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程视野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17-05-13杨芳良曾一兵许文诗阳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俱乐部体育课技能

杨芳良,曾一兵,许文诗阳

(长沙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022)

大课程视野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杨芳良,曾一兵,许文诗阳

(长沙学院体育教学部,湖南 长沙 410022)

现代大课程观认为,除了课堂教学,体育课程还涵盖了群众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方面的内容.高校应当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与先进的体育理念接轨.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当前高校实施的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评价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大课程视野下,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分层教学以及限制班级人数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各高校应从实践出发,不断优化、完善相关理论,更好地指导公共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活动.

大课程;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构建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更难满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推广“三自主”教学的要求,因此,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高校推行体育俱乐部制课程,是落实与实施这一现代教育观的有效途径.构建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体育教育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必须,也是体育文化传承、发展必要途径和手段;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锻炼的习惯,有利于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同时,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能够把众多成员的意向和行为系在共同的情趣和追求上,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群体归属感和体育文化的认同感.

1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相关概念界定

1.1 俱乐部内涵的定义

俱乐部是英语club的译音,源于欧美.其含义是总会,亦指社会团体及公共娱乐场所的总称.俱乐部通常作为一种制度来解释,如为参加某一特定活动而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社会团体或付费成员提供服务的商业性组织[1].

1.2 高校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教学的定义

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教学是以体育俱乐部的形式,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它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俱乐部指导、课外群众体育竞赛、课外运动队训练与竞赛等内容.它的目标是要实现体育课的“三自主”,做到课内与课外、普及与提高、学校与社会、学生与家庭“四结合”,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资源的调配,最终形成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1.3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的特征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特征,主要体现为健身性、丰富性、主动性、延续性.

健身性.体育课俱乐部制是以体育俱乐部为形式.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个体或群体间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运动技能,激发运动兴趣,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向终身化发展.

丰富性.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包括篮球、排球、足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武术、跆拳道等传统项目,以及桥牌、滑轮、自行车、攀岩、高尔夫等新兴项目.与以往传统体育模式相比,在内容上高校俱乐部模式是传统体育模式的拓展和延伸,丰富的课程内容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兴趣.

主动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在高校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以兴趣为出发点并根据自身个人爱好选择体育课程内容、任课教师及上课时间,避免了传统体育模式中的“单一化”教学,继而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较好的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延续性.在当前大课程观视野下,高校体育俱乐部制课程范围由课内扩大到课外,由校内扩大到校外,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重任.其延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项目的学生在中学时期所学习的运动技术的巩固、增进与延续.二在日积月累的课内、外体育实践中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延续.

2 大课程视野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构成分析

2.1 大课程视野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构建

根据我国普通高校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现状,借鉴国内外公共体育课俱乐部的成功经验,以系统教育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充分挖掘体育课俱乐部制课程理论的结构,初步构建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图1).

图1 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构建图

2.2 教学模式内容分析

2.2.1 指导思想分析

任何教学模式都离不开指导思想,以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依据,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是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转变教育观念和管理理念,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设施,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内容,充分挖掘现有教师潜能,实现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管理网络化、课内课外一体化.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2.2.2 教学目标分析

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目标可分为:近期目标和终身目标.一.近期目标,它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传输运动项目的基础知识、运动技能及科学的锻炼方法.学校体育课程俱乐部目标的设置由两种不同的组成部分,第一种,为了增强学生们的体质,让他们在生理,心理方面都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二种,指导学生们进一步认识与掌握运动技能,从而更好的进行体育实践.二.终身目标.建立学生体育锻炼的理念,使学生能自觉主动的从事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终身锻炼习惯,提高体育技能,这也是教师和学生们都必须重视的关键目标.

2.2.3 课程内容分析

公共体育课程俱乐部制在教学内容上应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桥梁.因此,公共体育俱乐部在制定教学内容时,要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当作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内容应避免单一化,尽可能多元化、多样化.同时,在教学实践上可通过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教学比赛、体育文化周、校运会、校际间交流赛)并通过运动实践来检验和完善运动技术、技能,为实现长期体育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2.2.4 教学方法分析

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上,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和内容上进行有区别与有针对性教学的体育活动.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造成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为:基础较好的学生无法获取更多的专项运动知识和能力,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又无法全面掌握现有的知识和能力.而实施分层教学避免了这类问题,提高了教学效率.分层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好的突显主观能动性,建立积极、主动地从事体育锻炼、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以赛代练,合理配对.“以赛代练”教学模式是在学生较为熟悉地掌握动作技术的前提下运用的.这种模式是根据体育竞赛特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延伸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体育竞赛形式来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张扬个性,同时也充分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技术动作掌握程度并对完成动作质量进行评价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调整与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在使用该模式时应合理配对、分组,无论个人或群体都要注意学生的实力比较均衡,或创造较为均衡的条件.

提倡信息化教学.当今信息化逐步加快,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模式已经走进体育课堂.随着高校体育俱乐部项目的不断开设,对物质条件、师资队伍、天气条件等因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教学主要以图像、文字、视频等为载体,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为呈现形式,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赛事欣赏、竞赛规则、动作结构原理、练习方法等教学内容的需要.其优点主要表现为:由平面到立体、由文字到图像更加直观、生动、形象地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信息化教学不再以单纯的教师为主体传授技能与知识,既培养了学生自主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从而有效的为学生锻炼身体奠定良好的基础.

2.2.5 教学组织分析

第一,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采用互联网或者现场选课方式.对相同需求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行政班级授课方式,从而有效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

第二,每个俱乐部实行同质分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挑选1到2个俱乐部,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掌握情况实施考核,教师依据考核成绩,分为普及班和提高班.普及班:教学目标以掌握基础技术为主,教学进度较慢.提高班则以提升专项能力为主,教学进度较快.同质分班的优点在于,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运动水平差距,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学习竞争意识.

第三,为确保教学质量,可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部分以技能主导表现难美型的体育课程(如:健美操、武术、形体等),可允许男女生合班教学,班级人数应在20到30人之间.

2.2.6 课程评价分析

评价内容,依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能与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流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要求,通过咨询相关专家的建议,对学生体育活动进行评价,主要有5个方面,第一、体育学习态度,第二、体育认知水平,第三、运动技术技能,第四、情感表现与合作精神,第五、体能[3].

学生学习进行有效评价需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评分与五分制换算的模式给予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估.

学生评价时应充分发扬学生的主要地位,其模式主要有3种,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但要有教师的评价,而且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4].

3 结语

大课程视野下,建设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是今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方向,其教学模式符合“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分层教学以及限制班级人数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教学模式是一项由理论到实践的工作,在构建上各高校应从实践出发,不断优化、深化、总结,使之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公共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开展.

[1] 李志祥,曾一兵,杨晶.大课程视野下高校公共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科技,2011,(2):122-12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EB/OL]. http://laws.66law.cn/law-16631.aspx,2002-08-06.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 http://www.jyjy.gov.cn/item/4153.html,2014-09-22.

[4] 陶晓斌.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作者本人校对)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Club System in General Colleges in the View of Grand Curriculum

YANG Fangliang, ZENG Yibing, XU Wenshiy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China)

Modern grand curriculum view argues tha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not only refers 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t has been extended to the sports training, sports competitions, mass sports, lifelong sports, fitness and many other aspects, and the scope has been extended from the class to the extracurricular as well as from the school to outside.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logic analysi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guiding ideology, curriculum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club system in current colle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of sports club system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ncept of lifelong sports. In the practice, we can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eaching in different levels and limiting student number in the class.It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ing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lub system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grand curriculum; colleg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club system;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2017-03-27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课题(批准号:湘教通【2013】223号).

杨芳良(1963— ),男,湖南益阳人,长沙学院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G807.4

A

1008-4681(2017)02-0149-03

猜你喜欢

俱乐部体育课技能
体育课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画唇技能轻松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