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气象与养生
2017-05-15宁蔚夏
宁蔚夏
气象是大气现象的总称,与地球周而复始的运动有关。大气的运动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构成自然万物的人,使之发生相应的生理、病理变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天人相应”。夏季气候的特点是,日照强、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空气流动小,人们应针对这一特点,根据气象医学预报,预防疾病,呵护健康,保养生命。
人在夏天会对温度的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当气温高于30℃时,这种反应加强,而气温超过37℃ ,超出人体体温调节能力,平衡失调,即会发生中暑。中暑在临床上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衰竭、热痉挛四型,又根据轻重程度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種,对此应做好降温工作,并分别予以处理。夏天防暑降温,及时有效地补充水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经常、主动、少量地饮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也不可暴饮。为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还须注意补充无机盐,除钠盐之外,应吃些含钾高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夏天在预防中暑的同时,还应防范“因暑取凉”导致的“热伤风”,夏季感冒与冬季感冒在发病上有所不同,预防重点在于切莫贪凉过度。上述这些,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尤为重要。
夏天炎热而又潮湿的气候,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创造了条件,是各种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急性胃肠炎、痢疾、食物中毒、霍乱、伤寒、肝炎等。对此,务须注意饮食卫生,从购买食物、家庭保存、烹调之前、烹调之中、进餐之时、剩食处理等六个主要环节入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防范。老年人脾胃功能减退,消化功能下降,炎夏特别要注意保护和调养好脾胃,切忌饮食过于寒凉,以及进食油腻和辛辣之物,在保证脾胃正常运化的情况下,抵御各种消化道疾病的侵入。
皮肤是人体卫外的屏障,在夏天特殊气候作用下,容易引起损害。最常见的有汗液障碍类皮肤病,如痱子等;光感类皮肤病,如日光性皮炎和蔬菜日光皮炎等;微生物感染类皮肤病,如疖、痈、汗斑(花斑癣)、体癣、股癣等;以及各种虫咬类皮肤病。夏天外出要注意防晒,衣着宜通风透气并吸湿,勤洗浴,勤换衣,同时还要防止各种蚊虫叮咬。皮肤损伤后,切勿搔抓,以免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老年人皮肤抵抗力降低,在炎夏务须加强皮肤的保养和护理,不给疾病以可乘之机。炎炎盛暑常可影响人体下丘脑情绪调节中枢,使人的情感发生改变,最突出的即是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特别是到了三伏天,由于相对湿度较高,气压下降,空气流动减弱,使得汗液难以蒸发,造成体内大量蓄热,这种情绪变化显得更为明显,这种情况被称为“情绪中暑”。此时心理调节非常重要,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故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尽可能让自己的意念遨游于冰山雪峰或寒冷刺骨的呼啸北风中,畅思遐想“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诗情画意,以忘却热浪袭击,降低心理热度。
值得一提的是,夏季外界大环境自然气候的改变,正在引起室内小环境的“气象”变化,从而影响健康。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广泛使用,在室内住房之间、室内与室外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温差,使人忽冷忽热,这种温差的频繁变化,除能引起“热伤风”、“冷气病”、“空调病”之外,还可导致中风、心肌梗塞等“冬病夏发”,对此必须提高警惕,切莫掉以轻心。
为避免“冬病夏发”,既往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应注意生活调摄,防止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证足够的睡眠和充足的休息,晨起可做做深呼吸,以增加肺活量,提高机体对闷热环境的适应能力。饮食要富于营养,多吃新鲜蔬果及豆制品,注意加强水分的补充。居处环境应保持通风、干燥,使用冷气降温,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尽可能减少进出空调房的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