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05-16

试题与研究·高考理综生物 2017年1期
关键词:激素解析错误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A 2.A 3.B 4.C 5.B 6.D

7.(1)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相对 1(2)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 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机体的调节能力 多变的外界环境 (3)消化、呼吸、循环、(排泄)、泌尿 协调活动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8.(1)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 (2)神经—体液调节

(3)降低 NaHCO3 (4)如下图所示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D 2.C 3.B 4.B 5.C

6.(1)浆细胞 效应T细胞 内质网、高尔基体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脑干

(3)①埃博拉病毒为单链RNA病毒,易发生基因突变 ②体内埃博拉病毒抗体(或记忆细胞)的数量及存活时间有限

7.(1)NaHCO3和NaH2PO4 组织液(或细胞外液) (2)细胞失水 (3)传出神经、效应器 (4)产生动作电位 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或神经递质) (5)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植物的激素调节

1.D 2.B 3.D 4.A

5.(1)调节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答出其中一条即可) (2)10 μM (3)脱分化 液体 逆转录 转录产物 细胞分化

6.(1)吲哚乙酸 幼叶(顶端) (2)高 (3)IAA(生长素)极性运输强于非极性运输 P

7.(1)调节 1 赤霉素 (2)切段中内源激素 含糖的磷酸盐缓冲液 单一变量 (3)不应该 (4)不能 不能

種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其稳定性

1.D 2.B 3.D 4.A 5.A

6.(1)丁 有机物 二 分解(呼吸)作用 (2)80 (3)12.8% 逐级递减 (4)第三营养级

7.(1)生物群落 吸收营养,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2)污水进水区和净水收集区 自我调节能力(3)光照和N、P等矿质元素 (4)(③-⑥)/②×100%

现代生物科技

1.ABC 2.C 3.B 4.A 5.B 6.C

7.(1)逆转录酶 U—A (2)磷酸二酯

—AGCT 使目的基因定向连接到载体上 (3)Ca2+(或CaCl2) (4)检测ETA基因能否表达及表达量 (5)黑色素细胞膜上内皮素受体

高考生物最新模拟试题分类精编与解析(下)

专题八 生命活动的调节

1.A 【解析】人体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为细胞质基质,B项错误;产生渴觉的部位在大脑皮层,C项错误;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突触后膜,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膜或细胞内,D项错误。

2.B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由于K+外流,导致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B项错误。

3.C 【解析】刺激甲、乙,两个电流表均发生偏转,A、B两项错误;因为神经中枢含有突触,刺激丙只会引起靠近丙的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一次偏转,C项正确;刺激丁,两个电流表均不发生偏转,D项错误。

4.B 【解析】给健康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盐水后,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A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重吸收水的能力降低,C项错误;所以大鼠的排尿量增加,B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量基本不变,D项错误。

5.B 【解析】淋巴因子由已免疫的T细胞分泌,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还可增强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B项错误。

6.D 【解析】寒冷环境中参加户外活动,机体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来减少散热,A项错误;高温环境中,机体通过增加汗液分泌来维持体温平衡,B项错误;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来维持血糖平衡,C项错误;大多数细胞代谢产物,通过血压较低的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进入血浆,D项正确。

7.A 【解析】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的功能,故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A项正确;激素与靶细胞结合并发挥作用后,被分解或灭活,不可继续使用,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哺乳动物,其耗氧量会减少,C项错误;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会由于负反馈调节而使其含量较正常人低一些,D项错误。

8.C 【解析】浆细胞来源于B细胞和记忆B细胞,A项错误;浆细胞、效应T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分裂能力,但记忆细胞仍具有分化、增殖能力,B项错误;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作用,既可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又可属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9.C 【解析】植物的侧芽也能产生生长素,C项错误;由于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以具有相同的生理效应,故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可以获得相同数目的根,D项正确。

10.B 【解析】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原则,H2O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相等,A项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小于未受精幼铃,B项错误;H2O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与内源激素有关,C项正确;由表中数据可知,GA处理后的受精幼铃和未受精幼铃中放射性强度不同,且与对照组相比,受精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小于未受精幼铃,所以GA对含32P的磷酸盐向幼铃的运输具有明显的调配作用,D项正确。

11.(1)受体 蛋白质(或糖蛋白) 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 (2)高 口服葡萄糖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GIP,还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3)自身免疫 乙

12.(1)电信号 神经递质 (2)大脑皮层 反馈 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 提高细胞代谢速率 (3)肝脏细胞 胰岛素 (4)寒冷环境下,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 冬天汗液分泌较少

13. (1)3 组织液 树突、细胞体(缺一不得分) (2)延长 (3)1 2或0(只答“2”也得分)

14.(1)促甲状腺激素 低 患者易激动,精神过敏;食欲亢进,但体重下降;甲状腺肿等(答案合理即可) (2)淋巴因子 蛋白质 作用于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

(3)促甲状腺激素受体 促甲状腺激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1.B 【解析】样方法不局限于植物,对于蚜虫、动物的卵等也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正确;记名计算法常用于土壤小动物物种丰富度的统计,不能用于种群密度的调查,B项错误;种群的个体总数量=(第一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的数量)/第二次捕捉中被标记的数量,因捕获后的动物更难被捕获,导致公式中分母变小,所以估算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D项正确。

2.B 【解析】对于鱼类的捕捞,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为K/2,A项错误;K值是在环境不被破坏的情况下,而非理想条件下,C项错误;种群的K值并非固定不变,D项错误。

3.C 【解析】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A项正确;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项正确;该种群K值为K2,C项错误;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D项正确。

4.A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种类,而植株的大小、两种植株间的距离、环境种类等均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符合等量原则,故A项不合理。

5.C 【解析】自然群落演替的方向是趋向于复杂,A项正确;沙丘造林说明人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项正确;群落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对象是种群而非个体,故C项错误、D项正确。

6.B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戊为生产者,调查戊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样方法,A项错误;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食物链有两条,一条为戊→乙→甲→丁,另一条为戊→丙,因此由戊→乙和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0/500=14%,由乙→甲的能量传递效率为7/50=14%,由甲→丁的能量传递效率为0.98/7=14%,B项正确;甲捕食乙、丙,当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乙、丙的数量减少,C项错误; 群落内部碳元素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D项错误。

7.D 【解析】分解者不属于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营养级的组成成分,D项错误。

8.C 【解析】自然保护区具有科研、科普、旅游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而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方面,故C项错误。

9.(1)无天敌、气候适宜 α+1 (2)增长 4 不相等 (3)属于 生物之间的关系 (4)3

10.(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只答分解者不给分) (2)食物链(或食物网) 呼吸作用(或热能) 排出物、残枝败叶或残骸

(3)多级 (4)增加(或先增加后稳定) 小

11.(1)生物群落 空间(或垂直和水平) (2)间接 就地 (3)取样器取样 记名计算(或目测估计) 需要 (4)方向和速度

12.(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未被利用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竞争与捕食 增多

专题十 现代生物科技

1.(1)cDNA 启动子 终止子 (2)农杆菌转化 T-DNA (3)根部 抗原-抗体杂交 杂交带

2.(1)原始性腺 (发育的)全能 (2)终止子 标记基因 (3)维持培养液的pH 抗生素 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抗原—抗体杂交

3.(1)灭活的病毒 细胞B与细胞B融合的细胞 (2)限制酶和DNA连接 限制酶

钙离子 感受 (3)不同 抗體合成后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修饰,而大肠杆菌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意思正确即可)

4.(1)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保证重组细胞中的核遗传物质全部来自患者健康体细胞 (2)无菌、无毒 囊胚 (3)基因表达载体

显微注射法 (4)全能性 免疫排斥

5.(1) DNA连接 磷酸二酯键 (2) 耐高温(或耐热) (3)纤维素酶和果胶 原生质体 (4)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 贴壁生长、接触抑制 传代

6.(1)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T-DNA (2)胚胎移植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核移植 体外受精 (3)卵子从卵泡中排出的过程 从子宫中冲出早期胚胎的过程

7.(1)维持稳定和表达 (2)受体

(3)T-DNA区 (4)①通道复合体 ②T复合体 染色体DNA(或基因组DNA)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专项测试题

1.D 【解析】一个简单的反射弧,涉及的神经元数目可能只有3个(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甚至2个(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A项错误;效应器中的肌细胞或腺细胞都不是神经细胞,B项错误;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能作出应答,但因为未经过神经中枢,所以不能称为反射,C项错误、D项正确。

2.A 【解析】 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组成,A项错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多个分支,能和靶细胞形成多个突触联系,B项正确;树突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经过胞体再传至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C项正确、D项正确。

3.C 【解析】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离子仍进行跨膜运输,如钾离子大量外流,A项错误;神经细胞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比内侧高,钾离子浓度比内侧低,B项错误;神经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C项正确;神经细胞变为显著活跃状态时,细胞膜表面有局部电流形成,即有电荷的定向移动,D项错误。

4.B 【解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表面各处电位相等,A项错误;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是外正内负,电位差不为零,B项正确;神經纤维某一部位兴奋时,该部位膜电位为外负内正,而周围静息区仍为外正内负,故该部位膜外电位低于周围静息区,膜内电位高于膜外兴奋区,C、D两项错误。

5.D 【解析】刺激离体神经纤维,兴奋将双向传导,①错误;②此时兴奋尚未传到a处、③此时兴奋传到a、b之间,或者④此时兴奋已经离开b处,这三种情况下,膜表面上a、b两点电位都相等,因此电表读数都为零,D项正确。

6.B 【解析】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时,如果该部位细胞膜对钾离子通透性首先增大,引起钾离子大量外流,膜电位将表现为外更正,内更负,与发生兴奋的情况不符,A项错误;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一个较强刺激时,该部位细胞膜对钠离子通透性首先增大,引起钠离子大量内流,B项正确;细胞膜两侧电位差逐渐从外正内负缩小为零,并进一步极性倒转为外负内正,C、D两项错误。

7.D 【解析】静息时,细胞膜外侧Na+浓度比内侧高,K+浓度比内侧低,神经冲动的产生与神经元内外Na+、K+等离子的特异性分布有关,A项正确;神经兴奋区Na+顺浓度梯度被动内流,相邻静息区K+顺浓度梯度被动外流,B项正确;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实质是局部电流的传播,C项正确;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兴奋区传向未兴奋区,与神经细胞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相反,D项错误。

8.B 【解析】神经表面电位相等,如果某一部位高于他处,将会自发产生局部电流,与事实不符,A项错误;轴丘部位运输钠离子的膜蛋白数量多,Na+内流快而多,就容易引起神经兴奋,B项正确;题目论述的是兴奋的产生而非传导,C项错误;突触小泡一般存在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内,D项错误。

9.B 【解析】根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能双向传导以及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规律,刺激甲,a、b、c、d、e处都能测到电位变化;刺激乙,能让乙、丙各处兴奋,但不能使甲处兴奋;刺激丙,甲、乙各处都不能产生兴奋,故B项正确。

10.C 【解析】 当局部电流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将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息,A项错误、C项正确;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扩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后面电位变化,将化学信息转换为电信号,B项错误;突触后膜并不胞吞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后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后失活,D项错误。

11.A 【解析】艾滋病是免疫系统受到艾滋病毒攻击所致;自身免疫是因免疫功能失调,免疫系统将自身组织、细胞当作“异己”成分加以排斥;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也是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器官移植时,供体器官对于接受者来说是“异己”成分,免疫系统会将其作为抗原加以排斥,所以这是免疫系统正常的表现,故A项正确。

12.D 【解析】形成尿意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项错误;意识丧失的人也能排尿,说明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不在大脑皮层,B项错误;正常成年人能够憋尿,而婴儿或意识丧失的人不能,这并不能说明排尿反射时间的长短,C项错误;但可以说明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反射的控制能力不同,D项正确。

13.D 【解析】以促胰液素的发现为背景,考查实验分析能力,D项正确。

14.D 【解析】缺碘尽管会引起甲状腺增生,但是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从而增加产热,故不能增强人抵御寒冷的能力,A项错误;缺碘引起甲状腺增生的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因原料碘的缺乏而合成不足,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增多,导致甲状腺代偿性增生,B项错误;甲状腺激素不同于酶,不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C项错误;激素是一种信息分子,其作用正是向靶细胞传递调节代谢速率的信息,D项正确。

15.(1)非特异性(或第一道和第二道)

(2)Ⅱ 内环境(或微环境) (3)MHC 分泌(的)淋巴因子 (4)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存在 (5)细胞Ⅱ、细胞Ⅲ、细胞Ⅴ和抗体抗X (6)Ⅴ 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细胞Ⅳ) 血液(或血浆、血清) ①破坏病原体的致病性 ②保留病原体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或保留病原体的抗原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解析】(1)题图是抗原X侵入人体后发生体液免疫反应的示意图,说明抗原X已经突破了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防线,进入了第三道防线。第一道和第二道免疫防线所起的作用,按人教版教材的说法,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2)细胞Ⅰ、细胞Ⅱ和细胞Ⅲ分别是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三者都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其中T细胞需要迁移到胸腺中才能分化成熟,可以推测胸腺所起的作用是为T细胞发育提供特殊的内环境或微环境条件。希望学生在试题所给的情境中会运用“内环境”这一术语,但答微环境也给分。(3)图示表明,细胞Ⅱ识别的是细胞Ⅰ上的抗原-MHC复合体。细胞Ⅰ摄取抗原X后,通过自身携带的MHC分子标志将细胞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呈递给细胞Ⅱ并使其活化。细胞Ⅲ的增殖与分化,不仅需要抗原信号的直接刺激,还需活化的细胞Ⅱ分泌(的)淋巴因子作为另一信号刺激。(4)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因此,细胞Ⅳ大量分泌的特异性抗体在胞内合成、加工和运输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合成肽链)、内质网(加工)和高尔基体(加工、运输)。由于细胞Ⅳ和细胞Ⅴ都是由细胞Ⅲ有丝分裂产生的,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亲代细胞的核DNA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所以指导该抗体合成的基因在细胞Ⅲ、细胞Ⅳ和细胞Ⅴ中都会存在。(5)抗原X与图中细胞Ⅱ(T淋巴细胞)、细胞Ⅲ(B淋巴细胞)、细胞Ⅴ(记忆细胞)和抗体的结合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细胞Ⅰ能吞噬多种病原体,与抗原X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细胞Ⅳ(浆细胞)表面不具有抗原受体,不能与抗原X结合,只是向胞外分泌特异性抗体。因为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故可以在疾病诊断中用特殊标记的抗X抗体检测人体组织是否存在抗原X。(6)图示免疫反应具有针对抗原X的记忆性,这主要是通过细胞Ⅴ(记忆细胞)实现的。该细胞再次遭遇抗原X时,能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细胞Ⅳ),浆细胞分泌抗体进入血液,导致血液中抗体浓度也随之迅速升高。根据此记忆性原理,可以将某病原体进行人工处理,制成能够预防相应传染病的疫苗。为保证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于这种人工处理的两个基本要求就应当是既要能破坏病原体的致病性,又要能保留病原体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抗原性)。

16.(1)乙 汗腺 毛细血管 (2)反射 下丘脑 (3)甲状腺 细胞代谢速率(或有机物氧化分解速率) 神经-體液 (4)增加 减少

【解析】(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汗腺和皮肤毛细血管,相比于图甲,图乙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管腔较细,血流量少,散热较少,所以图乙应当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皮肤活动状况。(2)皮肤中①②对于冷热刺激作出反应依靠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是反射,相应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3)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同时,骨骼肌收缩加强,甚至不由自主地战栗,也大大增加了产热量。上述过程中,骨骼肌收缩等受神经直接支配,甲状腺激素分泌还受下丘脑的间接调控,故此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鸟、兽体表的羽毛和毛发具有隔热保温功能。寒冷时竖毛肌收缩,导致体表毛发竖起,这对于鸟、兽等动物来说,可以起到增加体表隔热层厚度,从而减少散热的作用。

17.(1)渗透压 (2)大脑皮层 下丘脑 轴突 抗利尿激素 体液 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 (3)(正)反馈 (4)神经-体液(或神经-激素) 神经

【解析】(1)渗透压变化刺激下丘脑中相应感受器,启动水盐平衡调节机制。(2)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引起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兴奋,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中有关神经分泌细胞兴奋,形成的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导至垂体的轴突末梢,引起该末梢释放抗利尿激素。该物质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提高相应管壁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通透性,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增强,尿量减少。(3)一个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成为信号,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即反馈调节,反馈信号可加强原来工作效果的,是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从题目叙述可知,排尿过程符合(正)反馈调节的特征。(4)由上可见,尿的形成受神经-体液(抗利尿激素)调节,尿的排出受神经调节。

18.(1)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①②③④ (2)低 微量而高效

(3)效应T 胰岛B 细胞 不能与靶细胞(或受体细胞、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解析】(1)饭后,人体血糖浓度升高的原因是淀粉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此时,血浆中胰岛素浓度上升,这将引起图中过程①②③④加快,从而降低血糖浓度。(2)根据激素微量而高效的调节特点可以推断,尽管剧烈运动后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浓度上升,但胰高血糖素的浓度仍会比血糖浓度低。(3)提示: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细胞免疫中主要的杀伤细胞是效应T细胞。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将导致胰岛素无法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使胰岛素无法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

生态类专项测试题

1.C 【解析】图1中在K点之前,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但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因此在K点之前,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只有在K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才是稳定型,A项错误;图2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K1+K2)/2,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B项错误;图3中c点之后种群数量迅速下降,可能原因是某些外界环境变化不利于生物生存,导致其个体数量改变,从而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图1只能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数量关系,而“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持续上升,D项错误。

2.D 【解析】从表中数据可知,对于不同的树木,蚯蚓都是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些,A项正确;为了排除蚯蚓个体差异这个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过程所选的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B项正确;从表中数据可知,蚯蚓对杨树日平均食物消耗量较大,对红松林和蒙古栎林消耗较少,故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可以增加蚯蚓数量,C项正确;为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对取得的土壤应进行灭菌处理,D项错误。

3.D 【解析】在同一群落中,如果两种初级消费者虽都以绿色植物为食,但如果取食不同的植物,或取食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部位,就不属于竞争关系,A项错误;火山喷发后已无生物可生存,故随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项错误;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群落的空间结构是指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项错误;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都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正确。

4.B 【解析】图中双箭头的两边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且所有箭头都指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因此,a、e分别是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b、c都指向d,因此,d是分解者,b、c是消费者。捕食链构成的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一般不参与食物网的构成,A项错误;b固定的能量为200 J/(cm2·y),用于呼吸的为112 J/(cm2·y),则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200-112=88 J/(cm2·y),B项正确;动物粪便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为植物提供矿质元素,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C项错误;因农田主要收获的是农作物,相对于农田来说,农作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图中a能量的去路中未显示出未利用的能量部分,因此无法确定其固定的总能量,D项错误。

5.C 【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A项错误;对于多数生态系统来说,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有些生态系统如沙漠、北极等其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都很弱,B项错误;环境污染引起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属于正反馈调节,C项正确;生物的药用价值、科研价值、对文学创作的价值等均属于直接价值,D项错误。

6.D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增殖,因此培养瓶中应含有一定的空气,A项错误;从培养早期就需要取样,并且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B项错误;制计数板时应该是在盖上盖玻片之后再滴培养液,C项错误;种群数量先增加,然后维持稳定,最后减少,表明种群的年龄组成先是增长型,然后是稳定型,最后变为衰退型,D项正确。

7.(1)迁入率与迁出率 1% (2)植物和一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 标志重捕 不适用于 (3)5.29N0

(4)b g d 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

【解析】(1)种群密度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迁入率、迁出率决定,每年春运城市有大量流动人口,因此对于春运城市人口的变化来说,主要由迁入率与迁出率决定。该村庄的年出生率为10/1000×100%=1%。(2)样方法主要应用于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另外,对于那些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但野生的东北虎数量太少,不适用于标志重捕法。(3)理想状态种群增长属于“J”型增长。Nt=N0λt中λ=1+1.3=2.3,因此第三年种群数量为(2.3)2×N0=5.29N0。(4)对于鱼类等对人类有益的生物,应该在捕捞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快,这样捕捞后的剩余量可维持在K/2,因此对应图1的b点,对应图2的g点。所谓理想状态应该是动物的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无天敌等条件。

8.(1)水平 食物来源 (2)取样器取样 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3)分解者 物质循环(或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4)捕食、竞争、寄生等 较强 (5)就地保护 方向和速度

【解析】(1)生物在山地不同高度的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动物的分布主要与其食物来源有关。(2)对土壤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当获取样方后,可以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进行统计分析。(3)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蚯蚓通过分解土壤的有机物推动了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4)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等比较复杂的群落来说,群落的各种种间关系都会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每年落叶及动物尸体等进入土壤,但由于微生物的分解能力较强,因此土壤中有机物能被及时分解成无机物。(5)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一种有效的就地保护措施。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9.(1)蝙蝠 杂食性小鸟和蛇 捕食和竞争 (2)基本不变 蛇的食物来源除鼠外,还有杂食性小鸟和昆虫,当鼠数量减少时,蛇可以捕食另外两种动物,因此其数量基本不变

(3)有机物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4)信息传递 物质循环、能量流动

(5)负反馈调节 都较差

【解析】(1)图示食物网中,蝙蝠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杂食性小鸟和蛇处于多个食物链中,其中杂食性小鸟分别处于第二、三营养级,蛇分别处于第三、四营养级。蛇能捕食杂食性小鸟体现了捕食关系,二者又都以昆虫为食,体现了竞争关系。(2)因为蛇处于最高营养级,且有多个食物来源,因此一条食物链断开时,对其数量影响不大。(3)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图示食物网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再加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就是生态系统的成分了。(4)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它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均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通过负反馈调节完成的。苔原生态系统温度很低,该条件不适合植物生长,所以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差,此外,不良的环境导致其恢复力稳定性也较差。

10.(1)传递、转化和散失 光合作用

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2)N2 生产者 0 (3)N5/N2 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流向分解者 (4)E C 64%n 16

【解析】(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对于一般生态系统来说,能量的输入是由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能量变化过程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2)对于图1来说,生产者的同化量为N2,这也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对各级消费者来说,粪便量是该营养级在摄入的能量中未被同化的那部分,因此粪便中所含能量仍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最终进入分解者的那一部分。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不可能流入蜣螂。(3)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能量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因此,图1中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至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N5/N2 ×100%。对于各营养级来说,其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消耗,另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在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中,部分能量会流入下一营养级,另一部分能量最终流向分解者。(4)图2所示为碳循环示意图,双向箭头的两边分别是生产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其中所示箭头都指向的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即图2中的A、E分别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和生产者。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指向分解者,即图中的C。B、D、F为消费者。动物能量摄入量等于该动物能量同化量与粪便量之和,因此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n-36%n = 64%n。在计算次级消费者获得的最多能量时,应用最大的能量传递效率,即400×20%×20%=16(kJ)。

2017年高考理综生物模拟试题

1.C 【解析】水绵属于真核生物,低等植物,有较大并且呈帶状的叶绿体,A项正确;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DNA作为遗传物质,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B项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内质网则是分泌蛋白初步加工的场所,C项错误。

2.C 【解析】从题图来看,赤霉素对S2切段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强,而IAA对S3切段促进生长的效果最强,故IAA和赤霉素不同种类激素对同一器官不同年龄细胞的作用是有明显差异的,A项错误;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对生长素反应比较敏感,若从幼根获取相应切段进行处理,结果与题图会有明显差异,B项错误;该实验没有赤霉素和IAA共同作用的一组,故无法证明赤霉素和IAA共同作用的效果,C项正确;对S3切段来说,IAA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显著优于赤霉素,D项错误。

3.D 【解析】图甲p点O2浓度较低,CO2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q点O2浓度较高,CO2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故产生等量的CO2,p点消耗的葡萄糖较多,A项正确;图乙中,p点光照强度逐渐增强,C3还原加速,C3含量减少,q点光照强度逐渐减弱,C3还原减速,C3含量升高,B项正确;图丙中,p点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造成,当位于曲线最高点时Na+才不再内流,q点是恢复过程中K+外流造成,p、q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不相等,C项正确;图丁中,p、q两点促进生长的作用相等,茎向光弯曲时,背光侧生长快,因此p如果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则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p、小于q,D项错误。

4.B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纯种小鼠(AA)发生隐性突变形成的两个眼睛变小的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现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这两个隐性突变基因(a1和a2)是否为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突变个体1和突变个体2的小眼性状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可知,让纯种突变个体1(a1a1)和突变个体2(a2a2)杂交,子代若只有一种性状(眼型)出现,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即a1和a2是同一基因的等位基因;反之不是一对等位基因,故B项正确。

5.D 【解析】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代谢,含量极少,糖类等有机物才能提供能量,A項正确;效应B细胞是活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能自我更新,也能识别相应靶细胞,B项正确;在分裂期的细胞中,G2期产生的mRNA仍可以发挥作用,也可以进行翻译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间期的细胞才能进行DNA复制,D项错误。

6.B 【解析】若一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为患者,则此病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也可能为其他遗传方式,①错误;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病,③错误;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而患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染色体结构变异也会导致遗传病的发生,如猫叫综合征,⑤错误。故B项正确。

29.(1)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分解者 生产者 (2)随机取样 五点取样 (3)1∶100 减少 (4)ACD

【解析】(1)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完成,A、B、C、D依次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2)根据随机取样原则,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估算某双子叶杂草的种群密度。(3)9月乙的数量为10头,甲为1000头,乙∶甲=1∶100,食物链为丝瓜→甲→乙,若大量捕杀甲昆虫,则乙昆虫的数量会减少。

30.(1)= (2)S1+S3 S2+S3 (3)3.5 20 ℃ 下 下

【解析】(1)图1中甲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乙为线粒体内膜,甲释放的O2的量即为总光合产生的O2的量,当该量与乙需要的O2的量相等时,则表明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2)图2中OD段光照强度范围内,净光合量(CO2吸收量)为S2-S1;呼吸消耗的O2量为S1+S3,总光合量(CO2固定量或利用量或消耗量)可表示为S2+S3 。(3)从图3中可知,25 ℃为净光合速率最佳温度,35 ℃最有利于呼吸,故将温度升高到35 ℃,a、m点均下移;图3中15 ℃时,光合作用速率为2.5+1.0=3.5,呼吸作用速率为1.0,光合作用速率为呼吸作用速率的3.5倍;每天光照12小时,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条件是净光合量与呼吸量的差值达到最大,从图中观察可知,两者差值最大时对应的温度为20 ℃。

31.(1)突触前膜 胞吞 反向 (2)免疫防卫 效应T 凋亡 (3)G蛋白(或重组G蛋白抗原) 记忆细胞 等于 (4)Na+内流 兴奋性降低

【解析】(1)由题干中“狂犬病毒不损害神经纤维,但能通过神经纤维迅速运动到中枢神经系统,并大量繁殖”再结合图解可知,狂犬病毒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神经细胞,逆着神经传导的方向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病毒进入机体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病毒侵染细胞后主要靠细胞免疫加以清除,这属于正常的细胞凋亡过程。(3)病毒表面的G蛋白可制成疫苗;注射疫苗的主要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预防狂犬病的发生;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可专一性与乙酰胆碱结合,产生动作电位,即Na+内流,使下一神经元兴奋,若乙酰胆碱受体与狂犬病毒结合,则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将降低。

32.(1)不可行 (2)4 基因的分离

(3)①正常翅正常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 ②正常翅粘胶眼∶展翅正常眼∶展翅粘胶眼=1∶1∶1 (4)让子代的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父本杂交 ① 若后代雌雄比例为 1∶1,则由一个点突变造成 ② 若后代雌雄比例为2∶1,则由缺失突变造成

【解析】(1)若让基因型为Gg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由题干中的信息可知,GG致死,则G基因频率会降低,故不能利用该方法保存G基因。(2)每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3)展翅粘胶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Gg,欲确定基因D和G是否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可利用假说-演绎法进行分析。

(4)构建下列图解帮助分析:

39.(1)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

刚果红 透明圈 选择 尿素 酚红

(2)毛霉 培养基 12% (3)重铬酸钾

灰绿色 龙胆紫 单 (4)压榨法 萃取法

【解析】(1)纯化微生物常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了获得能合成纤维素酶的菌株,应该用选择培养基。若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几种菌后,指示剂变红,则可以鉴定其中含有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若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料,培养后,培养基中出现透明圈,就可以鉴定其中含有纤维素分解菌。

40.(1)促性腺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第一极体或极体 获能 (2)细胞核 去核卵母相同的生理环境 (3)早期胚胎培养 囊胚 滋养层 内细胞团

【解析】(1)利用促性腺激素处理可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经培养到减Ⅱ中期,可与获能的精子结合。(2)将细胞核移植至去核卵细胞内,形成重组细胞,经过早期胚胎培养后,进行胚胎移植。为保证胚胎移植的成功,胚胎的供体和受体应保持相同的生理环境。

猜你喜欢

激素解析错误
直面激素,正视它的好与坏
宁波第二激素厂
在错误中成长
绝经治疗,该怎么选择激素药物
备孕需要查激素六项吗
睡梦解析仪
电竞初解析
相机解析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