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考
2017-05-15濮蓉
濮蓉
摘要:当今社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传统观光体验类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大不如从前,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形态,乡村度假旅游引领着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文章以桂林市乡村度假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桂林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分析桂林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发展现状,并针对桂林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其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路。
关键词:景观资源;乡村度假旅游;桂林
旅游是当今社会人们消遣休憩的最佳途径,而随着都市压力的增加,乡村的美丽环境、清新空气以及特色资源深深吸引着城市消费者。如今乡村旅游已成为了城市消费者十分喜爱的旅游方式。城市消费者旅游支付能力与时间增多的同时,旅游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观光和吃所谓的农家饭住农家屋,渐渐由原来的观光猎奇向舒适型、享受型方向转变。整个乡村旅游也逐步由快速发展期进入到提档增效的新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乡村度假旅游产品成为了市场的主导。
一、桂林乡村旅游发展背景
桂林是国际旅游胜地,生态资源丰富,民俗村落保存完整,吸引了大批游客。顺应时代发展,桂林近年来也在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主打山水文化,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结合浓郁民族风情的曼妙田园风光,现在已形成了乡村山水观光旅游、民俗旅游、乡村风情旅游相映生辉的良好格局。桂林最早发展乡村旅游的地方在阳朔县,阳朔位于漓江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处,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乡村旅游规模逐渐扩大,旅游项目日益增多,接待游客数量也逐年增加,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和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共拥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1家,自治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28家,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4个,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5个。此外,桂林也是农业大市,有着兴安县葡萄、恭城月柿、荔浦芋头等农业产业项目。这也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二、桂林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的现实意义
乡村度假旅游是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与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产品相比,有更便捷的交通条件、更良好的设施环境。在规模上更大更具有系统性。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在乡村度假旅游方面已经日趋成熟。如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乡村度假旅游区,以绿色经济与慢城理念为发展方向,将乡村旅游与度假旅游复合,吸引了大批游客,也把高淳最穷的地方变成最富的地方。以及浙江“湖州模式”取得了惊人的收获。这都能说明乡村度假通过城市现代化成果资源的反哺,对农业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都有极大的改善。随着乡村度假为世界大多数国家与地区所认同,桂林作为国际旅游胜地,发展乡村度假旅游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时代发展
旅游产业的三个时代背景:工业化时代、城市化时代、休闲化时代。以桂林为代表的工业化时代主要经济主体是观光旅游,发展模式落后。如今的休闲化时代以休闲度假为经济主体,强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多元化复合型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國旅游产业迎来了“观光、休闲、度假”并行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单业态的乡村旅游势必将被复合型业态下的乡村度假旅游所取代。
(二)产品换代
当今时代的旅游产品诉求:一是产品链的延伸拓展,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特征;二是产业链的横向整合,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三是利益链的纵向共享,加强旅游开发商、农户、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四是要素链全面升级,包括交通、饮食、住宿等配套设施。这就意味着传统观光体验旅游将会逐渐失去市场,桂林乡村旅游发展应在结合观光休闲体验产品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第三代乡村旅游产品——乡村度假。
三、桂林市乡村度假旅游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桂林市高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农家乐数量在广西位居前列。近几年来桂林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是乡村旅游仍然是短板,乡村度假旅游尚且处在摸索阶段。
(一)发展模式
桂林市乡村度假旅游的开发模式主要受到区位、交通条件和经济地理的影响等影响因子来进行划分。
1. 都市郊区
依托毗邻都市的区位优越条件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独特的人文环境。如桂林大圩毛洲岛、草莓岛、桃花江鲁家村、阳朔荷兰饭店等。
2. 景区边缘区
依托重点著名景区以及独特的乡村文化,突出乡村农家风情风味特点。如桂林龙胜龙脊梯田的金竹壮寨、龙胜温泉大唐湾民俗山寨。
3. 远郊型发展模式
远离中心城市或城市的边缘。这种天然的生态景观本身就对游客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如桂林恭城红岩村、灵川江头洲村、阳朔石头城、兴安秦家大院等乡村旅游点属于这样发展模式。
4. 特色村寨
具有浓厚的乡村文化和村落特色。这种类型有阳朔特色民居农家乐等。
5. 特色农业基地
利用当地特色的农业产品和农业技术,开展观光、品尝、购买、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如桂林临桂县刘三姐茶园等。
(二)经营现状
桂林能在全国叫响的乡村形象品牌大多在阳朔,然而许多有潜力的乡村景点并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往往在营销宣传方面有所欠缺。笔者调查了龙胜温泉大唐湾民俗度假村,该地依山傍水汇聚了县内各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精华,但是商业化气息浓郁,加之缺少宣传,客流量小。此外,农家乐、休闲山庄、度假区等分布散乱,资源整合不够到位,技术和设施设备落后。桂林很多休闲度假区名不副实,如兴安县乡里乐休闲山庄,尽管是四星级农家乐,仍然存在着无人经营、产品同质、产品单一、基础设施差等问题,无法达到星级标准。
还有一些冠以农家乐噱头,却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的度假区,如青狮潭景区倡导的是生态旅游,但实际上大量使用直接由青狮潭镇的木材加工而成的一次性筷子,游船燃油的泄漏和农庄内的污水排放加剧了水质污染。同时私家车和游船的气体排放、农家乐烧柴、烧炭及垃圾焚烧等导致温室气体排放过量,严重降低了景区的空气质量。
四、桂林市乡村旅游SWOT分析
基于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四个方面具体分析桂林市乡村旅游发展环境,为桂林市乡村度假旅游寻找发展契机。
(一)优势(S)
资源优势:桂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依托自然风光而建立的乡村旅游景点景区也分布于各个县市,喀斯特地貌广泛分布、盆地丘陵交互错杂,具有得天独厚的景观资源。
民族优势:民族人文资源丰富,民风民俗、民族传统的差异性以及民族节日、居住建筑、餐饮美食的独特性,为桂林民俗乡村度假旅游提供了宝贵资源。
区位优势:开通高铁后广州、深圳、长沙等一二线大城市抵达桂林时间可以缩短至三到四小时。加之桂林景观独特性,游客游玩时有较大的环境差异感、文化冲击。
(二)劣势(W)
可进入性差:布点分散、山路不便、路途颠簸、存在危险性。
旅游产品同质化:桂林的乡村旅游景区很多以农家乐、观光旅游区的形式存在,相似度较高。农家乐多数为进行采摘活动、乡村漫步、体验农村的生活方式,并无太大创新。收入主要以门票餐饮为主,开发档次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旅游开发引发与原住民之间矛盾:部分原住民不愿将土地转让给开发商;景区开发之后原住民并未真的获利。
(三)机遇(O)
政策机遇:2017年广西旅游工作会议中心任务重点实施“十大工程”,提出创建一批“旅游+”产业融合品牌,开展特色旅游小镇、现代农业庄园、休闲农业等旅游与产业融合品牌创建。
时代契机:城市居民对于“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而这种需求也正由观光猎奇逐渐向舒适型、享受型方向过渡。
(四)威胁(T)
环境破坏:景区的开发以及游客的游览过程中造成了环境污染、植被破坏、垃圾无法处理;本地居民因为利益分配不平衡心理导致的故意破坏;部分景区没有考虑自然因素进行规划设计,没有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周边地区竞争:广西区内除桂林外也有很多资源丰富具有开发潜力的村落。周边省份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的旅游资源也同样出色。
品牌形象不鲜明、知名度不高:如桂林刚兴起的大中华养生谷度假区,品牌宣传力度不够,无人问津。
五、桂林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路
基于SWOT分析,笔者认为桂林市想要发展好乡村度假旅游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规划,资源整合
首先,应对全市进行一次乡村旅游资源调查,根据各县区资源优势、产业特点等,编制乡村旅游专项规划,由政府统一进行规划,划分重点开发区,整合资源,避免同质化产品出现,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景”错位互补和协同发展。对于桂林这种资源导向型城市,应当基于自身资源特色提炼出相应主题产品,重视对旅游资源特色的把握,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完善乡村度假旅游区的交通建设,提高旅游区的可进入性。
此外,应当使精品区域旅游线路推动整体发展。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状况,不仅仅是改善单一景区的发展现状。而是跳出已经开发成熟、过度的桂林、龙胜、阳朔的铁三角,向同样有着优质旅游资源的以自然山水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区进发。使小景区依托大景区、自然村落依托风景旅游景区、旅游名胜区携带不知名景区发展。
(二)个性化产品、主题化市场
桂林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显著,乡村开发特色不鲜明,加之经济落后,经营者认知不足,盲目的开发,很多乡村旅游度假区已经形同虚设。发展乡村度假型旅游产业首先吸引游客的就是产品。桂林市应当发挥自身山水核心吸引力,突出山水特色,突出民俗风情,再植入乡村度假产品设计,形成个性化产品。此外保证桂林乡村原始风貌,融入山水人文风情的同时,还应将产品主题化面向对象,推向市场。桂林乡村度假旅游应聚焦的三大主题市场:家庭度假市场、高校消费市场、养生度假市场。
(三)品牌化营销、具体化形象
通过对游客的访问调查发现桂林乡村旅游在游客心中的形象并不鲜明,甚至有些游客对桂林乡村没有形成具体的印象。因此需要建设具有桂林特色的乡村度假旅游品牌、标识,提高桂林乡村旅游在外地的知名度。让旅游者想到桂林不仅仅是因为桂林山水,还是乡村度假旅游的好去处。同时营销桂林乡村休闲之地、放松之地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引领想休闲就来桂林的思潮,强化乡村度假旅游在旅游者心中的形象。
(四)延长产业链、多元化产业
乡村纪念品取材自本地、加工自本地、劳动者来自本地、产品的销售经营者同樣为本地人,当地居民的获利程度便会随之提高。推出产业链本地化的特色餐饮,在餐饮中使用本村本地所种植的农作物,不仅仅延长了产业链,也使得本地未能从事旅游接待活动的居民获得利润,缓解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分配矛盾,也使得餐饮行业更具本地特色和乡土气息。
此外注重多元化产业发展,整合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四大产业以及花卉苗木、中药材种植等特色产业。像文化产业、房地产业、农业、工业等都可以融入到旅游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一个文化旅游、景观房产、农业旅游、工业旅游等一些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五)提升配套服务设施
桂林地区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含量低、卫生环境等都不容乐观。当务之急应当加强对乡村度假旅游区的管理,提升配套服务设施档次,构建乡村旅游优质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建立官方专门的乡村旅游网络平台,权威发布乡村旅游经营动态,推荐优秀旅游区、乡村旅游线路、民风民俗介绍、特色美食等项目;建立手机客户端实现线上线下旅游资源与游客的对接;提供交通导航服务,提高游客游览的效率与旅游资源交通信息获取能力,使游客轻松满意出行。这点可以借鉴“湖州模式”实行景区化管理,探索建立实景漫游系统。
(六)集约环保、持续发展
旅游开发要建立在保护环境之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污水处理机制,对因旅游而产生的生活垃圾加强处理,最大限度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同时建立环保评估机制,对环境破坏严重的景区严格治理。
参考文献:
[1]桂林日报.桂林市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7+3”提升行动[EB/OL].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guilin/2016-03/14/c_1118327885.htm,2016-05-15.
[2]付振兴.南京高淳国际慢城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考[J].旅游规划与设计,2013(08).
[3]韦家瑜.广西乡村旅游开发模式选择研究[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12).
[4]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N].光明日报,2013-7-21.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