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长征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2017-05-15钟碧妮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14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精神

钟碧妮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勇往直前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余个省,经过千山万水、跨过沟沟坎坎、爬过雪山草地,还时刻面临着军阀和国民党大部队的围追堵截,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整个行程长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悲壮宏伟,它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英雄业绩,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革命诗篇,红军长征为后人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

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等一副副鲜活的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惧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独立自主,求实创新的探索勇气;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长征精神,是中国人民一首壮丽的英勇革命史诗,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一种爱国主义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畏艰难的民族品格。

(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

长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典范,更是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典范,从其过程来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每一次战斗的胜利,每一次血与火的磨练,都无不体现出红军将士不惧艰难困苦,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红军行军条件异常艰苦,后勤供给不上,衣食匮乏,药物奇缺,伤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以至于许多战士因饥寒伤病而倒下;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罕见的;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之所以能够战胜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正是因为红军将士信念坚定,不惧艰难,才有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不惧艰难,勇于牺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毛泽东笔下的长征十分艰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在中外历史上都是一个奇迹。众所周知,当年红军长征的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红军长征历程十分艰苦,军队面临困难重重,不仅要经历山川河流,还要爬过雪山草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就是对雪地艰苦环境的描述。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一望无际的川西沼泽草地,吞噬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军队不仅要跟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还要跟国民党军队斗争。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军队攻击,红军丝毫没有喘息的机会,只能勇往直前、英勇抗击,保存实力。即使是没有战事的时候,军队也只能在野外就地休息,条件十分艰苦。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几乎每天都遭到过一次战斗,有时候遭到地方军阀的攻击封锁,有时候遭遇成千上万的国民党军队攻击,仅仅一年的时间里就进行了三百多次艰苦战斗,战士们每天都面临生死关头,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名官兵献出生命。红军将士们除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外,靠的就是不惧艰险,勇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最后才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奇迹般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像的困难,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三)独立自主,求实创新

在第五次反“围剿”过程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罔顾中国实际,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的损失,中央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独立自主,求实创新的新征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的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问题,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四渡赤水,智取娄山关,突破腊子口,党的每一项战略战术的决定,每一项理论制度的创新,都是独立自主探索的结果,都是用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创新应用的结果,并最终形成毛泽东思想,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四)善于团结,顾全大局

红军长征途中,革命处于低谷,面临的敌人又异常强大,党内存在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特殊的环境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正确地掌握了党内斗争原则,把党内斗争定义为人民内部矛盾,而非敌我矛盾,对党内犯错误的同志积极帮助,采取团结的方针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督促他们改正错误,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同志,让全党同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党领导的红军,纪律十分严明,能顾全大局、服从整体利益、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开展革命工作,这种凝聚力和战斗力是长征胜利的基础。在长征途中,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相互配合,遥相呼应,使国民党军队顾此失彼,疲于奔命,有效破解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困难和危险的时刻,红军指战员和红军战士情同手足,互助友爱,总是将方便和生存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困难和牺牲留给自己,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团结战斗的光辉篇章。

二、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红军长征虽已成为伟大的历史,但长征精神在当代依然活力永驻,价值无限。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的长征,在新的长征路上,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教育好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持久的精神动力。

(一)长征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同志指出:弘扬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精神的升华,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和破坏活动。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要实现十八大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实现中華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我们需要一批既能顶住外部压力,又能带领群众推动发展的“好干部”。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矛盾、思潮错综复杂、外部环境动荡的今天,我们正在建设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为世界社会主义树立标杆,然而要在一个地域辽阔、情况复杂、人口众多的大国较短时间内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要实现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和人文素质在内的全面现代化,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的求实精神、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武装一代又一代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人文遗产

长征精神是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十分宝贵,是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为世界提供 “中国方案”的强大的精神动力。长征中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的人类精神的丰碑,八十年来,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陆续出现在红军曾经走过的这条漫长征途上,“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人类历史上这种伟大的社会实践留下的最基本的财富,恰恰是生而为人所不可或缺的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笔巨大的财富必然将是中华民族现在以及未来伟大的人文遗产,而这种巨大的人文遗产,决定一个民族的优劣,也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文明的兴衰。传承好和发扬好长征精神,深入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好长征路线上的红色资源,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三)长征精神是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典范

红军长征,开启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探索过程。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间,能否不断发展壮大,创新是一个关键性因素。当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许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依然不强,往往受其他国家的制约,尤其在先导性战略和高技术领域科技力量上有待加强。社会的发展,各种矛盾问题交织,各种新问题层出不穷,用新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必须把创新思想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甚至是核心位置上,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不断推进制度、理论、文化和科技等各方面创新。创新机制体制,创新社会治理,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队伍,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让创新成为工作的新常态,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四)长征精神是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宝库

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当今青年一代,成长环境顺利,诱惑增多,时刻遭受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信仰危机、生存危机和多元化价值观等问题都影响着他们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迷茫,政治观念淡漠,心理承压能力差,急于求成等凸显,应着重加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教育。纪念长征胜利九十周年,就是要青年一代铭记和传承好长征精神,加強个人道德修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共同理想建设,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人格。用长征精神激发青年一代艰苦奋斗的意志,能够助人为乐,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以贡献社会为己任的豪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拓创新,报效祖国的爱国热情;只有青年一代具有远大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意志坚定,不惧困难,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奋发成才,奉献社会。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10-22.

[2]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M].过家鼎,等,译.解放军出版社,2008.

[3]余晖.关于文化强国视阈下长征精神当代价值研究[J].文明建设,2014(02).

(作者单位:中共桂东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智珠二则
智珠
拿出精神
十送红军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