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研究
2017-05-13朱志敏
朱志敏
摘要:当前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当中明确提出了体育教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体育课程就应该从目标的根本出发,在教育教学当中为学生营造好适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氛围,具体的说来学校体育要能够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能够对学生心理素质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能够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能够推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外体育竞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本研究将从学校体育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出发,分析学校体育如何做才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体育;健全人格;社会;学生;教师
当前的学校体育教学已经摆脱了传统体育教学目标,更为倾向于对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学校体育不仅应该去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还应该在学生情绪、道德认知、意志品质、人格培养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自学校体育教学目标革新之后,各个学校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实施的时间尚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去作出改变。由于体育锻炼是学生通过自身的身体运动来进行的,所以学校体育更多的时候进行的是一种群体性的运动,然后配合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使得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学校体育培养健全人格
所谓健全人格指的是以人的内在心理作为引导,使其可以热爱生活、尊重生活、热爱自然,引导学生在能力、意识及才智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进而形成积极的个人特征和心理品质。人格健全的人能够处理好人际关系、将智慧和能力运用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而学校体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是纵观当前的学校体育,其在健全人格的培养方面存在着注重体育灌输,忽视对学生自我教育、主体性发展的有效培养的问题,存在着侧重规范教育、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存在着体育教育一元化,不利于学生人格独特性培养的现象。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进行改进:
1.注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健全人格培养教育氛围的营造。首先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建立起师生平等的关系,其次是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还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过分的苛求。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精神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对自己在社会当中的作用、责任、地位及角色有所定位,从而通过精神振奋、刻苦学习塑造出良好的品质。
2.通过整合体育内容去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健康和体育之间的关系为学生的人格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内容,那么学校体育可以将各种体育内容整合到一起,例如将旅游体育、休闲体育等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理想和现实、感悟真善美,从而满足学生情感上的需求,不断形成正确的信念,达到健全人格的有效发展。
3.建构以健康第一为主的道德体育运行体系。社会上的体育形式和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那么作为教师来说在开展学校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针对社会体育内容去和道德衔接到一起,从而去改进课堂,激发学生深刻的道德思考,使得学生思维不断发展,得到个性和创造力的同步发展,那么这时候进行健康第一的思想巩固就非常重要了,所以构建这样的道德体育运行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培养。
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素质突出问题的有效干预
当前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也逐渐的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的校风、学生接触的外界环境、家长的素质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发展。从当前来看,社会中存在的各种不健康情感、行为、思想等也都会对学生的心灵产生毒害作用。那么这时候学校教育中除了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管理、心理辅导之外,体育也可以成为有效的干预手段。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另外,学校体育的形式和内容非常的丰富,比如体育比赛等,就能够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从而实现对学生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的更好的培养。另一方面,学校体育还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长期磨炼当中不断的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从而使学生懂得通过努力是能够有效的克服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的。故学校体育对于学生来说在改善心理问题方面具有辅助的作用。
三、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在健康的定义中,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了除了要心理和身体上都达到较好的状态之外,学生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也要达到良好的程度。运动在人类社会化发展当中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学校体育教学中经常应用到的运动竞赛是以集体的形式进行的,这时候面向学生的人际交往则呈现出的是一种多向性,在该种情况下,学生群体间、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人际交往或者是互动的时候,就能够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进行培养。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类型的体育竞技活动实际上是社会生活和社会生产的一种模拟,其中所蕴含的体育竞技精神则是现代社会精神的一种缩影。另外,学校体育从本质上来讲属于社会课堂当中的一种,很多体育的形式和社会生活有着相似性。而学校体育又和竞赛活动不可分割,那么学生在体育竞赛当中就会产生挫折感、胜利感,体验到成功和失败,体验到体育竞赛的优势和劣势,体验到群体竞赛和个体体育的区别等等。那么,学生长期经受这样的锻炼,同时再加上教师给予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有效引导,就能夠通过体验认识社会、生活、体育,从而将这种体验和认识上升到自己的世界观和信念的层面上来,使得学生在情感、人格、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得以更好的促进和发展。另外,运动竞赛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的去进行自我教育,使得学生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之上去对行为和认知不断的进行修正,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从而让自己和社会需求更加契合,成为更能够适应社会的人。
四、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人文教育素养当前已经渗透到了体育教学和体育锻炼当中。体育锻炼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意识。我们知道,学校体育不管是在课前、课中还是在课后都是集合的情况,这种集合就会使得学生在不断的集合过程中提高集体意识。另外,体育锻炼还能够将学生的运动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良好行为习惯,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去学会关心身边的人。比如学生在投掷铅球的时候,一些顺利过关的学生就会主动去帮助那些没过关的学生,教会他们相应的技巧,这时候学生在集体的体育锻炼当中就能够感受到尊重,从而学习在团体当中怎样与人进行合作。再者,体育锻炼还能够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行为习惯。我们知道体育锻炼当中的一些器械、身体的剧烈运动等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这也使得学生在锻炼当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五、学校体育与道德学习
学校体育也属于社会化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活动的情景中也有很多在日常情景中存在的优良的品质,比如在集体的体育活动中需要合作精神,需要有对集体的忠诚感,在活动竞赛中需要有公正的态度,相互之间的关怀和仁爱的道德行为。由此说明,这种社会化的学校体育实际上就是通过一定的体育情景去有效的培养与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相契合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学校体育在该过程中只是进行道德学习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在该过程中公正、勇毅、果敢、仁爱等优良的道德品质就会在体育活动当中更好的被浓缩、展现,同时还使得体育参与者的社会化进程大大的被缩短,所以作为体育运动来说其更利于为学生进行道德定向。
总结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学校体育不仅能够健全人格,还能够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有效的干预,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道德学习。实际上,从当前的学校体育来看,教师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普遍较为关注,而对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人际交往则重视程度不够。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体育在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多组织一些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合作精神和意识的集体体育活动,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鍛炼学生的意志和品质等。
参考文献:
[1]张凯飞.Project Adventure 体育课程模式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4卷第3期.
[2]张琴.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9年第5期.
[3]宋建华, 周萍.对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竞争意识的调查研究[J].学术论丛,2009年第18期.
[4]吴疆鄂,徐春燕.理工科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塑造[J].武汉科技学院报,2011年12月,第19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