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7-05-13谷丽娟

魅力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谷丽娟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所涉及到的要点知识比较全面多样,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语文朗读教学模式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是一个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课文需要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真正融入到文章中去体会内容中的思想情感。因此,朗读课文对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对朗读教学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朗读教学方式的具体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实践思考;方式策略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将眼里、脑力及時调动起来,并从课文朗读过程中融入自身的感情色彩,重新进行语言组织,对文章写作奠定一定的基础条件。小学语文教材设计主要以诗词名著为主,语言表达丰富多彩,课文朗读是帮助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的过程,不同的地区都具有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多以地方用方言进行表达和沟通,很少使用普通话进行文章阅读。通过小学语文朗读,能够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学习普通话,使得语言表达更加规范、完整。小学语文朗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更快的帮助学生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投入饱满的情感进行课文阅读。

二、当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朗读时间安排不合理。

小学课程时间的设置比较有限,有的教师为了在短期内完成教学任务,几乎省略了学生的课堂阅读时间,偶尔朗读训练也是为了应付课标要求,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语文朗读教学的目的。课堂朗读时间不够合理,也没有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有的学生只读了课文的一小部分,教师就要求停止阅读,这种教学方式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发展。

(二)朗读教学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当前教育形势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注意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没有为语文成绩相对差点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机会,由于朗读能力较差的学生缺少朗读的机会,使得语文写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不到提升,很难提升小学语文朗读的教学效果。

(三)朗读教学模式过于生硬,缺乏思想感情。

“生搬硬套”的朗读模式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朗读教学对重难点语句直接告诉学生该怎样读,这样的学生硬朗读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情感,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拓展。

三、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实践对策

(一)培养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理较强,学习一篇文章,希望拿过来就可以读得流畅,富有感情,这种心理越严重,越容易出现错误或者朗读时不流利。教师针对这种现象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课文做好预习,并且对不认识的生词标注好拼音。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在座位上先小声地读课文,不用刻意去拿腔拿调,只是自然地读出课文。这样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小声朗读,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和熟悉,学生朗读的时候就会充满自信,朗读的时候自然就会流利,大大减少错误读音的出现。

(二)及时抓住学生朗读的兴趣点。

有的学生对朗读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们认为朗读就是读,形式单一。其实,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的时候,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课文的题材多样化,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配乐朗读。优美的古筝琴声,高山流水般,加上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演示,很快就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有一种朗读方式是很多语文教师一直在使用的,那就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扮演课文里面的角色,就像演小故事一样,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依然以《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根据文章的需要安排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父亲、儿子、群众、消防队长、警察以及空白,为了能让学生全员参与,空白可以由学生齐读。教师这样安排的时候学生会充满兴奋,都会非常用心地朗读,充分发挥对每个人物的理解:父亲的焦急,儿子听到爸爸声音时的激动等等。所以,分角色朗读也是朗读教学中重要的方式。

(三)给学生留用足够的朗读时间。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上多讲授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其实则不然。课堂上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朗读,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读,学生自身并没有亲身体会,所以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朗读教学效果。因此,我经常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并步步推进。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精读品味阶段,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品读,采用齐读、个别读、对比读、接读等等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在读的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直接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四、结语

总之,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朗读这种方法还可以广泛的运用到各种文体的教学中去,运用好这种方法对搞好教学具有实用价值和普遍的意义。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作为“教”的一种,可以使学生通过口、眼、脑等器官的活动,去充分理解课文,产生良好的语感效应。一旦学生为作品的内涵所吸引,被作品的情感所打动,被作品的意境所陶醉,那么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就已逐步形成,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要逐步乃至充分发挥。久而久之,“不教”这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李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2]娄洪菊.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20).

[3]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

[4]伍元超.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1,(06).

[5]李兰英.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5,(06).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