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与红色“华佗”傅连暲(下)

2017-05-16钟兆云

湘潮(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华佗林彪王明

★ 钟兆云

毛泽东与红色“华佗”傅连暲(下)

★ 钟兆云

(接上期)

★ 张国焘的牵累,毛泽东的信任。以前的教徒成了共产党员

傅连暲领导的卫生所抵达延安,毛泽东和边区政府真是求之不得。关于边区的医药卫生状况,从毛泽东后来的那篇《在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一文可知是如何的落后:“陕甘宁边区人畜死亡率都很高,许多人民还相信巫神。”可以想象,傅连暲和他领导的卫生所面临的“救死扶伤”任务是何等艰巨,而当务之急,只有先把医院建立起来。于是,傅连暲向边区政府写报告,建议在延安建立一所医院。毛泽东指示照办,并指定由傅连暲具体负责筹建。

中央医院建立后,傅连暲担任院长,尔后又被委任为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就在这时,1938年4月,延安发生了一件大事:长征途中妄图另立“中央”的张国焘逃往武汉,投靠了国民党特务集团。

傅连暲的麻烦也就来了。由于长征后期傅连暲一直是随左路军行动,因此与张国焘有过较多的接触。

有些人因此怀疑傅连暲,准备对其进行审查。毛泽东却说:“傅医生表现好得很,他与张国焘没有关系!”于是,傅连暲很快又回到了原先的岗位,仍然负责中央领导人的保健,经常出入毛泽东等人的住处。

不仅如此,毛泽东还放心地派傅连暲去国民党的统治区西安买药。当他征询傅连暲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傅连暲说:“不管到什么地方,有党的领导就一定能成。”

毛泽东脸上露出了笑容:“你的党性观念还很强嘛,你有没有考虑过入党的事?”

“入党!”这正是傅连暲十几年来梦寐以求的夙愿。早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就有过这个愿望。但他感到自己是个信仰过基督教的旧知识分子,思想改造是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自己的缺点还很多,条件还不成熟,于是总是把这个愿望埋在心底,没有正式在书面上提出来过。但他始终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通过努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因此,他总是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这之前,傅连暲也有提过要求入党的想法。起初有的领导人认为他暂不入党对革命更为有利,更便于为党工作。后来在中央苏区时,毛泽民曾想介绍他入党,又因肃反扩大化使他蒙受诬陷而未能实现。即使是经过长征的考验,到达延安以后,仍然有人认为他投机革命,动机不纯,提出他是个基督教徒,又是向帝国主义医生学的医,情况太复杂,不能考虑吸收到党的队伍中。

现在毛泽东替他把问题挑明了,傅连暲还真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半晌才喃喃地说:“考虑过,可是我怕条件不够,再说我的情况比较复杂……”

毛泽东打断他的话,果断地说:“你放弃优裕生活,投身革命,特别是经过战火的洗礼,长征的考验,足以证明你的决心。我看你可以入党了。”

“真的?”傅连暲兴奋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毛泽东点点头:“现在没有什么阻碍了,你的历史我可以证明,你去找陈云同志谈谈。”

于是,傅连暲向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正式提出了入党申请,并把自己的历史、家庭、思想发展统统谈了一遍,还特别详谈了信仰基督教的问题。

9月7日,傅连暲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与傅连暲有过密切接触,此时已到晋绥根据地的白求恩大夫,得知这一消息,发自内心地说:“以前的教徒成了共产党员,真有意思!我还以为傅医生早已是共产党员了。”

★ 毛泽东为傅连暲辩诬,中共中央为“郎中”举办绝无仅有的祝寿会

在整风审干时期,又有一些人找到傅连暲的所谓“问题”,要他交代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说他老是围着领导人转,是专走“上层路线”的典型。这事一直纠缠了很长时间。

傅连暲极力为自己申辩,因为他是负责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的,当然必须经常在领导人中间出入,否则有什么问题就是他的失职,对此他不敢有丝毫大意。

这件事情被反映到了毛泽东那里。毛泽东郑重地指示:“什么上层路线?这是他的工作。有的同志掌握了很多很多机密,你要问么?对不起,一句不告诉你。是他架子大,瞧不起人?也不是,这是工作需要使然。对于傅医生,你们不要再搞了!”

毛泽东的讲话,建立在对傅连暲的充分了解和极端信任的基础之上。傅连暲听说后,心里大感宽慰,也非常感激。自此,对傅连暲的纠缠才得以停止。

傅连暲历来信奉的是“认认真真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不管是对待任何人,他都没有成见,都是从自己的职业道德去做。但因为他是直接负责中央首长们的保健工作,所以地位比较特殊,经常被无端卷入一些是是非非的旋涡之中,有时他自己都被搞得摸不着头脑。

1944年秋的一天,傅连暲办公室的门“咚”的一声被撞开了,挟着一团寒气闯进来一个人,横眉怒目地冲着傅连暲嚷道:“傅连暲,你安的什么心,为什么要害死王明?”

傅连暲定睛一看,来者原来是王明的老婆孟庆树。对于她的责问,傅连暲不明所以,心中不禁一愣:“到底是怎么回事,你别急,慢慢讲。”

“还不急,都快出人命了。”孟庆树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简直要咆哮起来。

“不会吧,王明同志服药以后,听说情形挺好。”傅连暲小心地说。

“你去看看就知道了。”孟庆树推了傅连暲一把,傅连暲差点被东西绊倒。他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急步随她赶到王明的病房。

1955年,傅连暲被授予中将军衔

此时的王明还是党的高级领导人,担任着中国女子大学的校长,他老婆孟庆树任该校教务长。王明也确实身体不太好,心脏、肝、胆都有些毛病。但这次据说是因为长期失眠,要求住院治疗。傅连暲虽然差点命丧王明“左”的错误路线之下,但他并不是那种公私不分的人,他还是把王明当成一个领导干部,一个病人来对待。他亲自交代主任医师金茂岳给王明认真地检查身体,并确定由金医师负责王明的诊治。傅连暲多少也明白,王明的病除了生理上的,主要还是心理病、思想病。傅连暲根据自己为领导人保健的经验,特意嘱咐金医师,可以给王明服用一些安眠药。王明住院后,金茂岳查明情况后,不久又发现他大便秘结和患有卡塔尔性黄疸。当时的传统疗法是,凡肝胆病都用甘汞进行治疗。两个星期后,王明病情有了好转。金茂岳通知护士对王明停止服用甘汞,但他只通知了白班护士,因为事情多,又忙于科里的整风,忘了通知夜班护士,对病人的护理记录也疏忽了检查,真是阴差阳错,夜班护士照样给王明服用甘汞,使病情开始加重,牙齿也掉了几颗。经西医治疗不见好转,于是请来中医李鼎铭先生诊治,服用几剂中药后才好。这次检查,经化验查出王明尿液中含汞,于是才发生孟庆树责问傅连暲的场面。

这件事一下子闹大了,连中央也知道傅连暲出了“医疗事故”,王明性命“危在旦夕”。此事非同小可,中央立即指示组织人员会诊,并派王首道主持召开调解会。

医生介绍了王明的病情、用药量之后,会诊人员进行了会诊。这时却有人不怀好意,攻击负责中央首长保健的傅连暲,指责他工作不负责任,骄傲自大,玩忽职守,现在竟然发生了这样大的问题。在调解会上,孟庆树又哭又叫,硬要傅连暲承认是他指使医生谋害王明的,并且要他说出谁是幕后主谋,意思很明显,是把矛头指向党中央和毛泽东。

傅连暲再三解释也无济于事。他知道,不管是毛泽东,还是金茂岳,都不可能去谋害王明,这次只是一件普通的医疗事故。根据中央的意见,傅连暲组织了延安各所医院的主要医生进行了会诊,外国医生马海德也参加了。经过会诊,一致认为,金茂岳在治疗中让王明服用甘汞是可以的,但服用时间过长,导致病情加重。在这件事情上,金茂岳有责任,是失职,但只是一次医疗事故,不存在“暗害”的问题。但王明和孟庆树不依不饶,口口声声说是受人指使,要追查幕后人物。金茂岳也当面向王明作了检讨,他们还是不罢休。中办一位领导把傅连暲、金茂岳找去,大发脾气,问他们为何要害王明?当时就叫人把金茂岳抓了起来,傅连暲家的电话也被撤了。这是傅连暲遭受的又一磨难。金茂岳被关了4年才放出来。

傅连暲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真心真意地治病救人,却会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对待。但党和人民对他是信任的,是尊重的,对他作出的贡献是充分肯定的。也就在这年,傅连暲刚好五十大寿,中共中央特批为他开了个祝寿会。为什么说是“特批”呢,因为在此之前,毛泽东已有言在先不许给党内个人祝寿。

这天,天空格外的晴朗,在延安的领导同志,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人都来到了兰家坪中央总卫生处驻地。外国医师马海德、柯棣华也高兴地应邀参加。傅连暲住的窑洞里里外外热闹非凡,他和妻子陈真仁忙着接待客人们。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邓颖超、陈毅、聂荣臻、邓发、杨尚昆、蔡畅、李富春10位中央领导联名给他送上“连暲同志五十大寿——治病救人,长命百岁”的寿幛,大家热烈鼓掌。许多同志和单位也都赠送了贺词、寿幛。在便餐中,周恩来代表党中央进行了祝寿,他说:“今天,是傅医生的五十大寿,又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我们大家团聚在一起,祝贺傅医生生日愉快,身体健康!傅医生参加革命队伍,加入共产党,这是党的胜利。我们之所以给他祝寿,是因为他是有功之人,这样的同志,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感谢他。”

周恩来的讲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这个特别的祝寿会,也可以说是党对傅连暲再次受冤屈的赔礼道歉。第二天,毛泽东来看傅连暲,紧紧地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祝贺你五十大寿!”这天,延安的《解放日报》也专门刊发了中共中央为傅连暲50岁生日祝寿的消息。

★ 令毛泽东感动的“遗嘱”

1946年,傅连暲率中央医院门诊部与保育院工作人员和儿童随中央工委迁到瓦窑堡,后又迁到山西临县三交镇。

由于连续辗转迁徙,工作连轴转,生活艰苦,营养严重缺乏,傅连暲病倒了。本来他是闲不住的人,只要身体能够撑得起来,他就不让自己倒下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经常是抱病为别人治疗的。但这次却不行了,他多次想帮人看看病,但就是起不来。

1947年10月,他给毛泽东写了一封长信,托要回陕北的江青捎回。在信中,傅连暲除为受康生迫害的刘少白“申冤”外,还关心新中国的建设问题。他坚信中国革命一定会胜利,建议全国胜利后建都首选北平,并说:“因北平在地理上、战略上,与蒙古、北朝鲜、苏联联系上都较合适。谅主席早已胸有成竹了。至于南京、西京(西安)、瑞京(瑞金),作为历史上纪念区各有它的意义。”这个建议,与后来中央的考虑不谋而合,充分说明傅连暲在革命的熏陶下,已经具备了战略眼光。

病中的傅连暲考虑到自己身体不好,而机关还将从山西转移到河北,长途跋涉,实难预料,他想最后再为革命作贡献,想到了自己唯一还可以留下的躯体。于是,他向毛泽东恳切要求:“我年纪虽不算大,但近来日见衰弱,这是病体必然的变化,若活不了的话,请批准将我的骨骼留交医大(或将来我们的中央医学院)学生学习之用。因我这副骨头在革命医生中是有革命意义的,经过反革命严格考验的……废物利用,作为学生学习解剖与实习之用,较之买一副普通骨骼作标本,其价值不可同日而语。此种要求如蒙批准,请命名‘傅连暲之骨骼’,那么我心愿已足,感激万分了。”

傅连暲早已下定了为革命奉献一切的决心,只要对革命有利,对百姓有用,他都可以义无反顾地贡献出来。他作此安排,实在是一种唯物主义态度。

毛泽东展示来信,深为傅连暲的精神所感动,于11月10日在陕北杨家沟住处提笔回函:

连暲同志:

来示悉,很感激,我身体近还更好些。

你身体有病,望于工作中保重。此祝,健康!

毛泽东

收到毛泽东的信后,傅连暲激动之余,竟觉病好了一半。在夫人陈真仁的精心关照下,他那虚弱的身体后来又挺了过来。想到自己又有了为革命继续工作的机会,傅连暲自是更加珍惜。

新中国建立后,傅连暲受命担任军委卫生部副部长职务,后来又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同时还被选为中华医学会总会的理事长。一身兼几职,有时上午在这里办公,下午又到另外的地方办公。但他主要是负责中华医学会和中央领导的保健工作。

后来,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建立了由傅连暲领导的中央保健办公室,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和中央直属机关的卫生工作。傅连暲对保健工作的管理非常认真、具体、细致,医生除定期向他汇报外,遇事可以随时向他汇报,甚至医生开的处方他也要亲自过目。每一种新药使用之前,他都要亲自尝尝,针药也要先给自己打,经他亲自试验观察确认无副作用后,才给中央领导人使用。由于他工作一丝不苟,所以自从他负责建立中央保健办公室以后,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医疗事故。中央领导人对他非常信任,只要是傅连暲给的药,没有谁不放心的。

曾经从1949年8月至1953年10月担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王鹤滨,几十年后回忆说:“中央确定我做毛主席的保健医生后,办公厅行政处负责人叫我直接找傅连暲,由他具体交代任务。傅连暲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延安时期他在军委卫生部任副部长,兼管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1945年9月,我被调到军委卫生部医政科作科员,兼任中央门诊部的眼科医生,便常常跟随傅连暲去给中央领导同志看眼病,这样我就成了非专职的、不固定的保健医生,傅连暲也就成了我的业务上的直接领导和朋友。”

后来接替王鹤滨担任毛泽东保健医生的徐涛,也是傅连暲推荐的。徐涛在给毛泽东检查时发现他白血球偏高,经详细的会诊,初步断定是因牙齿毛病所引起的。徐涛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傅连暲,傅连暲又把这个情况向中央作出了正式的书面报告。经中央同意,采取了治疗措施。

在保健上的事情,徐涛有什么问题,总是经常请教傅连暲,傅连暲也总是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在工作中,徐涛屡受毛泽东的赞扬。一直到1957年5月,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才换成李志绥。李志绥在国外获得过医学博士学位,1957年6月起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直到毛泽东去世。

据李志绥回忆中透露,他担任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后,傅连暲专门找他长谈了一次,给他介绍做毛泽东保健医生的经验。傅连暲严肃地说:“派你到主席那里做医疗保健工作,是党对你的高度信任。这工作非常光荣,但也很艰巨,你要十分谨慎小心。遇到困难,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告诉我,我会帮助你。”

李志绥到了毛泽东身边后,傅连暲对他也是经常进行指导,使用药品等都要经过他的检验和同意。后来,李志绥曾把傅连暲与他的那次谈话转讲给毛泽东听。毛泽东听后说:“在江西反‘AB团’、打‘A B团’的时候,傅连暲一家5口人,女儿女婿都被当成‘AB团’打死了。他不是共产党员,长征时问他愿不愿意跟着走,他愿意,给了他一匹马,他不会骑,连人带马掉到河里,几乎淹死。他还是跟着到了陕北。他是大好人。”

遗憾的是,李志绥却不是这样一个“大好人”。他在晚年移居美国后,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利益,挖空心思炮制了造谣污蔑毛泽东私生活的天下奇书。这是后话。

除了关心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傅连暲对普通群众的健康,也是时刻系于心头。哪里发生了重大疾病、瘟疫,他总要不遗余力来指导解决。新中国成立后,在傅连暲等广大卫生战线医务人员的努力下,人民的医疗条件大为改善。毛泽东对傅连暲和医务工作者们的努力进行了肯定。

★ 毛泽东的亲笔批示也未能使他幸免

1953年,中央一位负责同志通知傅连暲,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和中央的决定,要他组成一个专家组,对林彪的身体进行会诊,人员由他抽调。

傅连暲接到任务后非常慎重,马上积极筹组会诊小组。为了更有代表性,他从北京、上海、天津抽调著名医学专家进入会诊小组。检查结果表明,林彪并无什么大病。于是傅连暲如实地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了会诊结果,并委婉地告诉毛泽东,林彪染上了吸毒的恶习。

得知林彪的病情,毛泽东从爱护林彪的愿望出发,手书了一首曹操的《龟虽寿》赠给林彪。毛泽东赠诗的用意,既有对林彪的善意批评,要他对生老病死不要看得那么重,也有对林彪的鼓励,要他重振雄心,多作贡献。但林彪、叶群却对此耿耿于怀,认为是傅连暲让林彪在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面前丢了面子。

心思纯正的傅连暲总认为自己忠诚于党的事业,实事求是地为党工作,不至于与什么人结怨成仇。因此,他对林彪一直还是尊敬的。1958年,傅连暲在广州休养,恰逢林彪、叶群夫妇也在广州休养,出于礼貌,他前去探望,可林彪拒而不见,叶群也不见。他感到纳闷,不知是何原因,一次把这件事跟陈云谈了。陈云就让夫人于若木向叶群了解。结果叶群大骂傅连暲,说他如何残酷,林彪生病要药,他也不肯给等。傅连暲深感冤枉,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完全是叶群捏造的。这时,他才知道林彪对自己怀恨在心,但又无法解释。

傅连暲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受命为林彪查病这件事,给自己受迫害致死种下了祸根。

1960年,林彪主持军委工作以后,曾经想把傅连暲赶回老家长汀“休养”,但鉴于傅连暲与毛泽东的关系而有所顾虑,只好在级别待遇上压低傅连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林彪也慢慢爬到了权力的顶峰,认为收拾傅连暲“报仇”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运动一开始,林彪就对其“四大金刚”之一、时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的邱会作下命令:对傅连暲“要往死里整”。

邱会作对傅连暲狠下毒手。抄家、游斗,加上人身折磨,短短几天工夫,傅连暲就被整得连路也走不动了。傅连暲越来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哪像他想象的群众运动?他又想起了中央苏区时期的肃反扩大化运动。他感到这样下去凶多吉少,于是对陈真仁说:“现在谁也救不了我,必须把这个情况向毛主席反映。”

8月28日晚上,傅连暲拖着被斗得精疲力竭的身子,怀着难以言状的心情,向毛泽东写了一封求救信。

傅连暲的信好不容易到了毛泽东的手里,毛泽东于9月3日对信作了批示:

此人非当权派,又无大罪,似应予以保护。

在毛泽东批示的前一天,即9月2日,邱会作再次在总后党委会上煽风点火:“你们揭出傅连暲是最大的成绩,他是个好大的毒蛇,他放过毒,林总1951年病很重,他说林总娇生惯养,把林总气坏了……”邱会作此番话可谓道破了林彪为何要整傅连暲的“天机”。

虽然有了毛泽东的亲笔批示,但林彪及其死党公然置之不顾,仍按照自己的计划,进一步迫害傅连暲。他们把傅连暲家的炊事员、驾驶员、公务员全部轰走,在办公楼设所谓“傅连暲灵堂”,两边还贴上“傅连暲死有余辜”等对联,对傅连暲进行人格侮辱。傅连暲拖着病弱之躯,被斗来斗去,不仅肉体受折磨,精神也受摧残。他实在不堪忍受这种野蛮的轮番批斗和残暴的人身侮辱,只觉得心灰意冷,一时想不开,在当天晚上服下了过量的安眠药,准备离开这个人妖颠倒的人世,幸好妻子陈真仁发现得早,慌忙喊人将他送进北京医院抢救。

傅连暲被救活后住院治疗,万万没想到,就在住院期间,造反派又将他拉去中华医学会批斗。这次批斗后,傅连暲胸部疼痛越来越厉害,经医院拍片检查,原来他的肋骨被打断了3根。对于毛泽东在傅连暲信上的批示,林彪一伙也是严加封锁,不让傅连暲知道一点消息。直到半年以后,陈真仁才通过其他渠道得知毛泽东的批示内容,几经交涉才看到批示件。这样,林彪一伙对傅连暲的迫害才不得不在表面上有所收敛。

只是,这份给傅连暲的安宁,是那么的短暂。1967年10月,邱会作等人把傅连暲全家扫地出门,勒令他们搬到香山,分配给他家一套破旧的房子居住。11月4日,邱会作在总后秘密成立了“傅连暲专案组”,无中生有地加紧为傅连暲罗织罪名。

1941年,傅连暲(右一)、陈云、李克农、李冰、王稼祥等在延安

1968年3月13日,魔爪终于伸出来,要对傅连暲下毒手了。这天深夜,邱会作在京西宾馆亲自坐镇策划,指定北京卫戍区马上行动,将傅连暲、陈真仁抓起来。傅连暲被关进了北京郊区高级政治犯监狱。从此,他失去了自己的真名实姓,只有犯人的代号6847伴随着他,一直到他被迫害致死。陈真仁也被关进了同一座监狱,代号是6848。这两个代号,表示他们是1968年被投入监牢的第47位和48位高级干部。

3月29日,傅连暲含冤离开了人世。时间是多么的巧合,在39年前的同一天,那是傅连暲主持的福音医院住满了红军伤员的日子。那一天,毛泽东、朱德到医院看望了他,作过一次舒心的交谈。而现在的事实是:一辈子治病救人的善良医生,却被人给害死了。傅连暲曾在1940年就提出了要在自己身故后把自己的骨骼捐献出来作为教学之用的愿望,1947年病重时又重提。毛泽东对傅连暲此举深为赞许。1956年秋,毛泽东听取傅连暲汇报医学院校的情况,谈到由于习俗关系,死后病理剖检的工作存在很大困难时,毛泽东说:“一个革命者生前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到他死的时候,再不能作出更多的贡献了,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把自己的身体贡献给医学。这有什么不好呢?”毛泽东的有感而发,使傅连暲更加坚定了捐献骨骼的心愿。只是,林彪一伙害死了他还不解恨,竟然还焚尸灭迹,毁骨扬灰,使得他连死后捐献骨骼的愿望也无法实现。

林彪叛逃坠机数年后,毛泽东在致傅连暲战友贺诚的信上,作了“傅连暲被迫死,亟应予以昭雪”的批示。这个批示虽只在小范围内作了传达,但很快就在北京不胫而走,特别是在许多长期被迫赋闲在家的老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认为批示不仅仅是对贺诚和傅连暲的肯定,还是对千千万万在“文革”中蒙冤受屈,或含恨而死,或至今仍得不到公正结论的人们的最好肯定。

1975年7月17日,中央军委第16号文件转发了经毛泽东圈阅后的总后勤部党委《关于傅连暲同志恢复名誉的报告》。9月20日,解放军总后勤部为傅连暲举行了隆重的安灵仪式。由于“四人帮”控制着一切舆论工具,这一消息未能公布于众。但人们对傅连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是谁也无法压制和抹掉的。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8月13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新华社向全国发布了为傅连暲平反昭雪的消息。这年11月22日,总后勤部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召开万人大会,公开为傅连暲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猜你喜欢

华佗林彪王明
Higher Derivative Estimates for a 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少年华佗拜师
华佗学医
走过318
“看不见”的王明华
华佗治病
小华佗拜师
龙门这边(47)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