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对比的俄汉互借词研究

2017-05-13王婷

魅力中国 2017年4期
关键词:汉源对比文化

摘要:源于俄语的外来词又被称为俄语借词,源于汉语的外来词称为汉源借词。俄汉互借词是中俄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记载和见证了中俄两国民族间的交流史,从俄源借词分析俄罗斯对中国文化渗透,俄汉互借词的产生、发展以及借词在源语言中的文化背景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求对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俄语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对比;俄源;汉源;借词

语言的变异和发展离不开对其它语言的借用。语言的借用是各民族语言丰富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重要手段。早在七十多年前,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就指出了语言之间“借贷”的必然性。“借词”也叫“外来词”或“外来语”。汉民族自古就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词语,而近代借入的词汇数量与日俱增。同样,汉语自俄语也借入了不少词汇,虽然在数量上远不如源自英语、日语、梵语的借入词那么多,但对这些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进行分析、研究,是有意义的。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互借词现象已存在了近百年,作为一种交际中的产物,它是值得社会语言学工作者去研究的。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交流与碰撞时,语言始终站在冲击最为强烈的前沿。因此,文化交流与融合总会在语言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而最能显现这种痕迹的,莫过于借词。汉语发展到今天,借词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不可忽视,使用范围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和文化密切相关,借词的引进也会引起不同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可以说借词是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活化石。历史进程中,社会的发展、民族间的交往和文化的传播为语言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一般地说,經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渗入其语言体系。在不同民族接触过程中借词往往是从一个地区开始,逐渐对共同语产生影响。汉语中的俄语借词明显地表现出这一特点。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俄语:Владивосток,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大连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于1992年结为友好城市,两市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大连地处与俄罗斯接壤的东北地区,大连与俄罗斯的历史从1896沙俄对东北的入侵就开始了,至今在大连生活的老人们口语中还使用“洋泾浜”俄语,如叫水桶为“维得罗”(ведро),连衣裙为“布拉吉”(платье)。

俄汉互借词是中俄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记载和见证了中俄两国间交流,对俄源借词和汉源借词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梳理中俄两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互借词中体现出文化渗透是极具时代历史意义,从中足可参透出一方对一方影响的程度。

一、俄源借词和汉源借词借入的相同点

1.借入的原因、途径。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相互交往,必然会影响到各民族之间语言词汇的相互影响和吸收,通过这种原因和途径产生的词就叫做外来词。外来词虽然是源于外语影响而产生的词,但绝不是外语中原来的词,因为任何一种语言在接触外族语言影响时,都要在原来外语词的基础上,再经过一番重新改造和创制的过程。

中国和俄罗斯山水相连,有漫长的共同边境线,互为最大邻国。汉俄两个民族之间自古以来就有多方位的接触,汉俄民族接触的必然结果就是汉俄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因此,可以认为俄源借词和汉源借词在借入的原因、途径是相同的。

2.具备两种语言特性。

俄源借词和汉源借词在进入目标语言后,受目标语言制约,在词义和词形上都受到了不ь程度的汉化和俄化,体现出了目标语言的词语特性。也就是说,俄源借词和汉源借词同时具有了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两种语言特性,这构成了他们的相同点。

二、俄源借词和汉源借词借入的不同点

1.数量不对等,俄源借词多于汉源借词。

一般地说,经济文化较发达的民族所用的语言对相对不发达的民族的语言产生较大影响,渗入其语言体系。高名凯等人在<<现代汉语外来词研究>>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汉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以俄语为来源的外来词”。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很多,仅高名凯等编写的<<汉语外来词词典>>收录了405个源于俄语的汉语外来词。其中,文化类俄源借词共155个,占总数量的38%左右,如:巴扬、尤里耶夫节、巴拉莱卡等等。科技类俄源借词97个,占总数量的24%左右,如:康拜音、马神、阿尔西非合金等。日常生活类的俄语借词82个,占总数量的20%左右,如:伏特加、达恰、克瓦斯、列巴、方特、马林果酒等。政治、军事经济领域27个,占总数量的6.5%左右,如:喀秋莎、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克格勃等。动物植物类27个,占总数量的7%左右,如马林果、阿耳发草、曲格马、达克斯狗等。

而俄源汉语词却相对较少。俄罗斯著名的语言学家奥沙斯(ОсокинВ.)在他的著作《西伯利来语言和特点》(《Речь сибиряка и её особенности》)一书的序言中曾说过:保存在俄语中汉语词比满语和布里亚特语要少,而且是相当少的,仅仅是在商业人群中使用。这句语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俄罗斯曾努力地与中国人用俄语交流,而不是努力地学汉语。其次,中国人学习俄语并用俄语与其交流,进入俄语的汉语词是很少的。

语言与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在俄语被汉语借代的同时,汉语反过来对俄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为了交际的需要,俄罗斯人也从汉语中借用了一些词汇,如:红胡子(хунхуз)、人参(женьшень)、炕(кан)、粉条子(фэнтёза)、高粱(гаолян)、小米(чумиза)、糖葫芦(танхулу)、伙计(ходя)、茶(чай)。现今随着中国企业进入俄罗斯境内,俄罗斯人对女性的称呼“姑娘”已被借入到俄语中(гуннян),同时还有 “吃饭”(чифанить)。

2.影响程度不对等。

借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在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交流各方中往往存在一个语言优势方,而优势方的语言流向劣势方已成为定律。这是借词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所在,而强势文化往往左右着借词的流向。纵观世界语言的发展历史,像拉丁语、法语、英语、俄语、汉语等语言就获得过这样的优势。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发展,文化的优势情形会发生变化,语言的影响流向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就拿当今世界的强势语言一英语来说,至今流向与影响世界各国语言,成为国际通用语。而就其发展而言,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演变和完善过程,这个过程前后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现代英语中出现的大量新词语,其中很大部分也是从其他语言中吸收进来的。

汉俄两种语言之间的影响是不均等的。总体上来讲,俄语对汉语的影响力明显更大一些,而汉语对俄语的影响力则相对较小,其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两种语言接触时,俄罗斯民族文化基本处于强势地位,而汉族文化则基本处于弱势地位。在10月革命以前,俄罗斯民族始终是中国的侵略者;在10月革命与新中国成立期间,俄罗斯民族又是先进政治力量和政治思想的代表;在我国解放初期,苏联更是成了中国崇拜的“老大哥”。因此,它们之间的影响是不平衡的,具有“一面倒”的特点:俄语对汉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汉语对俄语的影响则微乎其微。从历史上俄语对汉语的几个时期来看,俄语相对是一种强势语言。这是典型的经济对文化的影响在语言中体现的实例。而现今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的腾飞,国际地位的提升,汉语热的兴起,在俄罗斯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汉语,汉语对俄语等世界其它語言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有可能,汉语将成为继英语之后俄语的最大借词词源,汉语将成为俄语的强势语言。

3.翻译方法不同。

借词是从一种语言被借入到另一种语言中的,在进入到被借入语后就会脱离源语的外部特征,其语音、语义、语法结构等都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遵循借入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只有这样它才能够成为被借入语所接受、使用,这一过程是外来词被借入语的同化过程。张永言先生<<词汇学简论>>中曾提到:“我们不仅要研究一个外来词是从哪里传来的,什么时候传来的,为什么传来和怎样传来的,而且要研究它是怎样被同化的,也就是说它是怎样服从或适应借方的语时系统(包括音节构造)和语法结构(包括构词法)的,它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它的出现引起了借方词汇里的哪些变化等等”。

外来词在进入汉语时经历一个过程,在外来词刚刚进入到汉语词汇中时,在音译完成后往往加译个汉字,以求表达意思,如“伏特加”在刚被借入到汉语时加了一个表意的汉字(词素)“酒”,让人明白是一种酒,在之后具有了普遍使用性,形成了稳固性,从而成为汉语的基本词汇。汉语中俄语借词的构词模式可归纳为三大类:1.音译;2.音意兼译;3.音译+意译。

这是因为汉语注重的是意译,俄语注重的是音译。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望文生义的特点,因此,对于外来词的借入,较注重的是意译而不只是音译。在保证了发音相似即音译完成后,更要保证所使用的汉字能表达出外来词的意思。而俄语的外来词在借入时多数是以音译为主的,很少有意译的。一是俄语本身的语言结构特点有关,二是因为俄罗斯人比较注重抽象思维,而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如汉源俄语借词:红胡子(хунхуз)、人参(женьшень)、炕(кан)、粉条子(фэнтёза)、高粱(гаолян)、小米(чумиза)、糖葫芦(танхулу)、伙计(ходя)、茶(чай)、姑娘(гунян),吃饭(чифанить),完全采用了音译的方法

俄罗斯人在引进这些汉语词时,尽量使这些词“俄语化”,使其拥有名词变格或动词变位的形式,在语音方面尽量符合俄语的发音特点。如:红胡子(хунхуз)、人参(женьшень)、кан(炕)、гаолян(高梁)、чай (茶)词为阳性名词,按阳性名词变格。如:Он сидит на кане.(他坐在炕上)。而чумиза(小米)、ходя(伙计)为阴性名词,按阴性名词变格。如:Ходя сьела чумизу.(伙计们把小米吃光了)。

三、互借词的文化背景

借词做为词汇的一部分有其自身的字面意义,同时也具有其隐含意义即相关的文化知识和背景。例如俄语中的茶(чай)是汉源借词。虽然来源于汉语,在俄、汉两种语言中对应的词汇意义也都是茶,但茶一词在中俄两种文化中具有各自的文化。汉源俄语借词在进入到俄语后被赋予了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渗透。茶一词被借入到俄语后,具有了不同于中国的俄罗斯茶文化。

俄源借词водка(伏特加酒)一词渗透着俄罗斯人离不开酒的文化背景知识。伏特加这个名字在俄文中就是“生命之水”的意思。伏特加语源于俄文的“生命之水”一词,当中“水”的发音“Voda”。俄罗斯作家维克托·叶罗费耶夫也说过:“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喝酒,在俄罗斯不是喝酒,我们喝的不是伏特加,我们正在喝的是我们的灵魂和精神”。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些文化差异,尽力了解对方民族文化心理,以达到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俄汉互借词现象体现了文化交流和全球一体化对语言发展起到的作用。汉俄语言的接触造成的语言成分的相互渗透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各个层面,对研究中俄文化交流史、汉语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婷.《东北方言中的俄语借词研究》,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10.3

[2]王婷.《俄语中的汉语借词》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3

[3]С.И.Ожегов,Н.Ю.Шведова.Толковый словарь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Z].莫斯科2005年版

文章来源: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5年度校级科研项目《基于文化对比的俄汉互借词研究》,项目编号:2015XJLXZC001。

猜你喜欢

汉源对比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乌斯河汉源
谁远谁近?
乡村振兴的汉源实践
第六届阳光汉源赏花旅游文化月开幕
中日两国胶囊旅馆业的发展对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英国电影中“愤青”与“暴青”对比研究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