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更自然地发生
—— 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2017-05-15许彩霞
文│许彩霞
让学习更自然地发生
—— 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文│许彩霞
>>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校长许彩霞
许彩霞,江苏省南京市汉江路小学校长,小学高级教师。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阅读、作文教学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参加并主持了国家级、省级的课题研究,数十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参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中华水文化书系》的编写工作,担任《水文化教育读本》(低年级)的主编。
一所学校、一个区域乃至整个教育界,要改变面貌,必须改变课堂,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课堂教学的现状反思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引进别国的教育理论,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使我们课堂教学的实践呈现了自身的特点,强调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大班额、高密度的条件下,教师主导课堂。“教师通过对学科知识的层层抽丝剥茧般地与学生分享、探讨,形成良好的铺垫,使学生能够跟随教师一步一步搭建起踏脚石,在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自己的学习经验对接,从而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与此同时,变式教学等多样化教学策略,也使得课堂教学兼顾了知识系统的建构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但是这种方式也带来了弊端,那就是普遍地存在着要靠大量的强化练习来巩固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造成了负担比较重。
课堂教学应该如何变革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呢?严峻的形势提醒着我们必须在已经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
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才能让学习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全面而生动地发展?首先要明确我们到底为什么教学——是为了学习知识,还是为了儿童的发展?为了学习知识,意味着知识的掌握是学习活动的目的,所以知识的系统化必然会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教师教学的过程是服从于知识的需要。而为了儿童的学习,宽泛一点说,为了学习者的学习,必然是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教学过程的原点就是学习者,目的也是为了学习者自由而充分地发展。所以,学习者学习的需要、情感、特点与发展成了学习的目标而不是工具与凭借。
课堂教学的现实行走
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自然应该让学习者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必然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南京市汉江路小学是一所以“若水教育”为学校文化特征的学校,学校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汲取办学的营养,形成了独特的学校文化,包括上善若水的精神文化、刚柔相济的管理文化、雨润春华的课程文化、涓涓溪流的行为文化、润物无声的物质文化等。在课程文化的建设上,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出发,努力实践润物无声的教风、“水滴石穿”的学风,打造灵动课堂。
“灵动”是基于学校文化的特质来描述课堂。灵者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维要灵活,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要灵活、灵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气的目的;动者就是教学过程要自动、他动、互动、群动。二者合二为一,达到以学活教,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美好境界。在研究课堂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课堂应该聚焦,程序应该简化,提出了“沸点”的概念。沸点,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关键点、教师教学的着力点、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变革。
清晰课堂教学主张 2012年,我们在借鉴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以学定教,整体优化”的教学主张。“以学定教”即“教从学出发”“教为学服务”“教保障学”“学验证教”。“整体优化”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全员性”“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教学目标实现的整体性”。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我们理念越来越明确,逐渐地在向“让学习更自然地发生”发展。
变化体现在我们对于教学本身的认识。“以学定教,整体优化”摆正了“教”与“学”的关系,让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让学习更自然地发生”则把学生放在更中心的地位,希望学习的内容更接近儿童的生活,希望学习的过程自然发生,更希望教师的教学到达“润物无声”的境界。那意味着教学观要实现以下变革:学校是特定的学习场所,教学应该更为开放。所以课堂教学变革应该突破原有的时空,家庭社会、有形的物质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都是学习的场所。“教材”变为“学材”。教材是典型的经过创造的学习材料,作为学习材料应该更为丰富,成为学生心灵成长与学习力提升的凭借,但不是唯一。校本的学习材料是学校为学生学习提供的服务之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导师和服务者,但是教师不仅仅是指学校的在职教师。学校教师是学生学习主要的服务者——教师教学艺术的提升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自觉。学生作为学习者,学习应该是终生的,学校教育应该在特定的阶段以学习力与综合素养的提升为重要的使命。这样“知识的学习”一定会让位于学习力提升与综合素养养成。
形成教学研究文化 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水文化理念下的师生行为变革的研究”顺利立项为省教育规划课题。如何让文化建设走向深入?如何引导师生行为的变革?如何让教育科研始终在教育的现场发生?只有教学行为的改变才有可能实现师生行为的变革。我们摸索着前行。对教学工作,我们提出“用思考的方式进入工作的状态,带着思想去开展每一项工作,用实际的成绩验证每一项工作的成果”。每一次教学研究活动都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一次活动。好处是教研有了更多的理性,科研回归教育的现场。怎样寻求课堂教学的突破?
首先,以范式来推动。为了让教师的行为更加统一,我们开始着手研究课堂教学的范式。各个教研组不断碰撞、实践,教导处对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带领骨干教师一起研究,最后基本形成了学科教学的基本范式。语文学科提出的基本范式概括为六个字:寻点、聚焦、延伸。数学课堂的基本范式是:情境引入、自主建构、合作探究、提炼应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是:情趣导学、活动助学、思辨激学、拓展乐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拓展延伸……当然对基本范式的操作要点都有文字进行具体的说明。归纳出基本的操作模式,然后再指导实践,这样就有效地引导了更多教师的行为向研究的方向靠近。
其次,以主题来深化。为了凸显教学研究的研究性,我们改变教学研究的方式,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进行主题教研。大家分工合作,围绕研究问题设计课堂教学、评课议课、微型报告。教师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次教研活动。形式的改变促进教师主动思考,各次教研活动也推动灵动课堂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这两年语文主题教研共24场,数学16场,综合20场。其中语文开展了“作文教学策略”“读写结合,迁移运用”等活动,数学组的“灵动训练,让孩子爱上口算”、综合学科组的“用活动激励学生参与灵动英语课堂”“从儿童出发,探究儿童眼里的科学”也都获得非常高的评价。
在年级组开展主题教研的同时,学科组、学校也定期开展活动,形成三级教研网络,定期梳理教学研究成果。
第三,以评价来保障。为了让课堂真正实现为学习者而教,我们调整了课堂教学评价表。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撑,所以为了更好地体现“为学习者而教”的理念,我们对课堂教学评价做出相应的调整:“指向学”——指教师的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学习本身;“服务学”——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始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学有得”——指课堂的效果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评价的权重也作了相应的调整,“指向学”占10%,“服务学”占40%,“学有得”占50%,“教”与“学”通过评价辩证地统一在课堂之中。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开放课堂,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变革课堂,让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发展;活跃课堂,让学习成为学生充满意趣的旅行;延伸课堂,让学习时时处处发生。一句话,要让学习更自然地渗透到学生生命的成长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