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光”捉“影”
——基于人本主义概念的办公空间研究

2017-05-14韦菲

关键词:透明性人本主义办公

韦菲

(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更多独立的工作室认为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办公模式已经被取代,“朝五晚九+格子间”的工作模式不再是都市的标配,现代办公空间在体现自身文化和审美价值观之外,更趋向使工作者做到专业高效工作时,兼顾乐享休闲时光,创造“人本主义”的办公空间。

“人本主义”强调了人的自尊、自身价值、创造能力和自我实现观念,把人自身本性的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开发,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概念。为实现潜能的挥发,必然离不开氛围。氛围可以激发情感的碰撞,对设计师而言,空间设计对氛围营造的作用不言而喻。

本文从建筑透明性的表现手法入手,在分析中把握现代“人本主义”空间内光与影的类型设计,揭示其所带来的不同空间氛围对工作者的影响,丰富办公空间设计手法。

一、“实际透明性”构造平面空间层化感

图1 “双重现实之地”——上海SOHO玻璃办公室

人对事物最原始的认知是从视觉感官开始的,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即禅宗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状态,也就是真实存在的状态,人们能确实感受到它的状态——“实际透明性”的含义。因此,“实际透明性”是物理学范围的透明性概念,是一种本质透明的某一物质在某一状态下呈现出单元体或复杂体的形式,它是物质的固有本质属性——现代建筑语汇中被称为“建筑表皮”。建筑表皮用物质材料展现透明性,它们能够相互渗透并在视觉上形成光影感,营造不同的空间意境与氛围。

(一)百变玻璃千种形态

玻璃在建筑装饰上出现的时间比较早,现代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由于它具有透光、透视、隔声、隔热、保温以及减少建筑结构体质重量的性能,并且随着机械加工工艺的进步,它不再局限于由传统手工艺产生的功能,它凭借其材质的光亮通明、结构精巧,既反射光又透射光的特性在建筑透明性领域大放资彩,给显现的光与影增添了一种其他任何不透明材料都无法比拟的抒情情调。

如“双重现实之地”——上海SOHO玻璃办公室(图1),SOHO在上海设计了一个“玻璃办公室”,墙面、顶面、隔断,无一不是玻璃。光在透明玻璃与反射玻璃相互作用,形成影像与真实的细部偏差,为建筑环境增添了一丝奇异与梦幻,与上海这个魔都进行了亦真亦幻的合并。尘嚣之中,付一方差异水土,为城中人享。

图3 开放地面,悬浮空间——华鑫办公集群

在这个可视化程度极高的透明空间,空间的原始高度和结构都得到延伸与突破。灯光和物体表面反映着整个空间,动态形影不离。地面由玻璃与石头或地毯区分,在玻璃原色(淡蓝)的衬托下,静力感又抵消了这种类似大海的动感,营造出宁静悠闲、轻松享受的氛围,身处其中的工作者亦只有平心静气之感。

(二)感光材料若显通透

感光材料,是为光而存在的材料。透过这种材料,你会看不清具体的景象,但你会看见光的存在与招引。

在感光的世界里,除了玻璃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它们主要分为硬质有韧性的有机类和柔软轻质的纺织和薄膜类

1.“四面透风的建筑”——上海目外工作室(图2)

上海目外工作室依靠对自然,对阳光、对风、对水的崇敬去本能地建造房子。顶棚大面积的阳光板使整个工作室都沐浴在阳光下,但最吸金是充当隔断的金属帘子。这种非建筑材料被应用,使物质本身超越了定义的属性,回归到了某种简单的特性——通透。

金属厚实、沉稳感搭配原空间灰色水泥地面,既显肃穆又不失灵动,既庄重又不失佻巧。虽然建筑拥有两层空间,但丝毫不影响阳光的洒入,温暖的光穿过冰冷的帘子有投射于地面,整个空间给人以一种“散漫”的态度体味不受任何理论束缚、追求个人内心的美妙,瞬时抽身于庸常的现实。

感光世界中以最特殊的一种形态(液态)而存在的——水。把水引入建筑装饰中,是因其自然的流动与自然的运动。水,是最活跃的图形,是无形式、无限制的。水好比溶化了的玻璃,同样以透射与反射捕捉着光影,却是鲜活的、生动的。水用它独特而奇妙的语言赞美着光,同时也唤起人们各种各样的情感与联想。

2.“串联悬浮体”——华鑫办公集群

人以积极的方式善待自然,也会得到自然善意的回馈,华鑫将茶舍与展厅、工作室搬进了六棵香樟树中。纵观整座建筑,生态感启发着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漫步之中,你可见树木自由穿梭在建筑空间内,欲势跃出二层,入眼的景色一幕幕变化,小屋、庭院、木桥、大树、水池,在一层上下空间内和谐相应。空间(庭和院)在时间(路径)的组织下,共同实现了时空交汇的环境体验。这是一件由建筑和自然合作完成的作品。

“水”的使用恰当好处,地面中庭的水池凸显着地面层的开放和上部建筑的悬浮感;二楼走廊通道旁的水和建筑波纹扭拉铝条构成的半透“墙”完美搭配,水波纹纹,倒影纹纹,纯白、自然、干净之感顿时围绕在你周身,给你像家一般的温暖与体贴。繁忙工作之余,也能喝一杯茶,看一场景,思一刻时,悟一生事。

二、“现象透明性”凸显内部空间的暗示和隐喻

建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具备透明性的特征的,人们用木头建造木结构房子,用石头建造梁柱结构房子,一切事物都一清二楚——直到“建筑表皮”这个概念的出现,建筑开始隐藏起本质的空间。现在我们抛开“表皮”,建筑强调的将是物体的一个“原物性”,是人对事物一种最原始的认知状态,其中参杂个人美感与心理情感因素,导致建筑区别于功能主义转而拥有立体主义绘画中的形式主义。因此,“现象透明性”不同于“字面透明性”,它已不再注重人眼直观的所见,表达得更多的是建筑(含有建成的或未建成的)和人之间的思维和视觉的互动关系。

图4 “双面间谍”——Midden 工作室

(一)光影的区域打破时空维度

当一个建筑因空间太过矮而导致建筑内部光线不足时,建筑顶部常设有采光天窗来引入阳光,增多室内光照。天窗的利用不仅大面积增加光线射入空间的面积,也促使了光线在移动中改变着玻璃对光影的滤筛,改变着光影在建筑内部形成的空间,同样改变着建筑包裹着的空间。这就形成了一个在不同时刻,空间不断改变和波动的模糊空间建筑,人的感知也将随之变化。

1.“双面间谍”——Midden 工作室(图4)

向日葵的向光性使之永远朝着阳光,人类的向光性让我们身处暗处便总是追随光线,这是一种无声的召唤。Midden工作室外部与内部天壤之别。像甲壳虫般深灰色的压花镀锌板包裹着的double房子,内部竟然用桦木铺成,色调温暖,内外强烈冲突。天窗的设立陪衬着单一的办公模式,化解了空间容积的紧迫感,以其抒情性与现代感突出对比,弱化了枯燥、一成不变的空间氛围。

光透射在地面,光影斑驳;内置的椅子熠熠生辉,给人以力度与美感。在不破环空间的流动的状态下,空间的性质却得到了区分。在被限定的空间内,光的强弱、光斑的大小和位置无时无刻不影响着空间的尺度感,光强时视觉感清晰明亮、振奋人心,光弱时视觉感模糊暗淡、放松身心,随着时间的变化,光与影不断地调节着空间深度的层次感。采光的设计使整个空间形成一个统一,并拥有一定的次序。

(二)深浅空间打破二维实现三维探讨

当建筑已经能使人们无法得到其确切的形状,一个角度产生多种可能形状时,此为建筑的第二重透明性——空间次序的“透明性”——即“现象透明性”。如迷宫般复杂的错层层空间就是这种建筑存在的最好案例,在深空间与浅空间中,形成一种势均力敌的矛盾关系,使立体主义的二维空间平面化向建筑三维空间的探索转变。

如“大悦城无界空间”——联合办公空间(图5)。“无界空间”,字面立即给人宽阔、空旷之感。联合性质的办公室开放了工作者的思维,但也需保证每一个团队的私密性,空间的错层满足了这个要求,也使依靠功能区建造的开窗被设计成不同大小与高度,形成错落起伏的秩序感,使光影效果在白色的空间中形成“黑、白、灰”的次序感。重叠空间产生的立体效果,比真正的物理距离产生的效果更加强烈。

建筑内部三层的空间布局,15个不同的标高,上下通高的处理,使得在任何角度建筑都以模糊的不规则几何展示,人们在内部一瞬间便会失去理性,忘记下一个空间序列的指向。这种互相穿插相互浸润的叠套空间关系,增加了空间一种类视觉,或者准确说是精神层面上的透明感。纵观流线,前后主次入口连接主通道,分四条路线上二楼的四个独立办公区域,再至二楼半的辅通道集合后上三楼的分空间。人流走线畅通相连,空间灵动弹性化十足。较办公空间,作为第三空间的休闲娱乐空间更加丰富,不仅满足洽谈交流,更满足生活。这样一个舒适、温馨、活跃的办公兼生活的空间,更加激发工作欲望,提高工作效率。

图5 “大悦城“无界空间”——联合办公空间

建筑空间内还有一大技巧展现空间“现象透明性”。地面的区域限定,用黑色代表办公区,灰色代表灰空间,白色代表通道与开放空间。三色的深浅在本就深浅的空间内创造了一种错觉感,没有明确的围合也让空间尺度更大,模糊性占据整个空间,通过这种不确定使空间维度矛盾化,营造假象氛围同时增强了“透明性”。

三、“人本主义”办公空间透明性设计思考

依据Colin Rowe (柯林罗)和Bernhard Hoesli(斯拉茨基)《透明性》为理论基础,从“字面透明性”和“现象透明性”切入,用几个案例分别说明两种透明性为空间营造的氛围来实现“人本主义”的理念,为设计现代化“人本主义”办公空间明确方向。

(一)“表皮”视觉上浅层丰富建筑透明性

基于“字面透明性”的理论,设计的事物是拥有物理的透明性,展现的是其物质的透明属性,类似水彩画的透明,它关系到材料的特性以及光线通过它折射或反射的效果营造的光影空间。因此,我们浅层的透明性设计方向主要为建筑内外“表皮”的设计。“表皮”的使用能使建筑具有流动性、瞬时变化性,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给你表面视觉上的决定性影响。其主要设计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玻璃、透明材料、水等,一些自身存在透明性性质的材料的运用,这类材料使用方便、取材较易、效果显著,在烘托氛围上的手法上,可改变与利用材料的颜色、质感、比例大小、厚度、位置等来设计理念下的环境氛围。设计现代“人本主义”的办公室空间,首先考虑的就是从人类本原的需求入手,设计符合工作者自身的办公空间。例如创意性工作者需要颜色亮丽、活动空间宽敞、氛围愉悦性的办公空间,设计中可使用透明度较高的亮色或反光材质,使整个空间较为新颖与活跃,调动情感积极性,引发设计思潮。二,一些非透明材质,经过开孔、错位、镂空等再设计也可实现一定的透明性,当然也可以与透明性性质材质同时使用。这类材料是通过与光的互相联系作用,在不同空间尺度或者相对距离的构造中来改变光对形体的影响,进而改变建筑光影效果带给人的空间氛围。对光的崇拜、影的设计使这种透明性在“人本主义”的办公空间代表了某种独特思想——人对光影的追求与享受。例如新中式办公空间中禅意的表达常常用此类手法,瓦、石、木片以堆叠、错层来代表中式“屏风”,原本非透明性材料却表示着带有透明性质的装置,空间显出古老精致又有点韵味的味道,诠释了禅的风韵,不华丽,但旨在体现人与自然的交流对话,为置身之内的工作者构建一个灵魂的净化所。

(二)“空间次序”知觉上深层诠释建筑透明性

“现象透明性”引导我们在空间中以另一种静态组成部分表达动态空间次序的局部虚空和实体转变的操作手法去实现建筑透明性。这种透明性主要通过空间的套叠和浸润或是表达了空间结构暗示引导另一空间的含义,简单来说它代表的是一种模糊性空间。这种基于“现象透明性”设计的“人本主义”办公空间,深层次地从建筑次序入手,使人们在知觉感官上感知空间,竟而构造深度意识中的合理性空间。

其主要设计手法就是在三维空间以人的感知为原始导向,设计在不同时段或位置的空间如何展现以及怎样带来氛围,这就是深层透明性设计的方向。因此,“人本主义”办公室设计,为实现办公区域的每一个环境满足该区域内人所需的感觉。例如办公区域交流空间中,远离路径边缘的空间,地处偏僻、易于发展、使人乐于交流,但是太过于接近路径的交流空间,会使人觉得不安局促,倍受影响,阻碍交流。透明性设计可以避免这类情况,利用空间次序围合感来营造使其看起来处于路径边缘,但内处交流空间时因视觉的遮挡而感觉偏僻的环境。这种围合手段,也有多种,例如顶地面限定、L形U形半围合等。

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型行业的崛起,现代办公空间已不接受单一化设计需求,但所有办公空间室内设计唯一追求目标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无限的价值,这就要求空间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建造设计一个工作时高效、明快;休息时舒适、似家的工作环境变得尤为重要,即 “人本主义”办公空间,在被提供的最局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发挥工作者的潜能的效果。

“透明性”设计在实践上既可以丰富办公空间设计的内容和形式,也能产生独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态与空间氛围,全方面实现“人本主义”理论。现代办公空间因技术的提高使框架结构从空间中解放,实现自由,空间透明也通过解构手法实现次序的排列而凸显。技术的发展、材料的多样也从建筑空间“表皮”进一步实现空间透明性。

注释:

案 例 来 源 网 站:http://www.archdaily.cn/cn

参考文献:

[1]朱雷.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史永高.材料呈现——19和20世纪西方建筑中材料的建造——空间双重性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透明性人本主义办公
日本建筑师蛇形画廊展馆的透明性特征探析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透明性理论与其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Sharecuse共享办公空间
X-workingspace办公空间
网络安全审查中的透明性研究*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U-CUBE共享办公空间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和奇异值分解的版权保护视频水印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