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国际教学基本原则之思:“交际能力”可微调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2017-05-13徐丽丽车飞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基本原则

徐丽丽+车飞

摘 要:教学原则具有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针对性、层次性等特点,有一定的时代局限和针对性。“交际能力”这一汉语国际教学基本原则在“汉语热”的背景下适用性有限。因此本文从汉语国际教育基本原则的内涵、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辨正、“文化大纲”难产、跨文化交际能力渐成业界共识等角度,探讨该原则拓展提升的原因、必要性和现实难度,并以这一基本原则为基础,将其拓升为“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学 基本原则 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基本原则是参照其他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观点,并根据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近半个世纪的成功经验概括而得,已成为广大对外汉语教学界人士的共识。但教学原则有其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汉语热”盛行的当下,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基本原则之“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已完成了其几十年的传播汉语使命。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外国汉语学习者的增多,面临跨地区、跨文化圈的语言交流,对对外汉语教学界人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便有了提升。本文从教学原则的根本内涵出发,以影响最大的刘珣概括的对外汉语教学基本原则为基础,深入探讨借鉴于功能法的“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①这一基本原则的局限性并指出提升建议。

二、基本原则与教学基本原则

(一)基本原则内涵溯源

“基本原则”原本上是一个法律术语,指的是“整个法律体系或者某一法律部门所适用的、体现法的基本价值的原则”②。在法律上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二是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三是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从定义和内容上可以得知“基本原则”实质上是统领全局的上位概念。

(二)教学原则有“时代性”“针对性”

教学原则是“教学工作和教学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工作”包括教学大纲的制定、教材编写或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或尝试等;“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实施过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安排、评估测试等[1](P162-164)。教学原则作为理论见诸实践的中介,有以下5个基本特性: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针对性、层次性。“时代性”表明教学原则不应僵化不变,应根据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的更新、科技的进步,制定出顺应时代变化的教学原则。

“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在对外汉语教学49年的經验中概括得出的,其中“交际能力”是所有第二语言学习规律中适用的原则。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其从理论上应符合教学原则的5个基本特性,但在“针对性”上,该基本原则有待完善。

三、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辨正

(一)交际能力的内涵

“交际能力”作为功能法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语法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话语能力、策略能力[1](P149)。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概念时,它至少存在两点不足:一是较少考虑交际者的交际目的是否得以实现;二是交际能力所涵盖的变量不够深化,尚不能解释跨文化交际这一动态多变的过程。

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体包含两类:一类是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另一类是来自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圈的外国学生。对于第一类汉语学习者来说,少数民族学习者的民族风俗、文化习性,语言交流时的文化禁忌不可忽视。对第二类汉语学习者,大多数是跨地域、跨文化圈的语言交际。从汉民族语言交际的单一视角来看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仅从交际能力来培养是不够的。如何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给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我们认同潘晓慧(1996)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层面的概括:一是基本交际能力系统(System of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Basics),包括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相关的交际知识、交际动机、认知方法、社会文化知识等6个方面;二是情节能力系统(Episodic Competence Communication System),包括向对方展示较高的交际地位以及实现对方的期望,提高对自己的行为评价;三是关系能力系统(Relationship Competence System),包括交往双方必须满足彼此“自主”和“紧密”交往的需求,以文化取向、价值观念、世界观等共识为前提的交际、情感交流、“适应他人”这三方面为主要组成部分。[2](P32-34)

(三)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对“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和范围进行比对,我们可知“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涵盖了“交际能力”的诸要素,而且弥补了“交际能力”的两项缺陷。“交际能力”虽是万能的第二语言学习原则,但应该兼顾事物发展的特殊性,在汉语国际教育这个特殊学科领域,应该符合教学原则的“针对性”特点。综合教学原则的“时代性”和“针对性”两个基本特性,我们认为,“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基本原则应拓展提升为“培养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期产生“蝴蝶效应”,促进“文化大纲”的编制和实施。

四、“文化大纲”的难产呼唤“交际能力”的转变

“文化大纲”迄今为止仍未出台,张英(2009)对“文化大纲”的基础理论和已有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就文化大纲的性质、任务、基本框架以及与其他语言类大纲的关系等基础性理论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讨论[3](P93)。她认为“结构—功能—文化”中的“文化”包含文化因素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而且明确了“文化知识”的范围,指的是跨文化交际涉及的文化,“文化大纲”与其他“大纲”的关系是:“结构——语法、词汇、汉字”。大纲主要承担“语言技能”方面的任务,对应第一台阶“语言技能”;“功能大纲”承担的主要是“交际能力”方面的任务,对应第二台阶“交际能力”;“文化大纲”承担的主要是“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任务,对应第三台阶“跨文化交际能力”。这种排列顺序正好契合了当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日趋重要的时代要求。

五、“跨文化交际能力”渐成学界共识

在中国知网文献全部分类上输入“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关键词,共显示多达10357条结果(截至2016年6月23日,下同),多以学习英語为研究视角来探讨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样属于第二语言学习,英语的教学开展成熟早于对外汉语教学,英语教学与学习的成熟经验值得对外汉语教学界借鉴,从中国学习者学习英语若干年的经验和现状来看,绝大多数人都是学习的英语中介语。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学习语言的旨归是一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向。通过输入“对外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关键词,经过数据确认,包含“跨文化交际能力”内容的共有约50条。此外,毕继万(2005)明确指出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不少硕士学位论文都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基础进行对外汉语教导方面的研究,涉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美、中俄)的教学运用研究、教材编写要以跨文化意识为基础、不同语言语用差异及语用失误研究、跨文化交际策略研究、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等。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的博士学位论文有3篇。王美玲(201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语用能力为核心的”,这里的语用能力跟本文理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相似,母语文化对学习者的汉语文化语用能力高低影响较大[4]。陈敬玺(2012)认为汉语综合能力中的汉语文化语用能力,包括中国文化知识、中国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汉语语用规则的掌握和使用[5]。不管是跨文化意识还是汉语文化语用能力,其实质都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部分。唐智芳(2012)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处在一个多元文化互动的语境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对于同一文化现象的理解各有千秋,母语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又容易产生文化冲突和偏见[6]。我们比较赞同唐智芳关于“语言能力”的观点:50~70年代,语言能力=语言知识+语言技能;80~90年代,语言能力变成“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90年代以后,变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近期召开的会议也特别关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7],这些变化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汉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基本成为指导原则。

六、结语

本文从基本原则、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原则的内涵出发,指出了“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一基本原则的瑕疵和局限性,基本原则的时代性、针对性特点使这一原则的拓升成为可能,对外汉语教学的最新发展也呼吁该基本原则应当丰富为“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基于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经验概括的对外汉语基本原则之一,已有丰富且不易动摇的理论根基。但跨文化交际意识已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日益凸显,从纯粹模仿西方到开始思考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跨文化特点。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学对象乃至不同的学科,教学原则的确定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的国际汉语教学基本原则也应该有所完善和更新,附加于该原则之上的“文化大纲”这一难题才有望被早日攻破,国际汉语教学事业也才会迎来更为科学、长久、繁荣的发展。

注释:

①刘珣.试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原则,《世界汉语教学》1997年第1期。

②参见http://baike.baidu.com/view/684990.htm

参考文献:

[1]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潘晓慧.试析跨文化交际能力[J].外语学刊,1996,(2).

[3]张英.“对外汉语文化大纲”基础研究[J].汉语学习,2009,(5).

[4]王美玲.对外汉语文化语用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5]陈敬玺.国际汉语语言交际能力论——以韩国和泰国的学习者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唐智芳.文化视域下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7]贾玉新.动态跨文化认同成研究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徐丽丽 车飞 四川达州 四川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系 635001)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基本原则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于创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如何推动企业文化的实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