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小城镇提升工程的调研与思考
2017-05-13王玉涛徐长云孙华良
王玉涛++徐长云++孙华良
摘要:本文分析了聊城市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现状情况,调查研究了自2014年以来聊城市实施小城镇提升改造工程前后,小城镇在风貌特色、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镇容镇貌等各方面的变化,以及在小城镇提升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聊城市 小城镇 提升工程 调研与思考
1聊城市小城镇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概述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中、华北三大区域交界处。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 8个县(市、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1个旅游度假区。103个乡(镇),33个街道办事处,5782个村(社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2%(全国56.10%),是著名的“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温泉之城。
从人口聚集来看,聊城处于第二梯队中等水平,但城镇化程度明显偏低,城镇聚集、辐射能力不强。从社会发展来看,居民的消费能力不强, “内需”动力不足;城乡贫富差距较大,财富分配两级化较突出。城镇化水平偏低,增速较快,与全省差距逐步减小,聊城与山东省及全国城镇化变动曲线如下图所示:
基础设施承载能力相对落后,聊城主要设施水平均位于全省后位,尤其是农村地区市政设施覆盖率亟待提升。就地城镇化、就近城镇化、文化特色彰显;城镇集聚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城镇品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
2小城镇提升工程取得的成效
為了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的形象,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小城镇的环境品质,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引导居民就近城镇化,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自2014年10月份以来,聊城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了全市小城镇提升系列工程,分三个阶段完成全市103个小城镇的提升改造。资金来源是市政府奖补一部分、县政府配套一部分、通过PPP或其他融资方式筹备一部分。
第一阶段2014.10---2015.12,第一批27个小城镇提升的规划建设改造;第二阶段2015.10--2016.12,第二批29个小城镇的提升规划建设改造工作。第三阶段2017.1--2017.12,剩余所有小城镇都完成提升改造工程。
每一批次小城镇,先委托具有规划乙级、建筑乙级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根据上位规划、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等编制小城镇提升改造规划,统一组织专家评审。坚持“经济可行原则、整体协调原则、凸显特色原则”,立足现状,以“美化、净化、亮化、绿化为主;整体把握,统筹兼顾,建筑与环境相协调;优化环境,提升品位,凸显镇区风貌特色。
然后,由当地镇政府组织实施;实施完成后统一组织专家进行验收,市、县、乡三级领导人现场观摩评比;最后根据综合评比情况市县财政给予奖补资金。
到目前为止,小城镇提升工程已经对第二批小城镇的进行了验收,通过对第一批和第二批小城镇提升工程的规划建设验收情况,发现小城镇提升工程实施前后变化巨大。
2.1提升工程实施前,聊城小城镇是“垃圾遍地化、道路市场化、空中网络化、牌匾无章化、建筑随意化、城镇同质化”
(1)建筑—街道空间缺少变化,建筑形式过于单一,色彩杂乱,缺乏特色,天际线不丰富,建筑立面材料、色彩与整体建筑风格不协调,广告牌匾比较繁杂,形象较差。
(2)道路交通系统及市政管网,慢行系统和无障碍设施不完善;车辆随意停放现象明显;空中弱电强电线路交织密布,杂乱无章;多数道路无排水管网 ;市政设施不完善。
(3)景观绿化系统不完善,个别路段缺少必要的绿化植被,缺少街头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
(4)小城镇特色不明显,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2.2提升工程实施后,聊城小城镇“城镇特色化、镇容风貌化、管线规范化、街道洁净化、市场秩序化、绿化景观化”,得到各级领导和老百姓的认可。
(1)城镇特色更加鲜明
这次小城镇提升活动,着实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结合现状建筑特色、建筑质量,传承传统文化,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2)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经过小城镇提升工程的实施,小城镇主要街道的各种管线统一敷设,雨水、污水、弱电、供水、燃气等全部入地,空中的蜘蛛网不见了,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燃气调压站等;对破损的机动车道进行重修,铺设人行道,种植行道树;对景观节点进行绿化美化;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3)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所提高
小城镇经过提升工程的实施,面貌大为改观,整洁、靓丽、规范、有序,以往的蜘蛛网不见了,杂乱无章的广告牌匾难寻踪迹,街道集市化变成了道路整洁化,集市有了固定的家园,店外经营全部进店经营,乱停乱放的车辆改为有序停放,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为居民的生活品质提升,提供了保障,小城镇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为就近城镇化提供了基本条件。
3小城镇提升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3.1部分小城镇建设管理存在不可持续性
部分小城镇通过验收后,新建设的建筑物没有按照规划的位置、建筑层数、建筑形式、建筑色彩进行建设,而是各自为政,想怎么建就怎么建,乡镇政府主管部门的建设管理不到位,致使新建设的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物格格不入,协调性差。
3.2部分小城镇的镇容镇貌管理存在短期行为特点
部分小城镇的镇容镇貌管理,没有形成常设机构,只是在市县主管部门进行验收的那段时间,临时组建机构进行管理,一旦验收通过,机构被撤销,相关管理工作被留白,镇容镇貌重新恢复了脏乱差的局面。
3.3部分小城镇的建设缺乏可持续的内生动力
部分小城镇在这次提升改造工程中,由于经济基础较差,动作缓慢、等靠要、观望现象表现出的比较明显;而且工程验收之后,小城镇的各项工程建设如景观绿化工程、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亮化美化工程等等,缺乏可持续的内生动力。政府在某个项目上的 “输血”,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自身产生“造血”功能,结合自身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小城镇建设有关建议
4.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小城镇综合承载力
我市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起步晚、底子薄的现实,要在短期内实现基础
设施水平全面跃升和快速发展困难较大。要量力而行、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理确定各种不同设施建设的时间顺序,有序开展小城镇网络、公共交通、污水垃圾治理、地下管网整治、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集中人力物力,优先建设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设施项目,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頸,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突破。同时统筹考虑小城镇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4.2创新投入机制,进一步撬动小城镇内生动力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改革小城镇建设方式,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把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的融资路子,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尽快建立城建融资平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多元化、多层次投资新格局。
4.3坚持建管并重,推进长效可持续发展模式
为了把小城镇建设成为“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宜居高效的城镇空间,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着力加强城镇生态环境保护。我市小城镇普遍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坚持走生态宜居的道路,要提高小城镇绿化建设水平,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力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二是强力推进各项城镇创建工作。加大国家级和省级卫生城镇、文明城镇的创建力度,全面推进城镇人居环境治理。三是加强城镇管理体制创新。按照国家住建部要求,健全乡镇城建管理机构,按照“城乡一体、精简高效、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的原则,整合乡镇国土、建设、城管、环保等工作职能,建立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新体制。
4.4做大特色产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依据各城镇自身的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和培育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小城镇建设。对于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旅游型小城镇,要做好区域旅游资源的统一开发,协调好区域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服务行业。对于农业基础较好的小城镇,选准主导农业产业,重点打造特色农业生产区,加快建设景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农业新型产业园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对于工业产业型小城镇,要协调加强小城镇内外及小城镇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协作,建立高效的工业产业集群,发挥工业小城镇的规模效益与集聚效应。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八大报告[R].2012,11;
[2] 张云飞.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维[J].理论学刊,2012,(4);
[3] 杨名.在经济发展的视域中探析生态文明及其建设途径[J].2008,理论界,(12);
[4] 崔志龙.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发展,2008,(7);
[5] 历年聊城市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