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企业岗位员工思想意识引领的研究

2017-05-14井海燕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研究

井海燕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企业基层岗位员工所占比例高,价值观念复杂,思想意识多样化、活跃化,左右着行为习惯养成和岗位作用发挥,是影响企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企业岗位员工思想意识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企业岗位员工思想意识引领的策略,并提出利用和引领企业岗位员工思想意识的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企业岗位员工 思想意识引领 研究

岗位员工是企业的,更是社会的,也是时代的。他们的价值追求多样化,思想意识多元化,带有时代特征的普遍性。企业为使他们在向新向好的维度上形成崇高的理想与追求,需要构筑企业与员工协同发展的美好愿景,进行思想意识引领。

一、注重自利意识,强化责任意识,实现目标激励引领

自利意识本质上是员工潜在自我保护意识的反映和体现,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从表面上看,自利和奉献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面,但却更真实地反映了大多数岗位员工的真实愿望和心理状态。企业要充分肯定岗位员工自利意识存在的合理性。岗位员工愿意为企业工作,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生存、自我发展,或者希望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更好的成长发展空间。利益与责任相结合,得到与付出相统一,这是永远的定律,自利行为是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形式目标任务责任教育,让岗位员工了解企业面对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认识到要实现企业目标岗位员工所要承担的责任,强化岗位员工的责任意识,引导他们认识到个人与企业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共同体,只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才有员工的长久利益。自利意识与生俱来,责任意识需要思想引领,更需要承担责任来强化。发挥利益分配对员工行为的导向作用,强化岗位员工的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企业实施岗位员工作工行为标准化管理,注重岗位员工自利意识的作用发挥。员工行为标准化要求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的各项制度、流程、规程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达标的单位会得到高额的人均奖励。达标主体是车间,而达标行为却是依靠岗位员工个人。个人发生了标准化偏离项,整体的奖金就会受到损失甚至被归零,为使整体不受影响,单位中的每个人都严格自律,为了自利,也为利他,在这当中,自律意识和团队意识都得到了增强。

二、注重竞争意识,强化赶超意识,实现典型榜样引领

竞争是员工中的普遍现象,能够激发员工潜能,调动员工的创造力,经科学利用和正确引导,也有助于企业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企业在收入、岗位等方面制造合理差距,实行竞争上岗,就会引导岗位员工提高自我、改善自身,调动岗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需要引导岗位员工转化潜在竞争意识为显性赶超,确保竞争的良性有序。通过大力倡导弘扬现代企业先进思想理念,构建鼓励员工赶超先进的良好内部环境,营造员工赶超先进的良好企业文化氛围。通过确定赶超对象并学习对比,正确对存在的待差距和不足,强化赶超意识。工人技师工作在岗位员工中,有着与岗位员工相近的工作任务和共同的工作经历,他们的事迹和经验做法最易被岗位员工接纳,他们的情感最易引起岗位员工的心理共鸣,是岗位员工最直接的学习榜样和赶超目标。开展“两争一创”活动,车间每季度把岗位员工中工作表现突出、业绩优良的佼佼者,和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的党员推荐出来,同时评选出一个标准化建设方面能起到引领作的班组评为标杆班组,给予表彰奖励,并广泛宣传,营造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尊重意识,强化参与意识,实现心理情感引领

岗位员工尊重意识是发自内心深处渴望获得企业理解、关怀和认同的愿望和需要。衣食足而知荣辱,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岗位员工的尊重意识得到不断增强,成为影响企业生产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当岗位员工认为自己应有的尊严得不到领导、企业的尊重,像机器、工具一样被使用管理的时候,其维护自身尊严的行为就会以极端的方式释放出来,最终对员工、企业都会造成伤害。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受尊重是人更高层次需求。企业在满足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增加其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从情感、精神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上做到理解和关爱员工,尤其要尊重工作在最基层的岗位员工,增强岗位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尊重员工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员工参与管理。倒班制的岗位员工不能每天了解企业生产和管理情况,长年累月难免在情感上对企业疏远。生产车间举办“车间动态”周刊,每周把厂、车间的大事小情向岗位员工一一呈现。开设“我为车间献一计”栏目,号召岗位员工为企业献计献策,重视,培养岗位员工参与意识和热情,体验自身价值,满足受尊重的心理。长此以往,岗位员工的参与意识得到了强化,企业与岗位员工间的心灵通道就暢通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得到增强。

及时解决岗位员工的困难和疑惑,理顺岗位员工心气,拉近岗位员工与企业的距离,心所安处是我家,岗位员工归属感就会增强,有助于岗位员工消除“打工者”心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企业要建立“四必谈五必访”工作制度,及时了解员工实际工作生活情况,通过与员工平等深入地面对面的交流,聆听并回应员工的情感诉求,更好地发挥企业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架起企业与岗位员工之间的连心桥,达到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优效果的管理目标。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