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必输”思维看中美合作
2017-05-15梅新育
梅新育
《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十项共识公布之后,不少网民觉得中国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在前九条让渡了许多经济利益,换来第十条美方派代表参加“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但只要静心阅读,就不难发现这份收获堪称互惠互利。
在前面的九项条款中,有多项条款是美方承诺对中国货物开放市场,如第二项,中美双方将尽快解决中国自产熟制禽肉输美未尽事宜;或是对中资企业给予平等待遇,如第八项中,美国相关联邦监管机构继续承诺,对中国银行业机构,在相似的情形下按照美国法律,适用与针对其他外国银行业机构相同的银行审慎监管标准。这些内容毫无疑问有利于中国。即便另外那些中国承诺从美国扩大进口的条款,其效果也是中美“双赢”,而不是中方单向利益输送。这一点,在关于中国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第四款上表现得格外显著。
该条款称,在液化天然气出口许可上,美国给予中国的待遇将不低于美国给予其他非自贸协定贸易伙伴的待遇。来自中国的公司可以在任何时间与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基于各方商业考虑,谈判所有类型的合同安排。
从上述表述中不难看出,这是美方给予中国企业自由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权利,与其他贸易伙伴平等。把它视作中国对美国的单向利益输送,显然是荒谬的。
作为全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中国的利益在于获得稳定、廉价的进口能源供给。特别是要最大限度缩小、消除中国能源价格与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在源头消除可能损害中国制造业成本竞争力的因素。美国的利益则在于既要保证价格足以使其油气生产企业能够可持续运营,又要为其下游产业、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廉价的能源供给。
中国扩大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有助于美国油气行业增加收益,这一点显而易见。对于中国而言,为了改善自己在能源进口贸易中的谈判地位,中国需要推进油气进口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
由于国际天然气市场长期存在“东亚溢价”,如果中国能够从美国大量进口液化气,一方面有助于压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市场的天然气价格;另一方面将有助于抬高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使中美能源价差缩小、甚至消除。既能减轻、消除中国制造业的能源成本劣势,又能削弱中国制造业向美国转移产能以获取其廉价油气能源、原料供给的动机。
在平等的国际贸易中,多的是双赢而非单向利益输送,我们应走出“中必输”和“零和博弈”的思维定式,这对我们更好地发展对外经贸有好处。▲
(作者是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