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初探

2017-05-13王世营王飞

魅力中国 2017年2期
关键词:诗眼意境意象

王世营+王飞

一、诗歌鉴赏教学策略及其现状

很多中学语文教师都认为诗歌比较难教,他们在上诗歌课时往往都是走复述大意、归纳主题、概括表达方法的诗歌教学老路子,年年如此,课课如是。坦率地讲,当前诗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费尽口舌地对一首诗全面分析讲解,但却把本来完整、优美的诗歌给肢解得支离破碎。即使是这样的分析也大多依照教参,做唯一不变的解读,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同时,学生并没有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反而对干巴巴的分析感到粗糙无味,因此逐渐丧失了学习诗歌的兴趣和热情。诗歌教学严重脱离诗歌本身,不进行美的赏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只会造成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想学的局面。

二、诗歌鉴赏教学的具体策略

诗歌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通过鉴赏来提高审美能力。因为鉴赏是审美活动,在美的氛围中学习诗歌,“与其说是知识传授,不如說是个体生命之间的心灵交流,作为审美中介的教师,其作用不过是引导学生以赤子之心融入诗歌的境界与氛围中去,理解诗人的境遇及其对天道与人道的体悟,伴随他赤裸的灵魂飞翔在自由的天国里,寻觅现实生活中所欠缺的人性人情之美。这里,人情的美读胜于苍白的说教,入境的体验胜于枯燥的传授”。对于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情感世界。”质言之,就是“披文入情”,鉴赏要走进诗歌的情感世界。

在诗歌鉴赏前,教师可大致向学生讲解一下诗歌的有关知识,像古诗的格律,新诗的流派等方面,为诗歌鉴赏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但不可做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分析有余而鉴赏不足。

诗歌鉴赏的最大诀窍在于先要找到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可以让学生很快了解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本文所讲的找切入点是指通过“诗眼”切入,从语言切入,由意象切入意境三种主要方法。

(一)抓住诗眼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诗眼就是诗歌的大门,通过这扇门我们便可以了解到诗歌的内在意蕴。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说:“眼乃神光所聚”,这表明“诗眼”是全诗神韵的集中表露。所谓“诗眼”,“是一首诗或一句诗中最精彩最关键的词句”。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主动去寻找诗眼,抓住诗眼,由此切入有助于了解全诗立意。诗眼有“句之眼”和“篇之眼”两种,“句之眼”通常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而这些字词又多为动词,因为动词能表现事物的发展变化、矛盾斗争,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如杜甫的《旅夜抒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垂”、“涌”这两个动词把星星、月亮、平原和大江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旅夜”图画,如此雄壮苍茫之景,让人体会到宇宙的浩渺无穷,人生的短暂渺小,也传达了诗人凄怆孤寂的情感。这两个字自然成为了诗眼。另外,还有不少以形容词或数词为诗眼的,这里就不一一举例了。“篇之眼”就是全篇最为传神的诗句。像《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铿锵有力的十六个字是诗人思想和个性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宁愿寄情山水也不肯媚附权贵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

可见,鉴赏诗歌时抓住诗眼确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好地认识了诗眼,对全诗的了解也就抓住了重点,另外诗眼多为名句琅琅上口,我们还能丛中感到审美愉悦。

(二)从语言切入,即“因文悟道”

再好的诗歌内容也是借助语言来表达的,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就是语言的魅力。古人讲究炼字炼句,就是对诗歌语言的锤炼。英美新批评派有“构架─肌质”论:构架即作品的意义结构,肌质即诗的细节、语言的质地、具体的色泽和纹理。新批评派认为只关心构架不关心肌质的人们“只是把诗当作散文加以论断”,因而他们提倡对文本的“细读”,关注于诗的肌质即诗人对语言的组织和运用。诗的美和意义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和语言有着一种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古人提倡诗歌中“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教师在教诗时与其要求学生空洞地概括大意归纳主题,还不如先问他们喜欢哪些句子、比喻和描写,好的诗句必然会吸引或打动学生。教诗,就要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把他们的关注力集中到诗的语言本身。例如《再别康桥》为什么流传至今为多数人喜爱,不正是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类优美的句子打动人心。再比如郑愁予的《错误》,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一句引起了多少人的喜爱和讨论。这些都说明了语言本身的魅力和耐人寻味之处,在体味到语言的魅力后,感受到诗中的情感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由意象切入意境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而“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是鉴赏古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要体会诗歌中的优美意境,可以通过意象的分析进入其中。

李白《将进酒》中有“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二句,就是将“青丝”、“雪”这样典型的意象拿来比作头发,使读者的感受相当清晰,更容易理解。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明月”、“清泉”、“浣女”、“渔舟”这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展示了诗人安详宁静的内心世界。又如《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一节形成一个结构,节与节之间彼此呼应,共同展示出天上和地下交相辉映的两组意象。我们从这些意象中可以发现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留恋和心中的淡淡哀愁。感受到意象组合的美妙,学生就不难领会“意”与“象”的互相渗透、和谐统一了。

对诗的解读离不开对意象本身的把握,诗的创造力、想象力、一切生命力,就在意象的塑造上。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创造的总体氛围中去把握它所要暗示或启迪读者的东西,通过意象去理解意境,这是个有一定难度的过程,教师要巧妙运用各种方法来完成。

参考文献:

[1]王升.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分层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1,3.40.

[2]方守金.遵循诗歌特性开展诗歌教学——中小学诗歌教学浅说[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1.84-88.

[3]吴艳梅.诵读 切入 联想——古诗词鉴赏教学三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59-63.

[4]赵玲.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谈[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37-38.

[5] 王家新.“它来到我们中间寻找骑手”——谈新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上)(下)[J].中学语文教学,2005,2/3.

[6]葛宇虹.意象与诗歌鉴赏[J].课程·教材·教法,2001,9.45-47.

[7]谈胜轶.“诗眼”“词眼”的赏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12.67.

注: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模式研究》(JCJYB150105002(教基研[2015]796号))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诗眼意境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终究有一枚诗眼
来自林间的风
诗眼
诗眼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渭川田家》的诗眼是‘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