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度思考

2017-05-15周学真

教育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学校课程

文 | 周学真

对学校课程建设的深度思考

文 | 周学真

>>周学真校长

课程建设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教育追求,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定位和文化生态,是学校培养目标的实施蓝图,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据,关乎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故此,北京市朝阳区田华小学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意在通过扎实有效的课程建设工作进一步推进和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与国家培养发展更为科学、人格更加健全、素养更为全面的小学生。

学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学校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取向 什么是课程?从教育的本质看课程,就是学校设置的课程对学生有什么用,培养什么样的人;从课程文化的角度看课程,就是所开设课程对学生的品质、价值观、能力和发展力的影响。其实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就是课程要充分体现其教育功能以达成育人目标的实现。我校在“为学生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多元发展负责”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充分发展”的学生培养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知礼达理、素养全面的田华人”为育人目标,以课程为载体,以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努力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田华小学位于朝阳区南磨房乡,农民的重情、重义与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朴实情怀滋润了一代代的田华人。田华小学在建校的64年里培育了一批批的田华学子,成功校友捐塑的“孔子行教像”寄予母校师生做有儒家思想气质的谦谦君子的希望。为此学校对要培养怎样的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所要培养的田华人应该具有这样的特质,这一特质既要与朴实的乡村情怀和校友的诚挚希望相融合的,又要与社会发展的未来需要相适应,由此确定了要“培养身心健康、知礼达理、素养全面的田华人”的育人目标。

学校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实施 首先,要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课程之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要确立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①体现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以育人目标为方向,依据校本实际将育人目标分解细化,以“明礼、向善、求真、尚美、健体”为不同模块,以年级为单位分别规划设计了德育教育类、学科拓展类、特长发展类、生活技能类四个方面的校本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的基础性、拓展性、丰富性和可选择性。②体现整体谋划,并行推进。学校以整体落实三级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思路,进行整体谋划,并行推进。在国家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分低、中、高段强化兴趣、习惯、方法的培养,强调基础扎实、广泛积累和积极拓展;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教师课程能力和促进专业发展。③体现课程建设立体综合性。每一类课程或每一门学科都以必修和选修构成课程体系。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拓展和延伸,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呈现立体化,既可横向拓宽、又可纵向加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发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核心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④体现课程指向核心素养的落脚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无论是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还是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都要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来实现,“课程体系”又是导向“核心素养”的核心。抓住“课程建设”这“一发”,就可动全身。从葆养“核心素养”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二是要明确课程建设遵循的原则。①基础性与发展性结合原则:所设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和生活经验,并支持学生不断学习提升。②选择性与实践性结合原则:构建课程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选择性和实践性,提供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自主选择需要和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③个性化与系统化结合原则:系统化是课程建设的最重要标志。首先,系统化是防止课程开发过程碎片化的重要保证;其次,也是课程生命力的基本前提;再次,知识和能力只有在结构和系统化的背景下,其生成、存续与发展才有可能。教师与学生课程实施的过程是知识和能力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再造过程。④分类与分层原则:分类发展兴趣与爱好,分层夯实基础与能力,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课程模块和课程群组。⑤校本化与精品化相结合的原则:从学校发展目标与特色追求、学生实际和发展需求出发,整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选修课程建构与建设精品化。

第二,要做好课程建设的结构设计。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学校将课程分为明礼课程、向善课程、求真课程、尚美课程、健体课程五大类。每一类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必修课程中包括国家课程、地方必修课程和由学校确定的校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分知识拓展类、生活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四大类。

●课程内容说明:

明礼课程:明礼课程是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围绕“礼”字着眼学生礼貌、礼仪和礼节等内容,分别以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模块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教育,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的文明素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做知礼、明礼、习礼、践行的田华人。是学生的必修课程。

求真课程:求真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着重于学生对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学习,能较好地掌握立足于分析方法,实验、逻辑论证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具备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科学类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学科基础、思维基础和能力基础。主要包括科学类课程。必修课程如数学、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劳动教育课等。选修课程包括数学思维训练、印度数学、科学知识普及、无线电通讯、DI、科学家故事、电脑作品制作、纸模服装设计系列课程等。

向善课程:向善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着重于学生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的学习和养成,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修课程如语文、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选修课程包括心理类专题教育课程、社团活动类和生活技能类课程。心理类专题教育课程如:心理知识通识小讲座、学生心理需求小问答;社团活动活动课包括小小主持人、口语训练营、写作训练营、英语歌曲欣赏、中外文学家故事、名诗词鉴赏、做家务小能手;知识拓展类课程主要是《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课程等。

尚美课程:尚美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享受美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参与与学习,养成了解美、追求美、向往美、崇尚美的人生态度。必修课主要是音乐、美术、书法课。选修课为社团活动类,有踢踏舞、街舞、拉丁舞和民族舞,京韵大鼓、尤克里里、快板、琵琶,国画、版画、粉笔画;软书、硬书和剪纸、做毛猴等;知识拓展类有民歌欣赏、音乐家故事、佳片欣赏等课程。

健体课程:健体课程主要是侧重学生们身体素质的培养,学生们通过此类课程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竞争、团结、协作的社会意识,可以丰富个人和社会的文化生活,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质量。学校的必修课是体育课,选修课有知识类的体育项目的规则与欣赏,社团活动类的花样篮球、花样跳绳、武术、定向越野、体质提高和韵律操等课程。

以上课程只是根据教育教学目标侧重点的不同作了一些基本分类,但“礼、真、善、美、体”五个维度的目标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独立体,这五维目标中有交叉,有融合。因此,在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遵循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统筹兼顾、交相融合的原则,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上下足功夫。

●课程实施说明: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学校课程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和全体教师,需要各部门和全体教师分工协作。我校各职能部门、教研组、各学科教师等多个层面相互协作、各有分工,构建课程建设相关配套方案,保证学校深化课程改革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我们在课程建设和实施上注重两个主体角色的回归:一是生本,即以生为本;二是校本,课程的校本化建设与实施。我们以课程目标为轴心,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强调对课程“根据目标递进而对接,根据内容延展而互嵌,根据形式适宜而组合”,采取走班制、长短课、大小课、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成功突围“课时恐慌”,走入课程二次开发的“新天地”。

●课程评价说明:

在课程评价上我们采用了体验性校本课程评价。从学校课程管理角度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形式,对教学质量高、教学效益好的必修、选修课程给予相应的奖励。

在课程效果的评价上,我校以多元性、层次性、易操作、抓关键为原则,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让教师设计每节课的任务单,学生对照学习任务单总结与反思,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学习状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规划提供服务。

学校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建构一支有教育情怀、有能力的选修课程建设梯队。以学科带头人引领这支队伍,完善课程建设,优化建设过程,提升建设水平。校长要从我做起,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让每一位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参与者和领航者,并要加强培训,努力培植干部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激发每一个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是创造性地编排课程,形成科学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层次多、选择空间大的课程编排方案。既符合国家课程要求,又体现学校实际和地方特色。

三是重视课程资源开发管理工作,尤其是选修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高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建立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课程体系。

四是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和发展。综合实践课相对于学科课程在活动管理和落实上难度较大,因此必须重视研究,加强落实,着力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及相关学分认定工作。

五是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大力改革教学常规,制订实施基于模块的个性化学校课程设置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和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制度。

六是建设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及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营造课程持续建设的氛围,确保课程链条上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有机系统,让课程建设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成为现实。

七是研究开发切实可行的小学生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测方法,构建发展性的评价制度与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特别是关于学生成长记录评价的操作与管理方法,保证学生成长记录的真实性与可信性。

学校构建与育人目标相一致的课程体系的目标就是让学生从中获得快乐与发展,让教师获得历练和提高,让学校得到发展和提升,且最终的走向是形成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文化,这是目标,也是方向。我们将在这条课程建设之路上坚定不移地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田华小学)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学校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独立学院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分析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