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性对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2017-05-13刘晓为
刘晓为
近年来,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容易引发社会恐慌,产生社会矛盾,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热点。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原因有些属于生产者道德丧失,有些属于政府监管不力,有些则属于科技支持水平有限以及质量标准过高等过渡性因素,应区分对待。
从近两年以来数千个检验结果中,种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采收时没有达到安全间隔期;滥用、过量使用农药,残留量增加,延长农药降解时间;烟剂中添加高毒農药克百威,给蔬菜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设施农业发展快,作物复种指数不断提高,土传病害的发生难以控制,土壤污染对蔬菜质量安全影响很大;国内水稻重金属镉超标引发的社会反响。
其中畜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瘦肉精,禁用药物使用和兽药残留,其中瘦肉精是一类药,主要有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水(渔业)产品存在的问题是:工厂化养殖水产品存在禁用药物使用现象,主要是呋喃类药物,可用药物滥用,小部分海洋捕捞水产品(渤海贝类)重金属镉轻微超标等。
为此建议:
1.引导民众理性看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站在数量安全、产业安全的高度考虑质量安全。部分质量安全不达标、不合格的农产品,并不一定是有毒、致癌,而是质量安全标准过高或因国情、贸易需要等原因造成的,不必要引起恐慌、不必要盲目抢购。
2.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应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科普范围,提高公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使公众掌握、运用得好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识,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3.审慎媒体报道。慎用“有毒、致癌、嗑药”等失实报道,对报道事实的真实性、科学性要事前复核,消除负面影响。
4.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农业推广机构要深入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掌握更多的生产技能,生产合格的农产品。
5.加快农产品质量检验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疫机构是资金、技术密集型机构,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受部门设置影响,有限的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尤其是县级级检验机构,由于受资金投入的影响,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县级至少应设置一个可以开展检验检疫工作的综合性实验室,直接为县域内农业生产经营及农业执法提供技术支持。
6.积极培育、发展农业经济组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生产经营的联合体,而且可以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可以形成统一的经营主体,壮大农产品生产者实力。要通过大力推动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来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7.从生产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省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在这个进程中,农村会形成少数种粮大户一统农业生产的局面,这些种粮大户生产经营更多的土地,要注意引导这些种粮大户,提高他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技能,规范他们的行为,提高自我约束的意识,成为良好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