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会龙庄:大山深处的隐秘“宫殿”

2017-05-13光脚走路

看历史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文帝宫殿庄园

光脚走路

在山城重庆郊区的四面山镇双凤场,穿过一条僻静的乡间土路,你会发现一个规模硕大、气势磅礴、华贵典雅的庄园——会龙庄,它隐藏在一大片茂密的树林之中,与周边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谁是这个庄园的主人,到底是吴三桂、建文帝、和珅,还是本地人王财主?他修建这个隐秘“宫殿”是出于何种目的,庄园里又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这些延续一百多年的悬念,吸引着无数人慕名前往,意图一探究竟。

固若金汤的“军事要塞”

探访会龙庄,首先会被其与周边原始丛林格格不入的庞大建筑规模所震撼。整个山庄用328根大小石柱擎起主骨架,有16个小型院落,20余个大小天井,202间房,308道门,899个窗户,总建筑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米。史料记载,庄园建造总共花费116个年头,经历六代人才得以完成。据说在鼎盛时期,每天天刚亮,就有佣人专门把门窗一一打开,直到晌午才能完成,休息片刻后又要开始关闭门窗。

四川社科院特约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刘锡玉介绍,会龙庄采用复式四合院布局,按照紫禁城的中轴线对称建造,建筑风格既不是寺庙,也不是宗祠,拥有前厅、中堂、后堂,其布局和建制和宫廷建筑类似,在清代来说非常大胆,甚至可以被视作有谋逆造反之心。

在这些建筑中,一栋共5层楼、高38米的黄色碉楼格外引人注目。在清朝时期,碉楼是村民聚居区的瞭望塔和制高点,可防范土匪袭扰,保护村民安全。会龙庄的这栋碉楼被命名为“绿堃亭”,外形与塔相似,每层都建有外檐。墙体使用土和竹片等密密夯实,厚度达到半米,十分的坚固,上面开出许多个不规则的漏斗状枪眼和遮蔽式小窗,能上下左右封锁周边要道。在每层楼的木地板上,还粘上黏土,既能防火,又能隔音。楼顶为全木结构的亭台,上面原本挂有风铃和信号灯,遇有紧急情况可迅速通知全庄人员进行防备。在庄园内,还有一栋较矮小的碉楼。

不仅如此,原本会龙庄还设有里外共3层的围墙,每道间隔10到30米。其中,内两道围墙为土墙,外侧围墙为石头砌成,外形酷似长城,高4到5米,厚半米,蔓延千余米,墙顶上筑有巡逻用的步道,还分设若干处土堡用于防御外侵。20世纪60至70年代,四面山修建水库,就把这些条石统统拆卸下用于工程建设。时至今日,3道围墙均只残留了些许痕迹。此外,庄园内还有树旗杆的石墩,在古代,往往只有军队需要树立旗杆。

这些都充分说明,这位神秘主人花费巨资修建会龙庄有其军事上的考量,很可能是为了在这个偏僻之地悄无声息地完成兵员招募、军事训练等流程,达至一定的数量规模之后,作为实现个人政治主张的奇兵来使用,为政治野心提供有力的支撑。这是我们分析和寻找庄园主人的一条重要线索。

据当地人讲,清朝初年,会龙庄经受过一次严峻的考验。贵州土匪“棒老二”眼红庄园内的财富,率领土匪围攻达一个月之久。庄园内的居民就是靠着碉楼、围墙等设施进行顽强抵抗,土匪久攻不下,最终落荒而逃。时至今日,在一些门楼上,还能看到斧砍、弹痕印迹。

根据刘锡玉的研究,会龙庄的主人很可能是清朝平西王吴三桂。因为这里的建筑格局,与昆明的平西王府十分相似,修建会龙庄与其叛乱称帝的野心相呼应。会龙庄中堂屋顶上的横梁上能看到“五”“三”“桂”三字,与吴三桂谐音。而且庄园后侧 “兵冢”石碑上,虽然年代久远很多字模糊不清,但能看到“洪化”字样,这正是吴三桂孙子使用过的年号。他进一步提出,清康熙年间,吴三桂曾派大将王屏藩入川至江津。这个王屏藩,很可能就是会龙庄的王姓祖先。

当然,这只是刘锡玉的一种推测。也有学者认为,中堂上悬挂的“三槐五桂”四个字是固定词组,意思是指主人德高望重、子孙兴旺,并不能就此与吴三桂硬扯上关系。

群龙盘踞的“皇室宝地”

走进会龙庄,会看到一座建文帝朱允炆的塑像矗立在庭院中,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当地还有一种说法,这座庄园正是这位身世坎坷的明朝第二任皇帝的遁世避难之所。

1398年,明朝開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皇孙朱允炆继皇帝位。然而,心怀野心的燕王朱棣誓师抗命,打着“清君侧”旗号起兵“靖难”,史称“靖难之役”。经过连续4年的作战,1402年6月末,南京城门洞开,建文帝彻底失败,但其生死未明。关于建文帝的下落,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传说,而江津当地人称,建文帝装扮成僧人一路逃难,辗转来到了四面山,觉得这里地形隐蔽,于是修建庄园,在世外桃源继续他的皇帝美梦。

在会龙庄,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帝王之气”。别的不说,首先说这名称,敢用“龙”来命名个人的庄园,在古代中国可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举动,如果被朝廷得知很可能会株连九族,非一般人敢为。

在庄园庭院内,有4个石墩,其形状为下方上圆,镂空雕刻着花草、树木等景观,雕工十分精细。据传说,这4个石墩之上,原本竖立着华表。在古代,华表有着特殊的寓意,一般立在宫殿、陵墓之前,民间断然不敢乱用。据说,当地一家穷酸秀才听说会龙庄有华表,连忙向朝廷举报,庄主惊恐不已,不但将华表拆毁,而且还将大堂房屋高度降低7尺,使其低于皇城故宫,以示低调。

走进会龙庄的正堂,墙壁中央挂有鎏金“九龙壁”,上面有九条气势夺人的金龙,金碧辉煌。其下为龙椅,椅背上雕刻着一条条龙,坐在上面立马有种君临天下的威严。这让人们有理由想象,当年的建文帝正是坐在这个龙椅之上,怀念着曾经的帝王生活,过一下心瘾。同时,会龙庄内使用的建材,大部分是皇家专用楠木,这也更加显示出庄主身份的显赫。

当然,这种说法也显然只是一种猜测,毕竟建文帝的下落是个“千古奇案”,其在南京城破之时是生是死无从得知,更不用说逃离到千里之外的重庆来生活了。是否建文帝真的在此安度晚年?那只有等待深入扎实的历史研究,才能揭晓答案了。

琳琅满目的“藏宝洞库”

隐没在乡野的会龙庄之所以能够引起世人关注,正是由于这里曾经珍藏过许多珍宝。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在一次文物整理中,发现一只做工精美却查不到来历的水晶白鹤,经过抽丝剥茧、顺藤牵瓜,最终线索指向了会龙庄,这个“藏宝洞库”才慢慢浮出水面。

在今天的重庆地区,共出土十余件乾隆年间御用物品,其中一半来自会龙庄。就连附近的村民,很多人家平常睡觉的牙床、吃饭用的桌子,仔细一看都是材料名贵、工艺考究的古物件。这些物品,很多是解放后由政府分配给乡民的,当初庄园主人惊人的财富和权势可见一斑。

会龙庄的富裕,也体现在建筑材料之考究、工艺之繁复上。仔细观察会龙庄使用的各种石料,与当地出产的石材截然不同,应该是从外地专程运送过来的。光是把这么多最重达数十吨的石柱千里迢迢运进大山深处,就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还得一路遮人耳目,其耗费人力物力之巨令人咋舌。而且这些石头都经过了耐心细致的处理,方柱边角磨圆、凿纹,圆柱打磨得细润圆滑,格外考究。

庄园内随处可见各类雕工精细、内容丰富的木雕,或花鸟鱼虫,或山水景观,或历史典故,或戏曲人物,各类人物纤毫毕现,各色场景栩栩如生,堪称木雕中的精品。虽然经过岁月流逝和一些人为的破坏,这些木雕已经褪去了色彩,原本装饰的金箔也几乎掉光了,但也依稀让人感受到当年的奢华。

会龙庄的排水工艺也令人叹为观止。这里取水主要靠水井,这井也堪称神奇,干旱季节不会干枯,雨水丰沛时也不会外溢,始终保证着大院人员的日常使用。而庄园的排水系统也是十分先进,下雨天只听见庄园内哗啦啦的水声,但看不到排水管道,也不知道水流向何处,每当雨停后不一会儿地面都干了。

会龙庄内还悬挂有康熙题赐《祖德流芳》牌匾,长约5米,宽1.5米,藏有乾隆和嘉庆两位皇帝圣旨,以及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佳作,足以彰显主人的身份地位。

正是因为会龙庄规模大、耗资多、技术先进,且很多建筑材料、制作工艺显然超出了西南一隅的普通水准,大家猜测其主人很可能是一个在朝廷极得恩宠、一手遮天的人物。如此一来,不少人对号入座地认为:清朝巨贪和珅既有这个实力,也因财富来历不明有藏匿的需要,于是,在众人的口耳相传中,和珅就成了庄园的幕后主人。据持这种观点的人说,和珅在嘉庆皇帝继位之后,预感自己要出事,就安排自己的王姓党羽在西南修建官邸、藏匿财宝,以备不时之需。后来,和珅被查办,此人为求自保,就干脆在会龙庄安居下来。当然,这个猜测也缺乏足够的证据。

惬意生活的“理想之所”

在会龙庄,很多设计都别具匠心,在严守礼教的要求下闪现出智慧的光芒,让在此居住的人们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乐趣。

比如,在庄园的中心,有一个面积较大的戏台。戏台前方有一个大广场,两侧是用于贵宾看戏的长廊。如果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右边走廊的栏杆要高于左边。这是因为,封建社会要求女性不能抛头露面,庄主为了满足女眷们看戏的要求,就把栏杆抬高,这样对面的男宾就无法看到女眷的真容。而戏台又高于走廊,也不影响女眷的观赏体验。

从戏台右侧走廊向前走去,很快就来到了女眷们的闺阁绣楼。绣楼的中堂有一水池,上有一道石拱桥,桥上建有鸳鸯亭。此厅主要用于遮挡视线,使得来宾无法直接看到女眷们生活起居的场景。但设计者特意在桥下的水池做足文章,只要男女有情人在桥的两侧稍一低头,即可透過水面的倒影看到对方容颜,一解相思之苦。

前些年,会龙庄大修时,这才发现石拱桥的正中间有一块活动的石板,遇有紧急情况,女眷和孩童打开石板即可躲藏在内,人数可达40人。拱桥下方靠近水面处留有小孔,让躲避在此的人既能透气,也能喝水。这样看来,这位神秘的庄主似乎有保护妇孺的拳拳之心,着实不简单。

解放后,会龙庄的一部分改造为学校,设有双凤小学和双凤中学,规模最大的时候有26个班。曾经堂皇、肃穆的庄园,成了孩童齐声诵读作文的场所。绣楼变成了学校老师们的住宿地点,他们无意间揭开了绣楼的另一个秘密——原来,在墙壁中有一个暗门,打开进去可以发现,这里面的夹墙足足有一米宽,使整栋绣楼全部贯通。里面既可藏人,也能藏物,其功能主要是防范土匪的抢夺。建有这么多密室的会龙庄,处处显示出她的神秘与不平凡来。

会龙庄的最后一位可能的主人,是本地的大财主。当地的地方志上,关于会龙庄的介绍十分简短:“明末清初山西太原人王才美来津修建会龙庄”。据在庄园居住的王家后代介绍,王氏祖先家业最兴旺的时候,地盘南接贵州,西接合江县,东靠綦江,北到江津李市镇,人称“王半县”。每逢春节,王家都要开仓济民、广施善行,各路乞丐蜂拥而至,一度成为当地的“叫花子”节。

随着时间的流逝,隐藏在四面山里的这栋隐秘“宫殿”,有太多的秘密无从查证,留下一个个大写的问号。但也正是靠着这种隐秘,她远离尘世纷争、战火硝烟,得以基本保留原貌,让今天的我们拥有了一个探古寻幽的好去处。于会龙庄闲庭信步,无尽遐思,慢慢涌上心头。

猜你喜欢

建文帝宫殿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朱棣“魂牵”建文帝
慢屋·青麦庄园
神秘宫殿
记忆宫殿
草莓庄园
建文帝:虚心纳谏反被耍
动物庄园
建文帝与高峰山之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