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引领 聚焦课程
2017-05-15孔晓兴
文 | 孔晓兴
文化引领 聚焦课程
文 | 孔晓兴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与密云城区一水相隔,居全区南大门位置。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地处密云区河南寨村,东倚层峦黍谷山,西衔蜿蜒潮白河。学校几经变革,目前形成了下辖两所完小、四所幼儿园的三校四园一体化管理的科学布局。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课改意识,认真学习课改新理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主动推动课改进程,通过“课程文化、课程实践、特色课程”的课程建设三部曲,力求构建一个完备的、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小的课程文化是什么呢?那要从“合和”校园文化谈起。
合法——这是底线,是最基本的原则。既要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又要秉承育人教学之法。
合理——天下之大,莫出于理。合理即顺道,顺教学之道,顺育人之道,顺社会之道,顺自然之道。
合作——我们深信无完善之个人,有完善之团队,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必无坚不摧,硕果累累。
和谐——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物质要素与精神品质和谐,课堂和谐,课间和谐,活动和谐……
和善——与人为善,劝人向善,善念第一。
和美——人与人、自然、社会高度契合。
“合和”理念体现在河南寨小学的环境之中,体现在管理过程中,体现在课堂上,体现在课外活动中,体现在后勤管理中。它体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确立育人目标 众所周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区美丽少年培养、我校学生实际四方面考虑,我校将育人目标确定为:培养有修养、有学识、有担当、有梦想四有合和美少年。我们通过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德育活动等多种方式向学生宣讲,让每一个孩子来到河小都有明确的成长目标。
有修养——以德为本,诚心博爱,乐学善思,快乐生活。
有学识——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富有人文底蕴,崇尚科学精神。
有担当——我是家庭一员,我是国之公民,爱家爱国,胸怀世界。
有梦想——理想远大,执着追求,致力于民族伟大复兴。
确定办学理念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将办学理念确定为“以德为本,合和共进”,即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不仅促进学生成长,还促进老师成长、学校发展,全员共进。
构建课程体系 办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首先需要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课程建设需要教育理念来指导,需要育人目标来引领;办学理念的实施和育人目标的达成,则需要课程体系来承载,来支撑。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全校教职工积极投身课改实践,主动推动课改进程,结合我校文化建设理念、程体系的现状,结合一次次教研活动、教师培训,尤其是郑立华科长《从纸上到生活,到底有多远》、尹金伶院长《中高考改革引领课堂变革》、张建设民校长《聚焦课程改革 促进师生合和发展》,我们渐渐形成了符合核心素养具有我校文化特色的三级课程:
“合和”文化建设理念与课程建设有机结合,互为表里。课程建设遵循“合和”文化建设理念主线是“合和”文化建设理念重要组成部分。“合和”文化建设理念体现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课程建设体系,形成我校的课程体系构架图。
课程实践
课程的发展之本是课堂。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生态课堂的五个关键词“快乐、平等、宽容、尊重、批判性思维”,我们深刻意识到最难也是最迫切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厘清认识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具备怀疑、判断、评价、猜想、反驳、修正和创新等品质,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点之一。这是对新世纪挑战的积极回应。
方法措施 我们从以下四方面措施进行研究,希望由教师的改变促进课堂的改变,同时影响学生的改变。
评价导向。首先,我们进一步细化了“合和”生态课堂的内涵,将生态课堂的五个关键词与“合和”生态课堂四个维度(主动参与、学会合作、快乐收获、引发思考)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并且将这四个维度作为我们课堂教学的评价要素。
培训伴航。借助校本培训促进课程改革,结合我校的研究方向,我们进一步确定了我校的新学期的研究目标。先让老师通过读书、集体备课、专家引领对批判性思维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科研引领。在学期初,校长对全体教研组长以上教学干部进行了微讲座,明确提出了各组的教研专题、教研活动围绕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开展,并且第一时间为每位任课老师购买了《学会提问》。
常态课践行。我们在课堂上首先从课前演讲环节开始改变,由最初的简单评价演讲者,到向演讲者提出问题。
备课:要精心设计学生质疑环节,不少于两处。可以是结合学习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是针对学习内容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进行讨论。
上课:课上要激发学生主动质疑、思考,不但要有学生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要有学生提出疑问的时间,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思想碰撞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反驳别人的观点,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陈述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提倡三度、三问。
反思:重点记录课堂上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问题,课堂上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对学生的思维有什么影响,对自己有什么启示等。
特色课程
英语“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由拉丁语“currers”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race-course)”。这一词源导引出了对课程的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认为,“currers”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重点是在“道”上,因而课程应重在为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轨道;另一种认为,“currers”的动词形式是指“奔跑”,重点是在“跑”上,因而,课程应重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认识事物,课程是一个人对自己经验的重新认识。我们力求让学校课程更有利于每一位学生发展。
首先,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四有合和美少年为主题,学校进行顶层设计,各学校结合地域、师资、学生特点进行分层实施。
中心小学将周四下午三联排和周一三联排进行打通使用,与北京市京昆振兴协会的专家牵手助力传统文化之体悟国粹的开展。台上小学利用戴尔项目的平台开展项目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使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融合有机结合。提辖庄小学凭借民族学校特色和特色社团课程,将超轻黏土制作与满族文化研究相结合。
其次,合理利用自编“合和”文化系列读本《对联》《儒家五常》《二十四节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故事》《冬奥会知识读本》《满族风俗文化读本》开展课程。全校的课前演讲统筹规划。利用寒假阅读、班级交流会等形式开展活动:一至三年级侧重于《对联》,四年级侧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故事》,五年级侧重于《二十四节气》,六年级侧重于《儒家五常》。
第三,与时俱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新开设心理健康特色德育课程。一至六年级每周每班1学时。
第四,各校依据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打造一校一特色。河小足球特色并在每周每班开设一节足球课;台上篮球特色并在每周每班开设一节篮球课;提小跳绳特色。
学校课程不仅仅是狭义的课程——学校正式开设的,课程表上落实的课程,更应该是广义的课程——学生在学校全部生活的总和。校园内所有的教育元素,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课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处处皆课程,时时有课程。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让学生浸润在育人的整体氛围中,成长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全部过程中,是我们河小人永远的追求。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