻易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茶卡镇地处109、315国道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被誉为柴达木东大门,历史上是商贾、游客进疆入藏的必经之地。
图5为茶卡盐湖位置示意图。
(1)说出茶卡盐湖演变为咸水湖的过程。
(2)中国盐湖众多,但只有茶卡盐湖被称为天空之镜。请说出茶卡盐湖成为天空之镜的自然条件。
(3)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开发最早的一个,其优势条件有哪些?
(4)有人提议加大對茶卡盐湖的开发,你是否赞同?请说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三个特大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是三个都市圈的“核心力量”(是为“三核”);并以三核为中心形成武汉都市圈、长沙都市圈、南昌都市圈共三大都市圈(是为“三圈”);三大都市圈,是带动周边地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是推动三省经济的发动机和“中部崛起”的增长极(是为“三极”)。至此我国将形成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成渝在内的5个超级城市群。图6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位置图。
(1)简述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经济增长极的分布特点。
(2)评价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条件。
(3)为什么说大力发展现代工业可强力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
(4)有人提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出理由。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野生黑枸杞是青海省荒漠戈壁地区主要的建群植物之一。青海省野生黑枸杞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具有颗粒饱满、汁浓甘甜味美、保健药用价值高等特点。近年来,青海省不断加大对黑枸杞的人工栽培技术投资和实验性驯化种植,并取得了很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但黑枸杞产业化生产仍存在许多问题。图7为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空间分布图。
(1)指出青海省野生黑枸杞品质优良的原因。
(2)分析青海省野生黑枸杞人工种植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3)说出青海省黑枸杞产业化生产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两条),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8为我国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分布图。在古代,人们就在该地区修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格局。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可养4~5次。自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素以“丝绸之府”著称,丝绸产品享誉国内外。
(1)简述古人在该区域修建“横塘纵溇”的主要功能。
(2)分析杭嘉湖地区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为使该地区的丝绸业做大做强,专家与学者纷纷献策。一是立足国内市场,发挥优势谋发展;二是立足国际市场,加大创新谋发展。请你运用地理的视角,谈一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见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