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

2017-05-15赵积晔荆孝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7期
关键词:浸润性膀胱癌肌层

李 勇 赵积晔 田 兵 荆孝东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泌尿外科,辽宁 大连 116021)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

李 勇 赵积晔 田 兵 荆孝东

(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泌尿外科,辽宁 大连 116021)

目的 对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法综合获益。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40例患者纳入动脉灌注化疗组,同期采用保留膀胱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患者48例,纳入膀胱灌注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 不同时间段,动脉灌注组与膀胱灌注组生命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灌注组与膀胱灌注组初次化疗生命质量低于术前、3年后低于初次化疗、1个疗程高于初次化疗,膀胱灌注组初次复发时间低于动脉灌注组,动脉灌注组复发率、感染率低于膀胱灌注组,存活率、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率、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高于膀胱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更理想,但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辅助治疗

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三大死亡病因之一。膀胱癌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我国膀胱癌发病率虽远低于发达国家,但呈快速上升趋势[1]。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多变,早期诊断较困难,确诊时20%~25%为浸润型癌,膀胱保留术后复发率高,2年内复发率高达50%~70%,30%复发肿瘤恶性程度增加[2]。过去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一般采用根治手术治疗,但手术创伤较大,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许多严格内科疾病患者也无法耐受该术式。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逐渐成为可能,保留膀胱综合治疗成为一种趋势,疗效接近根治手术,但综合治疗尚无标准方案。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以保留膀胱手术治疗患者84例,试对比动脉、膀胱灌注获益情况,评价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纳入动脉灌注化疗组,其中男32、女8例,年龄38~72岁、平均(55.6±22.0)岁。大小(2.0±0.4)cm。初发24例。多发18例,临床分期T2N0M0 18例、T3N0M0期22例,病理分期1期12例、2期15例、3期13期。同期采用保留膀胱联合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患者48例,纳入膀胱灌注组,其中男37例、女11例,年龄43~79岁、平均(55.1±19.2)岁。大小(2.0±0.5)cm。初发29例。多发22例,临床分期T2N0M0 23例、T3N0M0期25例,病理分期1期15例、2期19例、3期14期。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临床证实,未见远处转移、无肾积水;②行膀胱保留手术,肿瘤直径<3 cm;③证实肿瘤侵及膀胱肌层,但未侵及子宫、前列腺、阴道等组织,均为尿路上皮癌;④临床资料完整;⑤分期T2N0M0、T3N0M0;⑥随访时间>3年。

1.2 方法: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输尿管再植术治疗。动脉灌注化疗组:术后1周,动脉灌注化疗,吉西他滨125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3周为1个周期,每周期观察不良反应,2周期予影像学评价,最多化疗6周期。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DSA监视下,从双骼内动脉开口处注入,注入半量化疗药物,而后将超滑导丝引导,将导管置入患侧膀胱动脉,注入剩余半量化疗药物。以明胶海绵栓塞进行非永久性栓塞,化疗后给予水化、碱化、利尿、护肝处理。膀胱灌注化疗,术后24 h开始灌注或术后2周内灌注,采用吡柔比星40 mL+5%葡萄糖溶液50 mL+羟基喜树碱,或据患者经济情况、病情、耐受选择合适的剂量,灌注前多饮水,保留30 min,每周1次,4~8次后,改为2周1次,每月1次至术后6个月,6个月后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延长方案。

所有患者pT2期每6个月1次,PT3期每3个月1次,复查血尿常规、尿脱落细胞、血液生化检查、胸部X线片、B超声等。

1.3 观察指标:并发症发生例,首次复发时间,生活质量评分。随访期间,复发、死亡例。

1.4 统计学处理:收集数据建立WPS Excel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或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生活质量:不同时间段,动脉灌注组与膀胱灌注组生命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灌注组与膀胱灌注组初次化疗生命质量低于术前、3年后低于初次化疗、1个疗程高于初次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动脉灌注组与膀胱灌注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表1 不同时间段动脉灌注组与膀胱灌注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

注:与术前相比,*P<0.05;与初次化疗相比,△P<0.05

组别术前初次化疗1个疗程3年后动脉灌注组78.1±7.171.2±10.3*78.4±7.1△63.2±8.4*△膀胱灌注组75.3±8.270.5±10.1*76.1±7.1△60.1±7.3*△

2.2 并发症、预后:膀胱灌注组初次复发时间(23.4±8.2)个月,动脉灌注组(29.4±7.1)个月。随访36~52个月,平均(41±3)个月。动脉灌注组复发率、感染率低于膀胱灌注组,存活率、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率、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率高于膀胱灌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对于晚期浸润性膀胱癌,过去常采用MVAC法作为标准化辅助治疗方法,无进展生存期在10个月,化疗病死率可达到4%,且骨髓移植发生率较高[3]。采用膀胱灌注治疗,周期长,且无法有效抑制肿瘤远处转移,仅能杀死局部残留自护能力,术后2年复发率可达50%~70%,本次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3年左右复发率接近70%,且复发后肿瘤恶性程度较之前明显增加。近年来,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善,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动脉栓塞化疗普及率明显上升。本次研究中,动脉灌注化疗者复发明显下降,初次复发时间明显延后。

表2 动脉灌注组、膀胱灌注组并发症、预后情况对比[n(%)]

吉西他滨是一种阿糖胞体代谢物,可作用于DNA合成器细胞,甚至可阻断肿瘤细胞由S期向DNA合成后期进展,其具有较强额抗脱氧胞嘧啶核苷酸代谢作用。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可起到协同增效作用,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抑制细胞DNA自我修复。国际多中心研究证实,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尿路移行有效率与MVAC方案相似,且不良反应明显减轻[4]。近年来,有研究显示采用吉西他滨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的报道,且可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本次研究未开展相关研究,频繁多途径治疗对患者耐受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术后动脉灌注化疗疗效更理想,但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1] 温登瑰,单保恩,张思维,等.2003-2007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与死亡分析[J].肿瘤,2012,32(4):256-262.

[2] Gakis G,Schilling D,Reiminger M,et al.Comparison of the new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substratification in nodenegative pT2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 analysis of patient outcomes in a contemporary series[J].BJU Int,2011,107 (6):919-923.

[3] 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1.

[4] 严旭阳,李东,杜广,等.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柏治疗浸润性和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1,38(9):222-224.

R737.14

B

1671-8194(2017)07-0128-02

猜你喜欢

浸润性膀胱癌肌层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前腹部超声检测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临床价值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基于MRI影像组学鉴别浸润性与非浸润性乳腺癌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子宫内膜癌的ADC 值与肌层浸润深度的相关性研究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