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天才、两项发明和75万条人命

2017-05-16

妇女生活 2017年5期
关键词:惠特尼南北战争小发明

今天我们就来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不合时宜的天才,怎样用他的两个小发明,引发了数十年后美国历史上最为残酷的一场战争。

伊莱·惠特尼,1765年12月8日出生于北美十三殖民地的马萨诸塞州。此人心灵手巧,肯动脑筋,还是个学霸,考上了耶鲁大学,在大学期间还经常搞个小发明挣点专利费来交学费。

1792年,大学刚毕业的惠特尼来了一次周游全美国的旅行。当旅行到南方时,惠特尼发现当地棉花加工的技术很低——采棉工人需要在棉花豐收后夜以继日地剥棉籽,搞得很多人指甲都脱落了。能不能发明一种机械代替这一繁重的手工劳动呢?学霸惠特尼动起了脑筋,不到半年的时间,第一台惠特尼轧花机被发明出来了。

就在惠特尼搞出这个发明前不久,华盛顿刚刚在费城开完著名的“立宪会议”。在立宪会议上,各州代表争议最激烈的问题就是拿南方的奴隶制度怎么办。虽然对于该问题南北方之间意见分歧很大,但最终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可以搁置的小问题——南方当时蓄奴主要是为了种烟草,而烟草业当时江河日下,已经不再是暴利行业。很多种植园主都觉得为了这点小钱再昧着良心蓄奴实在不值当。如此形势下,华盛顿等人乐观地觉得这事儿拖一拖,等各州陆续自己废奴就可以了,所以废奴的事儿没谈妥就散会了。

无论是惠特尼还是华盛顿,一定都不觉得这两件事之间有啥联系。然而,惠特尼的轧花机改变了这一切。由于惠特尼轧花机将棉花的加工效率提高了近千倍,种棉花一下子成了一个十分赚钱的生意,棉花取代烟草迅速在美国南方铺开。更糟糕的是,由于惠特尼的发明让棉花加工变得很轻松,这活儿变得老少咸宜,奴隶主们开始积极蓄养女奴、童奴。这就导致了奴隶从原来的单身汉演化为可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奴隶制不仅稳定性大大增强,而且至此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地传下去了。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原本找回点良心的奴隶主也开始反悔,华盛顿等人期望的奴隶制在各州相继废除的情况非但没有出现,反而进一步固化。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当然只能打仗了,于是南北战争最终爆发。有鉴于此,很多美国历史学者将惠特尼的轧花机称为“罪恶的发明”。

然而,惠特尼给南北战争挖的坑还不止于此。美国人之所以觉得南北战争很“坑”,是因为这场内战伤亡巨大(光死人就死了至少75万,超过美国参与其他所有战争的总和)。那么南北战争为何成为“绞肉机”呢?历史学家一研究,发现这个黑锅有一部分居然仍可以背在惠特尼身上!

惠特尼在轧花机上挖到人生第一桶金之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他开办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枪械制造厂。在制造武器的过程中,天才的惠特尼又觉得当时人们造武器的方式有问题,每支滑膛枪都是由不同的工匠按照不同的规格制造的,不仅速度极慢,还不能互换零件,于是他再次灵光一现,搞出了零件标准化这个新概念。这个概念不仅提高了武器的生产效率,而且让线膛枪这种本来十分特殊的武器一下子有了推广的可能。有赖于天才惠特尼,线膛枪在之后的几十年内迅速取代了滑膛枪,人类互相杀戮的效率在短期内迅速提高,而南北战争前的美国人并未察觉这种变化。

曾有科技史家评价惠特尼,说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两项发明,一项把美国的制度水平拖回到了奴隶时代,另一项却又把美国的战争水平带入了工业时代。这个奇怪的组合最终让美国人拿着工业化的武器去为一个奴隶制度的存废打仗,打出了一场人间悲剧。当然,这一切并非惠特尼的本意。

猜你喜欢

惠特尼南北战争小发明
Little Women
惠特尼·约翰逊和她的非凡组织
科技小发明
试论南北战争的非正义性
小发明的乐趣
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女性——斯嘉丽
《飘》中有关南北战争的解读
美国女郎手机寻爱记
惠特尼.休斯顿:获终身成就奖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