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中“4+3”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7-05-15但汉国

教育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特长成才人才

文 | 但汉国

普通高中“4+3”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 | 但汉国

教育综合改革为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机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提出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普通高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面对不同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教育培养任务。本文所探讨的“4+3”人才培养模式,是X高中为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意愿、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而探索的特色化、多样化的人才分类培养的模式构建和实践样态。试图通过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满足学生、家庭、社会对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多样发展。

“4+3”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人才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4+3”人才分类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个性,人的发展需要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表现为人的能力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中,教育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条件,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教育能使劳动者获得专门的技能技术之外,还能根据劳动者的兴趣专长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人才学分类培养理论认为,在人的成长规律中,人具有顺势成才规律、协调成才规律和扬长成才规律等等。在人才素质开发的途径中,人才学专家认为“个体不同的禀赋、特长、兴趣等制约他们的发展方向和智能结构,决定了教育的具体目标,体现出个性化特征”。因此,从人才的成长规律来讲,教育的个性化特征是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理论依据。

教育学理论基础 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讲,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教育价值观的融合与统一是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构建的前提。在多元智能的指导下,人的才能也是有差异的,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品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特长素质,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来差别化育人,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就是解放儿童的教育,把儿童放在教育的中心,关注儿童的个性特征和实际需要。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对人的个性素质全面发展的促进,是教育的基本育人功能。

教育法学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法学者开始强调教育要服务于人的个性发展。所有教育类法律的核心都是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尤其是保护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不一致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国家、社会积极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并保障受教育成功,通过学习促进自我全面、自由发展的基本权利。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公民的受教育权利是一种可以选择的自由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要求义务向对方提供积极的条件和机会来促使权利主体权利的实现。同时,受教育权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受教育权的平等性和人的全面发展。索里・特尔福德认为,所谓受教育机会平等,是指国家以最公平的方式使人人凭其禀赋及能力而受到一种适合其才能与需要的教育,使个人的天赋才智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受教育权的最终价值目标。

“4+3”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4+3”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设计

X高中“4+3”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个性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分类培养,分层教学”为核心理念,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个体学生,或者不同类别学生的个性化学系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奠定成人成才的知识基础、能力储备和素质提升,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同时,通过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别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和事业建设提供科学家、工程师、实用技能型等人才。具体目标设计为两大类目标体系:①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建立分类培养目标体系(四大类别);②关注学生学习,建立分层教学目标体系(三个层次)。

●分类培养目标体系

——学术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学生学术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构建起厚实而广泛的知识体系基础上能形成自己的学科特长,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深度学习、深入钻研的能力,能将好学品质贯穿终生,具有独立思维、反思实践、质疑批判勇气、创新能力的学术自觉和学术共同体意识。

——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学生创新潜质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努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具有远大的理想、健全的人格、扎实的基础、探究的精神、领袖的气质和创造性思维的大成人才,为学生将来成为各个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学生职业意识和实用技能的培养。文化学习与技能培养并重,具有一定厚度的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初步奠定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

——特长型人才培养目标。着力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中实现特殊潜质的最优化发展。

●分层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组织上,采取分层教学,以走班制方式进行。依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级。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不一致。①A层次教学目标:在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强化能力拓展,考试成绩优秀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②B层次教学目标:全面达到课标目标要求,学科考试成绩良好率达到50%以上,合格率达到100%。③C层次教学目标:按照课标基本要求实施教学,学科考试成绩合格率每学期提高5%—10%,力争毕业升学考试合格率达到70%。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原则。比如A层次的学生采取“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原则,B层次的学生采取“强基础、勤活动、习方法”的原则,C层次的学生则“低起点、小坡度、重提高”。这样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

“4+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按照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相融合的教育价值取向,形成模式构建基本思路。教育价值观决定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个人本位价值观从家长的追求来讲,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学生个体成才),社会本位价值观从国家的需要来讲,需要培养多样的人才。在这种价值取向下,学校面对社会的评价,既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又要办对民族负责的教育,这就要让每个学生成才,让家长满意,并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多样人才满足国家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开展适合不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因材施教的教育,个体成才让家长满意,人人成才对民族负责。(见图一)

图一:“4+3”人才模式构建基本思路图

“4+3”人才培养模式的模型 根据学生在高中前阶段显现出来一些个性品质、智能表现和兴趣爱好、特长素质,并根据其本人的生涯规划和人生志向选择,并结合学校分类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大体的分类。学习能力极强,对问题表现出极大的专研精神的学生为研究型人才(注重学术品质培养);学习能力很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学生为创新型人才(注重创新潜质培养);学习能力一般,但擅长动手实践操作的学生为应用型人才(注重实用技能培养);其他个性特长表现突出,兴趣爱好鲜明的学生为特长型人才(注重个性特长培养)。特长型人才根据其特长不同再次划分为三个小类:科技创新人才,信息技术人才和艺体特长人才。并且组建四类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习共同体:拔尖人才学生互助学习共同体,创新人才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技能型人才教师主导学习共同体,特长人才学生个性学习共同体。(见图二)

“4+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之后,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地实施,按照模式设计的要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X高中从构建适应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建设,开展中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图二:“4+3”人才模式构建图

图三:“3+4”课程体系设置图

构建“3+4”的课程体系 学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因材施教教学观,设置“3+4”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类型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化课程体系。构建国家课程校本化体系、生命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和个性特长课程体系,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拔尖人才和创新人才坚持知识能力并重原则;技能人才坚持知识为基础,技能为重点的全面发展价值取向;多样化人才坚持知识为基础,特长为重点的个性发展目标定位。(见图三)

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 首先,系统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让每个学生懂得生涯规划,树立未来的人生职业理想,是开展分类培养的前提。学校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开设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第一阶段从学习与规划、兴趣激发、认识性格、了解自我能力和形成初步价值观等方面开展学习教育,让学生认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正确选择文理分科。第二阶段从社会发展与行业、认识职业工作、关注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处理社会人际关系等方面开展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学会选择。第三阶段从认识职业生涯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职业决策、了解大学专业与职业、如何创业、如何让人生成功等方面,指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第二,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学生懂得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和人生职业选择外,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生涯指导、家长的生涯建议和社会专业机构的测评等。X高中在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指导时,首先开展教师生涯规划教师培训,让教师获得生涯规划咨询师认证 ,再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其次,开展家长的生涯规划指导培训,让家长懂得如何对孩子的生涯规划进行科学合理的指导。第三,依托专业测评机构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心理和性格等方面进行测评,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生涯规划提供可信任的真实数据。

学生根据教师的生涯指导、家长的职业建议和专业机构提供的关于个人的测评数据,并结合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合理提出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

开展分类培养,分层教学 学生提出自己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之后,根据学校提供的可供选择的不同人才培养班级类型和不同层次教学班级类型进行选择。学校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班级类型大体分为四大类:研究型人才培养班、创新型人才培养班、应用型人才培养班和特长型人才培养班。特长型人才根据其特长不同再次划分为三个小类:科技创意人才培养班(类似现在的创客教育班),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班和艺体特长人才培养班。每一种班级组建不同类型的学习体,这种学习体以学生为主体。研究型人才培养班组建学生互助学习共同体,主要以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知识为基础,能力并重,加强对学生学术品质培养。创新型人才培养班组建师生互动学习共同体,主要开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配合学习,强调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对学生创新潜质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班组建教师主导学习共同体,主要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强调知识为基础,素质为重点,强调实用技能培养,加强通用技术的学习。特长型人才培养班组建学生个性化学习共同体,主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教师辅导和指导相结合、特长专业学习与科学文化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以知识为基础,特长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根据生涯规划自主选择不同人才培养类型班级就读。并且,在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班教学开展的时候,将依据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把教学班级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学生进行学科课程学习时,再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班级的选择。

学生进行分类选班和分层选班之后,学校依据课程设置,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实现了尽最大可能满足对学生个体学习成长需求的关照,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个性品质、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方面有最大发展,基本达到了让学生人人成才、学校培养多样化人才的目标。

X高中通过“4+3”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学生人人成才做出了教育责任担当,为国家培养多样化人才做出了学校使命选择。但是,单凭一所学校的教育改革和探索是不够的,还需更多学校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主动作为,并加强社会意识层面导向和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撑,高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良好格局。那时,就一定会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教育改革环境和人才辈出的发展环境,就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资源支撑。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中学校)

猜你喜欢

特长成才人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人才云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老板的特长
特长,亦是一种成长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特长公路隧道照明设计探讨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