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工民主”与“管理民主”刍议

2017-05-14陈丽蓉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7期

陈丽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职工民主”和“管理民主”统属于企业民主的范畴,但二者在企业中却分属不同的法律和价值体系,在民主实践中应予以准确的定位和把握。现阶段,职工民主并没有形成一种自觉、自愿、自发的民主实践,所以,管理者的组织与引导、制度的保证、环境的宽容对企业的民主实践就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 职工民主 管理民主 轻重关系

当前我国进入了劳资矛盾的高发期,2013年工会十六大对国内外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发展中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社会利益矛盾和劳动关系矛盾比较突出”。 由劳资冲突所衍生出来的各种问题不仅危害劳动者和企业的利益,更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劳动关系治理呼唤民主化劳动关系的建立。多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加强企业民主,才能在企业中建立起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的个人发展。

企业的“职工民主”和“管理民主”统属于企业民主的范畴,二者互相促进、紧密联系,同时又各自有着明确的法律和价值体系,然而在企业的民主实践中,人们经常混用,造成了认识和理解上的混乱。笔者深感有必要予以澄清。准确理解和把握企业中民主的类型和内涵,对于完善和健全企业的民主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职工民主”是相对于企业“管理民主化”而言的。它是指作为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的一方(职工)与作为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的另一方(企业)发生特殊关联,按照有关法律,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以影响组织成员利益决策的活动。作为一种草根民主,其视角主要是从职工的立场来审视企业现象,在此活动中主体是职工,并且最大的受益者应该也是职工。总的来说,企业的职工民主是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的。首先,在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条件的变化,都会使劳动者的思想、观念、需求随之改变。随着资历、身份、经验、技术的提升,劳动者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话语要求。其次,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不断扩大,温饱已不再是困扰人们的社会问题。当劳动者解决了基本生活需求,其需要便会向高层次迈进(这是已被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证明了的)。第三,劳动者作为“社会人”乃至“自我实现人”,本身还具有知情、参与和诉求的权利。他们渴求实现高层次需求的环境和条件,这种天赋人权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也会不断增长和更加迫切。虽然民主的渴求、人的价值的实现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但它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下,职工作为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劳动经济权益等方面都受国家法律的高度保护。在企业中实行职工民主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经,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同时也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传统的重要内容。职工民主管理就是坚持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它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的体现。受人力资本产权归属劳动者个人这一特征所制约,在劳动关系不协调的企业中,劳动者会让自身具有的人力资本“休眠”,工作是被动的,毫无积极性、创造性可言,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因此大打折扣。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民营企业,因为所有权的关系、再加上业务相对单一、规模不大,其决策权往往高度集中,劳动者也习惯了听老板“吆喝”,久而久之,劳动者会觉得企业的发展与自己无关,既消磨了主动精神和成就感,也不利于责任心的培养。民主化的劳动关系可以使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心情,呈现出健康的心理状态,它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全面发展。

企业的“管理民主”则属于企业管理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把管理投放到更开阔的领域,从而带来了管理方法的更新。19世纪末韦伯夫妇发明了“工业民主” (也称产业民主)一词,指的主要就是企业管理的民主化。1954 年,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从分析企业组织的性质入手,又提出了“人力资源”的概念,同时还指出:“和其他所有资源相比较而言,惟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人”,并且指出人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现代企业管理本来就包括专业管理和管理民主两部分,缺少哪块都是残缺不全的,所以管理民主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应有之义。从表面上看,专业管理似乎与管理民主化有矛盾,其实却不然。虽然企业管理需要建立起一种权威,正如恩格斯在《权威论》所说,大工厂是以“进门者放弃一切自治”为特征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必须建立起一种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需要基于“权威——服从”的内部秩序,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存在着明显的权力关系。但是,随着现代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变化和发展,特别是作为要素之一的劳动者的日益凸显的能动特点,企业管理的民主化就愈发重要。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管理的方式。一是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已不完全是投资者个人的财产,它是组织—经济组织—生产经营的经济组织,还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组织,它一方面需要资本投资,另一方面也少不了劳动者的加盟(投资劳动力),劳动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它是附着于人体上的,是一种活劳动,它是发展变化的。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才的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人力资源开发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调动和保护两个积极性,所以劳动关系的任何问题都要协商;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都要民主决定。其次,随着智力与智能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劳动者的技术文化素质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日益突显,管理就必须要重视人的因素。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力量。企业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依赖劳动者的自觉程度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企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管理民主化就是很好的途径。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是由资本、管理、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组成的一个综合体,生产愈发展,分工愈细,管理就愈需要大家的参与,管理的民主化就愈迫切。企業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仅仅依靠投资者、经营者难以应付,必须劳资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来科学决策。相关调查表明:倒闭的企业中有60%是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老板不乐于分权导致的——依靠职工办企业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