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2017-05-13袁宝鑫

新一代 2017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袁宝鑫

摘 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把问题意识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和推动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问题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敢于提出疑问,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问

初中语文许多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是主旨所在。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社戏》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就文章的关键语句发问,甚至有些句子貌似矛盾,仔细体会才会恍然大悟。有的学生提出:“那夜返航时不是一直在骂老旦吗,为什么作者却说再也没有看过那夜似的好戏?”对一些耐人寻味的语句,学生很容易提出质疑;二是预设争论性的问题,克服思维的片面性。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有争论性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合作式学习,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目的性,避免学生因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提出偏执性和肤浅性的问题,从而使之形成良好的自我判断,进一步思考问题。再如以《秋天的怀念》一课为例,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史铁生笔下对亲情的回忆与感悟,让人感觉亲切而意味深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如何使学生深刻领会作者对亲情的感悟,如何让学生的内心真正受到震撼,从而激发感恩情怀,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呢?教师可以预设这样一个争论性的问题—《秋天的怀念》和《怀念母亲》两个文题,哪一个更好?学生在比较中,能够进一步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思考,抓住关键的词句,读出自己的感悟、读出自己的体会,从而唤起他们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二、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善问

课堂上学生不是不想问,而是不会问,不知何处问。他们是没有找到提问题的源头,没有掌握好提问题的方法,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指导他们何处提问。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提高,主要是看教师引导的方法是否正确到位。每一篇课文的题目起到的是大纲、关键词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意义。而后通过文章找出既可以概括题目,又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或者重点的词汇,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题目的含义。比如杜甫的《春望》这首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句诗主要表达的是作者在战火不断的时间里,殷切地希望得到家人平安的消息,此时接到家人的一封家书胜似千万黄金,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这种迫切的心情。然后,将课文中可以引申作者目的的词语或者句子找出来,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相关的问题。另外,对课文中留有悬念的词句可以巧妙地进行问题的设置,并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作者当时的思想动态。

三、适时点拨,使学生好问

(一)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好问是多思的前提。优秀的课文所要揭示的主题往往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现,一般都是通过某些关键字词让读者去品味。

(二)逐步深入,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的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对情节的概括以及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有的学生认为是于勒,还有的学生认为是“我”。敏銳地察觉这一观念矛盾,把学生们的理解困惑和“错误”准确地披露在班级集体之中,引发研究、讨论和争辩,这样就可以及时地把集体性思维引向深处。

(三)引导学生反思,促进问题策略的生成。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问题意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问题策略的生成过程。促进初中生问题策略形成的方法有:言语化训练法(学生陈述自己解决问题的理由,叙述自己解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评价自己思维过程的优缺点,发现并诉说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或思路等)、他人提问训练法、自我提问训练法等。通过训练,初中生能生成元认知策略,形成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促进他们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深入文本,探索问题

文本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个性化阅读要求主体在完成文本的基础性阅读(如理解词句、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等)后,通过自己的思维或探索过程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不仅获得知识,而且获得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基于文本解读基础上的又有所生发和开拓的自我建构过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我问学生:“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为什么那些人对孔乙己这样一个不幸者要嘲笑、取乐?”有学生答:“他们缺少必要的同情心。”我及时追问:“同学们再想想,周围的人,特别是短衣帮,生来就是这样冷酷无情吗?”这就暗示了深思的路线:应从社会存在和人们主观意识之间的关系上来考虑。学生们很快就明白了: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受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同孔乙己一样受着统治阶级的奴役,反而以嘲笑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

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出发点,以“诱导学生自我提问”为手段,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与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