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八年级学生上课状态的调查
2017-05-13许静
许静
摘要:八年级是初中生活开始分化的时期,经过一年的学习生活,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初一那样规矩了。遇事课堂上出现了一些状况,影响了学习成绩。本文在分析影响学习动力的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变策略。
关键词:八年级;學生;课堂状况;改变策略
学生进入了八年级阶段,环境熟悉了,人也熟悉了,一些学生就不像初一那样规矩了。我带的班女生比男生多4个。男女生里普遍没有非常活跃同时又具有很强号召力的人,提出问题没有人回答,感觉课上气氛很沉闷,其他科任老师也有同感。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都没在认真听讲,而是绝大多数都在认真听,虽然有的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知道如何回答,但就是不开口,因为他们普遍都不是很自信。尽管平时我也比较注意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表达能力,班会都是交给学生自己去组织,开展,但仍是效果甚微。面对这种情况我应该怎么办?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我,让我不得不去思考。
我认为,出现这种状态和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关,如叛逆﹑盲目追求自由平等﹑易受外界影响﹑情绪情感偏激﹑易激动暴躁﹑情绪两极波动﹑凭感情行事等,但同时又具有可塑性大﹑主动尝试﹑追求独立等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是成长发展的转折点,也是教育的关键期。因此,老师和家长应当针对这种思想,采取恰当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一、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随着独立自我意识的增强,八年级学生个体对新环境的磨合和适应已不再是关注的中心,但建立在新环境之上的新矛盾与冲突又开始左右着学生的心理,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老师的控制。在家里,他们不希望父母将他们当小孩看待,最讨厌大人管头管脚,希望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开始希望独立尝试一切,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这就构成了他们内心的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
二、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
影响学习动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
1.追求需要的层次对学习动力的影响 。上进心是什么?是强烈的尊严需要,就是自尊心理。保持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就是努力拼搏的学习动力。这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较高的心理需要。
2.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学校的系统知识学习方式是在学校的教室里由学校选派的教师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进度要求和教师及对教材的理解所制定的教学方案进行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成败是由教师是否善于将新的知识概念帮助学连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上。
3.考试的难度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学生只有生活在“努力——成功——再努力——再成功——偶尔失败”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形成内归因的思维定势,才能不断的补充心理能量,不断产生继发动力。所以平时的考试,应该区别于升学考试,突出激励功能。
4.班级的舆论评价对学习动力的影响。学校的系统知识学习是在人员稳定的班级生活中完成的。一个学习风气浓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班级,情景效应,从众心理激发着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学习动力不是靠某一种方法能解决的,应该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1)班主任的原因。班主任不善于抓卫生或者对卫生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教室环境脏、乱、差。学生在学习时就不大可能精神饱满,课堂气氛就会沉闷;班主任不苟言笑,比较呆板,长期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也可能如此。(2)学生群体的原因:如果班级学生中低学习水平学生占多数,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低学习水平学生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自然昏昏欲睡;中等学生基础不好不坏,对教学内容似懂非懂,回答问题没有把握,不敢表达;学生群体黏液质性格特质突出,生性内向,自然“沉默是金”。(3)班风不正的原因:有能力学生常遭受挖苦,发言被视为好表现,自然免开金口;学生群体从众心理严重,别人不开口,又何必强出头,枪打出头鸟(4)科任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受情绪影响,教学情绪低沉,教师情绪影响学生情绪;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讲课干巴巴的、枯燥无味,缺乏生动情趣,自然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课堂组织能力不强,唱独角戏,不给学生释放个性的机会,缺乏师生的双向交流,课堂成一言堂;教师不注意学生对教学特点、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接受程度的反馈,工作低效;教师平时不能为人师表,不能让学生尊敬,学生贱其师厌其道;教师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幽默风趣,语速过快或过慢,语调平板,缺乏抑扬顿挫的节律,不善于用话题来引导学生,照本宣科,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师生关系不融洽、不默契,必然为冷淡、沉闷的课堂气氛埋下祸根;教师在对学生回答出现的错误容忍度低,评价缺乏鼓励,讽刺挖苦,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备课不充分,不了解学情,教学目标被拔高或降低,安排不到位,讲起课来磕磕绊绊,授课内容散,层次混乱,课堂气氛肯定不会活跃。
三、改变策略
针对上述现状,我认为可以用以下方法尝试改变:
1.用活动去改变现状。活动可以是各方面,时间也可以不固定,方式也不要太死板,也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小论坛,让学生去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看法。
2.班主任应该考虑一下自己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发现问题及时与学生沟通,学生缺少的是和老师朋友般的交流。
3.可以引用班级激励体制,用各种激励方式引导学生“活”起来。
4.可以先叫出一部分学生开会,先让他们明白这种现象带来的后果,引导好这一部分学生,他们就会像星星之火发展下去。
5.学生的情况改变也会改变任课老师的上课状态,这样发展下去就会引起联动。
6.班主任的引导起主要作用,所以要让学生知道这种状态的危害。
当然,课堂气氛并非越活跃越好,活跃得过了头,必然喧嚣不堪,教师难以控制局面。学生中浑水摸鱼者、搞怪者有了“用武之地”,对于视觉型和听觉型学习者而言,反而不适应过于热闹的教学气氛。使好奇心强的学生注意力涣散。当然,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也有弊端。但对于内向学生占多数的班级,课堂气氛沉闷并不代表学生消极怠课。思维深沉的学生恰恰最需要安静的学习气氛。
课堂气氛可能只受学生群体特点和教师教学水平两方面主导。更多时候是教师自身原因导致课堂气氛欠火候或者火候过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方法只能起到一个促进或者抑制的作用。
综上所述,一个班级课堂气氛以何种程度为宜,首先要以班级群体中多数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者类型作为标尺。换言之,班级群体中多数学生的性格特质、学习能力结构对合适的课堂气氛定了调子。例如:班级中听觉型学习者占多数、内向性格学生较多、多数学生思维深沉这样的情况下,即使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仍然可能学得有滋有味。换一种热闹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效率反倒下降。即使教师喜欢热闹的课堂气氛,也不能忽视学生心理感受强迫学生活跃起来,那不是以人为本。总之,课堂气氛由多数学生来定调,教师不能以自我中心盲目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