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漠驼铃陈琮英

2017-05-16徐玉凤

湘潮(上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任弼时

★徐玉凤

沙漠驼铃陈琮英

★徐玉凤

长征到达陕北后,陈琮英(左一)、蔡畅、夏明、刘英合影

陈琮英是新中国开国元勋任弼时的妻子。任弼时被我们党誉为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作为任弼时妻子的陈琮英,就像是忠实陪伴在骆驼身边的驼铃,她数十年如一日,先是用当女工换来的收入接济任弼时读书,任弼时参加革命后,她又默默无闻地担负起服务工作,照顾好他的生活,担任他的机要秘书。她用自己一生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曲红色湘女的传奇之歌。

★ 嫁给革命丈夫的“童养媳”

1902年1月,陈琮英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她出生两年后的1904年4月30日,任弼时出生了。根据任家和陈家两家家长的约定,任弼时一出生,便与陈琮英定了娃娃亲。这样,刚刚两岁的陈琮英便成了任家的“童养媳”。因为这个关系,陈琮英小时候便常到任家走动,可以说是与任弼时一起长大,这为两人日后的婚姻生活积累了深厚的感情基础。

陈琮英12岁时,到长沙北门外一家名叫西园袜厂的作坊当起了童工。1915年,任弼时小学毕业后,面临继续留在乡间学校还是前往省城的两难,前往省城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但这无疑需要一笔大的费用,而任家拮据的经济状况不足以负担。这时候,“童养媳”陈琮英挺身而出。她说:再苦再难,也要让任弼时去省城读书。她用自己在织袜厂的微薄收入,接济着任弼时,以一颗纤细温柔的女儿心,关照着任弼时的生活。

1921年,当任弼时去俄罗斯学习时,陈琮英再次表示了全力支持。她一边继续做女工,一边按照任弼时的嘱托,考入一所自治职业学校,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她日夜苦读,学业不断进步。任弼时回国后的1926年,陈琮英来到上海,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26年3月,她与时任共青团中央总书记的任弼时结为革命伴侣。从此,她把自己的一生与党的革命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就在这一年,她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从事秘密交通、机要和油印文件等工作,还兼管一部分中央经费,义无反顾地参与到任弼时从事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她将自己打扮成一个乡下农妇,机敏地承担着党交给她的工作。

1928年,陈琮英在上海生下了第一个女儿“苏明”。然而,初为母亲的陈琮英还没有品味几天的天伦之乐,就遭受了人生中的一次大劫难。1928年10月,任弼时被反动派逮捕了!这个不幸,一下子将陈琮英的生活撕得粉碎。好在敌人当时并不清楚任弼时的真实身份,装扮成商人的任弼时坚持说自己是长沙伟伦纸庄派来收账的,而伟伦纸庄的老板正是陈琮英家的亲戚。党中央立即组织营救,在周恩来亲自布置下,陈琮英从上海赶往长沙伟伦纸庄坐镇,以备敌人对质。谁知她匆匆来到火车站时,客运列车刚刚开走。万分焦急之下,她咬牙抱着女儿爬上了一辆敞篷的运煤列车,冒着长夜的寒风,灰头土脸地启程了。到长沙后,陈琮英一方面坐镇伟伦纸庄,一方面请任家的姻亲、当时长沙有名的律师何维道出面营救。经过努力,任弼时得救了。但他们的女儿,却不堪那个赴长沙的寒夜,引发肺炎而夭折了。

1931年1月,组织上安排任弼时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去工作。那时,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从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要经过漫长的充满危险的路途。陈琮英由于临产在即,无法一同前往,只好留在上海待产。行前,任弼时深情地望着因体格瘦弱更显得大腹便便的陈琮英,安慰她说:“别害怕,要坚强。孩子生下来,无论男女,都叫他远志吧!希望他有远大的志向!”1931年3月12日,任弼时离开上海7天后,陈琮英生下女儿远志。组织上安排她带着女儿住进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的向忠发家里。

后来,向忠发被捕叛变,无耻地出卖了陈琮英。

陈琮英被捕了,被关押在龙华监狱,怀中抱着刚满百日的女儿远志。铁窗中的陈琮英沉着坚定,毫不畏惧,不论敌人怎么审问,不论叛徒向忠发怎么向敌人指认,她一口咬定自己是农村妇女,用湖南方言说自己什么也不懂,问急了,就掐一把孩子的屁股。孩子又哭又闹,又拉又尿,敌人也不耐烦了,审讯只好不了了之。就这样,她和女儿紧紧相依,长时间地与敌人、与叛徒反复周旋。半年后,在互济会出面营救下,陈琮英抱着女儿安全出狱。党中央安排她去中央革命根据地。为此,陈琮英把女儿从上海送回到任弼时老家湖南湘阴托付给婆婆抚育,自己只身奔向苏区。

1932年3月8日,在福建长汀,陈琮英与丈夫任弼时重逢了。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陈琮英的政治生活和革命生涯开始了新的篇章——她由邓颖超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成熟的共产主义战士,被分配到中央机要科工作。她不停地忙碌着,同时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任弼时也投入了颇多的精力帮助她学习提高。这段时间,任弼时作丈夫,作导师,亦作弟弟;陈琮英作妻子,作学生,亦作大姐。两人再次谱写革命的“夫唱妇随”。

★ 长征路上的女红军

1933年5月,任弼时前往湘赣革命根据地,担任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陈琮英随同前往,在湘赣省委机要科工作。1934年7月,因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第五次反“围剿”中作战失利,中央安排任弼时等率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转移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争,创立新的苏区。同时,也为准备转移的中央红军探索撤离路线。1934年8月,在南方的酷暑中,任弼时率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这时候,陈琮英刚刚生下儿子湘赣不到半年,面对无法预测的征战路途,她忍痛作出选择,把儿子放在当地老乡家抚养,自己随部队踏上漫漫征途。后来,湘赣和许许多多当年红军撤离时留下的孩子一样,再也没有了音信。

陈琮英在跟着队伍西征转移的过程中,受尽各种磨难,还差点掉了队。在经过贵州省的梵净山时,队伍穿行在渺无人烟的崇山峻岭间,缺衣少食,弹药匮乏,生存遇到极大挑战。任弼时患上了虐疾,持续发烧,身体非常虚弱,不得不躺在了担架上。后来,由于山路陡峭狭窄,担架无法使用,甚至连骡马也常失蹄坠落山崖,任弼时只好由警卫员搀扶着艰难前行。负责机要工作的陈琮英心急如焚,她背着密码不离任弼时左右,疲惫地走在队伍中。开始时尚能招呼一下丈夫,但由于饥饿、疲劳,她走得越来越慢,落在了队伍后边,越落越远了。她掉队了。瘦小的她瞬间感到了危险。幸好,当她在一棵树下喘息休息时,负责宣传收容的陈罗英赶了上来,他拉起陈琮英,连扶带背地拖着她前进。两人终于赶上了军团部的队伍。这时候,任弼时早已火急火燎,当他看到妻子被陈罗英领到了自己跟前时,顿时笑了,对陈罗英说:“哎呀,真是要感谢你了!我丢得起老婆,可丢不起机要科长啊!”这变相的感谢引起四周一片笑声,陈琮英也甜甜地笑了。是啊,陈琮英确实是丢不起的机要科长,她担负着繁重的收报、译报、发报任务,每一份电报,都维系着全军的安全。在长征路上,她和军团机要科的其他同志一起,日夜奋战,侦察敌人电台动向,将周边敌人的往来电报截获破译,提供给党和红军领导同志,以分析敌我双方态势,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经过艰苦行军,1934年10月,任弼时等率领红六军团同前来接应的贺龙、关向应所率红三军在贵州印江县的木黄会师。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任弼时兼任政治委员。红二、红六军团开创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陈琮英也过了一段相对平稳的生活。1935年9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围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争取主动,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开始长征。1936年7月初,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胜利地在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党中央指令红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任弼时任政治委员。不久,为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斗争,任弼时随同朱德与张国焘一起行动。陈琮英紧随任弼时和红四方面军指挥部一起走过了举世闻名的“草地”。

过草地时,陈琮英又遇到了更大的困难。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时,她已有孕在身。在茫茫草地中,她要临产了。1936年8月的一天,在同志们为她找到的一个当地藏民居住的小木屋中,陈琮英生下了女儿——远征。远征的出生,为母亲带来欣喜的同时,也让陈琮英心急万分:草地中,衣食无着,每日只能嚼草根的母亲怎么可能有奶水喂养嗷嗷待哺的婴儿,该怎么养活这个孩子呀?这时,朱德总司令想到一个好主意。他去草地的水塘中钓鱼,煮成鱼汤,大声地喊着:“月婆子,月婆子,快来喝鱼汤啊!”这珍贵的救命鱼汤给了孩子和产妇无限的生机。这珍贵的鱼汤,成为陈琮英喝过的最鲜美、最温暖的鱼汤。

组织上为照顾陈琮英的生活,减轻任弼时的负担,特意抽调一名战士来帮助照顾远征。但是,对于组织上的好意,任弼时、陈琮英却坚决地拒绝了。他们觉得,不能让作战歼敌的同志,来为自己的女儿服务。可是,同志们都希望能够抱抱这个在艰苦转战途中出生的孩子。于是,大家你抱一阵,我抱一阵,这个孩子在队伍中被传出好远。她把快乐传递给大家,使艰苦的行军作战的步伐轻快了好多。陈琮英含泪走着,她感叹着孩子刚出生就随着父母行军的艰苦,也感激着同志们对孩子的无限关心。

终于,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陈琮英带着孩子,结束了漫漫征途,开始担负起新的使命。

★ 服务抗战的机要秘书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任弼时担任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与朱德等一起率部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陈琮英则把一岁多的女儿远征送回了湖南老家,自己接着返回延安,继续担任机要工作,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之中。在延安的窑洞里,陈琮英即时接收着从前方传来的电文,她为英勇的八路军指战员们感到骄傲,为平型关大捷感到自豪。同时,她也牵挂着战友们的安全,担忧着任弼时的身体。

1938年春,党中央安排任弼时去苏联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抗战的情况,陈琮英随行。此时的陈琮英,已不是那个刚到上海的湘妹子,经过十几年革命斗争的历练,她已经成长为一个坚强的革命者。来到莫斯科后,任弼时紧张繁忙地工作着,陈琮英则一边照顾好任弼时的生活,一边在党校学习,利用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努力给自己充电。同时,她陪同任弼时出席有关场合,接待、拜望党内同志和国际友人。1938年12月8日,一个可爱的小生命在莫斯科诞生了。夫妻俩给这个孩子起名“远芳”,以纪念这段在远方工作、生活的岁月。

1940年2月,根据中央决定,任弼时启程回国。他们俩把一岁多的小远芳留在了远离祖国的莫斯科国际儿童院。为了革命事业,陈琮英再一次经历骨肉分离。

1940年3月,陈琮英和任弼时等回到延安。任弼时立即投入到紧张繁忙的工作中。陈琮英则继续从事机要工作,担任丈夫任弼时的机要秘书。她细心周密,发挥女性的长处做好工作;她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服务对象是自己的丈夫,但她严格按规定做事,不该问的坚决不问,不该听的坚决不听,不该说的坚决不说;她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地为任弼时服好务,为党中央工作大局服好务,为争取抗战胜利服好务。在延安,他们度过了几年相对安定的日子。在大生产运动中,当年的织袜女工陈琮英发挥了专长,她还手把手地教任弼时学纺线。在陈琮英这个“家庭教师”的指导下,任弼时很快掌握了纺线要领,在延安举行的中央直属机关干部职工纺线比赛中,他还被评为第一名!

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作为机要秘书的陈琮英,繁忙而自信地处理着一份份电文,她以自己细致周到的工作,配合着任弼时争分夺秒的要求,配合着解放战争的实战需要。1947年3月,蒋介石指使胡宗南集团大举进犯延安。任弼时协助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指挥全国各解放区人民解放军作战。陈琮英则带着小儿子任远远随中央工委进入晋绥解放区。这次分别,陈琮英特别为任弼时的身体感到担忧。任弼时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他的脑血管硬化,已影响到双眼的视力,但他依然奋不顾身地全力投入到转战陕北的艰险历程中,为建立新中国日夜操劳着。

★ 新中国成立后不忘保持艰苦朴素作风的革命女性

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由于身体原因,任弼时没有上天安门广场。陈琮英陪着他在玉泉山休养所,收听着新中国成立的实况广播。面对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陈琮英激动万分,百感交集。为了这个胜利,他们一家,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她的丈夫任弼时身上被敌人的电刑烙下了伤痕,身患多种疾病;她的孩子们饱经磨难,不幸夭折的苏明、下落不明的湘赣、远在莫斯科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的远芳,都为革命作出了贡献……

作为开国元勋任弼时的夫人,陈琮英有着常人看来无法企及的地位。革命胜利了,新中国建立了,她想的不是可以过舒服日子,可以享受了,而是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孩子们的衣服,她补了又补;孩子们的思想一有娇弱的苗头,她立即警觉,批了又批。她总是教育孩子们,“吃了人民的小米,不能辜负人民对你们的希望,将来一定要为人民做事”。

任弼时全家福。左起:任远志、陈琮英、任远芳、任弼时、任远远、任远征

新中国成立后,鉴于任弼时的病情更加严重了,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任弼时赴苏联就医。为了给国家节约开支,这次,陈琮英没有随同前往。她在北京的家中,日夜牵挂着任弼时的病情,也盼望着丈夫能早日把远芳带回来。1950年5月28日,任弼时带着远芳回到了北京。陈琮英终于见到了这个被留在莫斯科10余年的女儿。一家人,终于团聚了。他们兴奋地围聚在一起,留下了一张全家福合影。这是多么不容易的团聚啊,从1926年陈琮英与任弼时结婚起,25年了,才有了这么一张珍贵的全家福。

这来之不易的全家团圆并没有持续太久。回国后的任弼时依然竭尽全力地工作着,他的病情再次恶化了。1950年10月27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组织家任弼时,走完了他46年的短暂一生。此时的陈琮英,刚刚48岁,人到中年,她承受着失去一生至爱的巨大悲痛。但她毕竟是经过革命战争血与火考验的女战士,她坚强地挺过了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独自撑起这个家。1950年,陈琮英任中央机要局机要处处长。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离职休养。

离休后的陈琮英已是耄耋之年,她的心境更加平和。她时常回忆起当年作为红军女战士的经历,回忆起她与任弼时共同走过的那些充满危险同时也是幸福满满的革命岁月。休息休养之余,她积极参加党和国家举办的和红军长征特别是和任弼时有关的纪念活动,关心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关心着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1984年4月28日,她在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了纪念任弼时诞辰80周年座谈会。1986年8月25日,她参加了在中南海举行的红二方面军老战士的聚会,回忆当年的战斗历程,商讨如何写好红二方面军战斗历史,以继承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1994年4月23日,她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任弼时诞辰90周年座谈会。1997年10月27日,在任弼时逝世47周年纪念日时,95岁高龄的陈琮英向全国20所高等院校图书馆赠送了300套《纪念任弼时》《任弼时诞辰九十周年纪念册》,以让更多的青年了解任弼时为中国革命事业战斗的光辉一生,了解我们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程。在这些重要的纪念活动中,她依稀又回到了当年红军战斗的光荣岁月,回到了当年与任弼时携手走过的革命征途。

2003年5月31日,中国工农红军女战士陈琮英走过101年的生命历程,静静地去了。她的一生历尽磨难,充满波折,但她始终乐观自信,坚强执着,谱写了一个传奇而又平凡的女性的光辉一生。

猜你喜欢

任弼时
善于正确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任弼时
长征途中的贺龙与任弼时
任弼时的军事思想和实践
任弼时:一条“幸福渠”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任弼时:培养正确的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是一种艺术
任弼时:为创建新中国不懈奋斗的“骆驼”
任弼时与盘县会议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任弼时与毛泽东思想大众化——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1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