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开展群众工作的探索
2017-05-14尤华慧
尤华慧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4-000-02
摘 要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及产业布局的进一步深化,公司的业务模式也发生了重要改变,由原来单纯的船舶租赁向海上风电施工进行转移。当前,企业发展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层出不穷的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转型发展 创新 形势
针对这个课题,我们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了调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一些启示。
一、当前职工队伍中存在的新情况
1.近几年公司以市场为导向,“调结构、转方式”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逐步由局内市场走向局外市场。新地域、新领域的开拓,也使职工群众在思想上矛盾心态突出,价值取向上产生差异。一部分职工以积极的姿态支持转型并成为其中的受益者,而另部分职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需要,不能够及时转变观念、正确摆正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心态上充满矛盾和困惑,对企业转型发展存在异议,对公司的要求存在抵触、消极的现象。
2.随着公司改革力度的加大,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用工形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存在着合同制职工、劳务派遣工、外包队伍职工等不同主体。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导致开展群众工作时发生“顾此失彼”现象,“一碗水端平”难度不断加大。这些现象的产生,难免使部分职工对转型产生疑虑甚至失去信心。
3.从专业公司向工程公司进行转变,意味着公司原有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都将面临新的调整。在众多改革举措中,对于分配制度的改革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关乎每个职工的钱袋子。谁都希望能够享受企业转型发展带来的红利,都希望自己的收入能够增长。但是在目前工资总额限定的条件下,企业只能打破平均主义,将有限的资源向一线倾斜、向艰苦岗位倾斜、向为公司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员倾斜,原有的利益格局将会被打破。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职工群众利益与原先相比会有变化,这也成为我们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难点所在。
4.公司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初期阶段,无任何成功经验可借鉴,出台的各种办法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都尚处在不断摸索、调整阶段。新老制度的交替、政策的不断调整、习惯性做法的变更都需要一段时间去重新的适应。加之在企业改革中的一些新举措和新政策难免会触及群众利益的变化,有时在宣传贯彻与解疑释惑工作中做的不到位,也会导致职工群众对企业的认同度的逐步降低。
5.最近这几年公司迎来了一波退休潮,一大批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老职工退出工作岗位。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加大了新大学生招聘力度,一大批“90”后新大学生充实到我们的职工队伍中来,目前公司35岁以下青年比例已占公司全体职工总人数的55%。这些年轻人的思想观念更为活跃,利益要求更为自我,对企业的诉求与老职工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别。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也倒逼着我们党群工作者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开展工作。
6.在企业转型发展中,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大海外”、“大基建”让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远离家乡、甚至走出国门在人生的舞台上拼搏。作为一个水工施工企业,本来就属于一个艰苦行业。加之工作环境恶劣、思乡情节严重、青年婚恋难题、照顾家庭问题、生活成本压力,加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等因素,職工群众的思想波动较大,这些都给我们开展好群众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
二、目前企业开展群众工作存在的新问题
1.企业转型后直接面向市场,与众多同行进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就成了企业的第一要务。正是在这种条件背景下,我们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市场开拓、提质增效等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对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有所松懈,深入基层不够,接触群众不实,对群众的意见和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形成了群众工作被淡化、弱化的趋势。
2.随着一批老书记、老主席的退休,这两年在企业党群工作者队伍中明显出现了两青黄不接的现象,一批80后、90后接过接力棒相继走上政工岗位。他们中的一些是刚从学校毕业工作7、8年的新青年,还有一些是从业务岗位转岗过来的新政工,很少一部分是专门长期从事党群工作的,多数属于半路出家。对于这些新同志而言,他们没有接受过党群工作的系统培训,在资历上、工作经验上、工作方法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还处在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阶段,与目前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3.面对群众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在相应的处理办法上存在滞后现象,缺少创新举措,缺少能结合企业当前所面临的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群体的思想动态分析和对策。往往是处于“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又没有”的尴尬局面;有时方法简单甚至搞“一刀切”方式,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群众工作的开展缺少活力和内在动力。
三、对开展群众工作的一点探索
1.要认真了解研究本企业不同职工群体的实际情况,真实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思想动态以及迫切需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个体的具体状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又要关心他们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对新进大学生要重点关注他们的职业培养情况、生活状况、个人情感问题,多开展点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让他们在企业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对外来务工人员要重点关注他们的公平公正问题,要按照同工同酬、相互平等的原则让他们在企业安心工作;对困难职工要切实关心好他们的生活,维护好他们的权益,让他们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2.要认真开展调研工作,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党群工作者是广大职工群众中的一份子,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和知心人。我们要多花一点时间和精力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生产施工第一线,和群众打成一片,与职工交知心朋友。用心去体验,用情去感化,用行动和成效来兑现职工群众的意愿。我们要让职工群众愿意和我们讲真话、讲心里话,这样才能了解职工群众内心真实的想法,才能真正把握基层工作的最新动态,才能为最后的决策提供最有利的依据。我们要和职工群众广泛沟通和交流,在他们有思想疙瘩时能为他们释疑解惑,在他们发生矛盾时能帮他们调解处理,在他们有困难时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漠,让心与心之间更加贴近。
3.要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群众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凝聚人心,要向职工群众宣言“家”的理念。要利用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基本形式经常向职工群众交清“家底”。要利用各种载体做好广泛动员和宣传,把企业的目标、思路、措施和要求以及当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向广大职工讲清楚,说明白,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要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能够让广大职工代表畅所欲言,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坚定不移的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
4.要充分发挥组织作用,以实际行动温暖人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打实地为职工服务,尽心尽力的把扶贫帮困这项暖人心、聚人心、得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深做细。要通过开展慰问、家访、困难补助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帮助解决职工实际困难,为职工排忧解难,把组织上的关心和同志间的友爱送到职工的心中。要建立健全各种服务长效机制,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营造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氛围。
5.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创新企业群众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内涵。作为一个具有二十多年文化沉淀的国有企业,在党群工作开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好经验和好传统。对于这些好经验和好传统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发扬,但这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也不意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能憑“一招鲜吃遍天”。在新媒体与互联网+的时代,我们的群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要开创群众工作的新局面,需要不断改进企业党群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措施办法指导工作实践,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群众工作成为实现企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6.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党群工作者的自身素质。2016年中央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对企业党群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实现中央这一目标,作为党群工作者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对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其次要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既要加强党群业务知识的学习,也要加强对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甚至还要学一点心理学,要学会用群众的语言与群众进行沟通交流,塑造博学多能的服务者形象。
时代在进步,企业在发展,但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的宗旨始终不会改变。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党的群众路线,要把群众路线自觉地贯穿到企业的各项工作中,只有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我们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才能为企业转型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