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方式
2017-05-13殷琼
殷琼
摘要:目前,系统化的救助技能训练刚刚起步,传统的训练方式难以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在训练效果方面大打折扣。本文将依据水上救助技能训练方式的国内外现状,分析当前训练方式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内河水上救助技能训练;训练方式;效果;建议
中图分类号:U6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03-0060-02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批复后,水上监管救助基地建设加快。目前,全国已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内河水上监管搜救网络。救助队伍作为内河水上救助的应急力量,需要接受系统、专业的训练。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救助训练方面存在“重海上,轻内河”的思想,导致内河水上救助训练进展缓慢,在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资源、训练效果评估等方面都还不成熟。本文将针对当前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方式,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关的建议。
1当前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方式现状
1.1我国内河水上救助训练主要方式
当前,我国内河水上救助训练主要由海事机构承担,其他社会训练资源较少,主要采用不同级别、不同时间间隔和不同内容的理论和实操训练模式。例如,我国某内河海事局明确规定了局、海事处、巡航救助执法大队分别按年度、季度、月度组织1次应急知识集中学习。另外,还要求海事处每季度至少举行一次演习,演习内容包括各种紧急情况的报告、动员、应急措施、通信、效果评价等。
长江海事局辖区有5个基地兼有救助训练的功能,该基地主要采用实操训练的方式,由老师傅讲授设备使用方法和技巧,学员依照其示范来进行操作。重点在于突出训练某项专项技能或侧重于对某些设备熟练使用的培训。
长江船员考试中心建设有一个内河水上综合训练基地,该基地训练项目齐全,针对不同的训练对象设计了不同的训练内容,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理论和实操的训练方式,外加多项目的综合演习和野外拓展训练方式。
广东海事局将内河水上救助训练和海上救助训练相融合,针对内河和海上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训练,训练方式包括理论、实操训练和现场综合演习等。
1.2国外水上救助主要训练方式
美国海岸警卫队的培训中心主要是通过理论教学、模拟训练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学员培训的。例如约克镇培训中心的执勤部下设的国家救助培训班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利用投影模拟系统设备模拟练习海上救助,提高学员的实战能力。在学员教学方面,主要针对不同培训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培训班种。除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演练外,美国海岸警卫队还注重学员的个人素质的培养,通过较为艰苦的训练,使学员具备团队精神、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
英国皇家救生艇学院救助训练基地将受训的救助人员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详细的分类,并按照船上的不同工种将各种技能进行划分。采用混合型学习战略(面对面教学的混合形式,有电子和印刷资料的支持),以支持各种学习方式。此外,还通过Porthole(内联网)和国际互联网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从而可以通过方便的点击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
日本海上保安厅的救助技能训练针对不同的对象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海上保安大学或海上保安学校进行,对象是学校在读学员,培训操船、潜水等技能。第二阶段在日本11个管区的机动救难室进行,对象是在机动救难室工作、具体从事海上救助工作的救难队队员。第三阶段在日本第三管区总部横滨的海上防灾基地进行,作为日本特别救难队驻扎地,专为特别救难队的高等级训练所用,整个救助队伍呈金字塔型机构。
2我国常用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比国内外在救助训练方式上的不同,结合自身培训感受,基于内河水上救助训练培训机构及海事机构调研情况,笔者认为我国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方式存在一些不足。
2.1理论教学过多,实操教学不足
当前内河水上救助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主要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实操训练需要使用实战设备,一些海事处出于场地、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在实操训练时学员以模拟为主。目前,主要开展的实操训练是抛投救生圈、穿着救生衣等基本的救助技能的训练,而针对一些船舶操纵技能、防污染方面的训练,考虑到安全因素,主要是以理论为主。
2.2新型训练方式应用不足
我国内河水上救助训练主要是以课堂授课为主,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授课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美国约克镇培训中心在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救助训练,通過模拟船舶碰撞、火灾等事故场景,要求学员通过角色扮演,实际参与到救助指挥与协调中来。英国皇家救生艇学院还可通过Porthole(内联网)和国际互联网提供远程学习的机会,这些新型的训练方式几乎没有在内河水上救助训练中应用。
2.3训练方式较为单一,学员学习积极性不高
目前,针对不同对象开展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时,采用的方式几乎一致,如理论训练一般采用大课堂的形式,实操训练主要采用单一设备现场操作的方式,由教师传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学员依照教师的示范来进行操作。但由于不同学员技能要求不同,培训内容也不一致,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单一的训练方式可能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使得课堂趣味性不强,使其学习积极性不高。
3对训练方式的建议
3.1以实操训练为主,注重实战技能的提高
水上救助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相关人员的实战技能,让救助人员知道在面对某种险情时如何处置,如何有效使用救助设备等。当前内河水上救助训练方式主要有理论知识讲解和实操训练,两者相辅相成。理论知识讲解主要是侧重于概念、规定、原理等,而实操训练是以真实的救助设备为基础,重点在于训练学员险情应变能力、设备使用能力、紧急救护能力等,这些能力正是现场救助作业所必备的技能。因此在训练时,应以实操训练为主,理论知识为辅,注重实战技能的提高。
3.2创新训练方式,将实操训练与拓展训练有机融合
为增强训练效果,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将救助技能融入到拓展训练中,通过趣味活动方式来掌握相关实战和团队合作技能。针对实操训练中的救助技能,采用“智能冲关”的模式,将体能、游泳、抛投救生圈、发射抛绳器、救生绳横、潜水、落水人员救助等相关技能融入到“冲关”训练中,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使学员在学到实战技能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3.3应用新技术,将案例教学通过电子模拟手段实现情景再现
随着船舶操纵模拟器和交通智能系统应用的日益成熟,以前在课堂上讨论的案例可以通过该系统还原事故发生的场景,能够展现船舶的操作过程、事故发生过程、救助行动过程等,通过画面和亲身参与的模式,能直观体验到在不同阶段采取案例中的措施后的效果,找到事故发生原因,找出救助行动中的不足,吸取教训,将相关经验有效应用到实际救助工作中来。
3.4量体裁衣,个性化设计训练方式
根据不同的救助训练对象对救助技能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例如针对指挥人员,课程安排主要涵盖沟通与协调、救助资源管理与应用、领导与决策、媒体互动等相关课程内容,可采取利用电子模拟系统训练和现场综合演练的训练方式。针对水上救助人员,课程安排重点强调实操技能,包括游泳、救生器具使用、消防设备使用、抛绳、攀爬设备的使用、潜水设备的使用等等,可采取单项设备使用训练和“智能冲关”模式的竞技训练。针对学校学生,课程安排为水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可采用游戏的训练方式。这种针对不同对象的个性化训练方式,能有效保证不同层次人员的救助技能需求的同时,激发其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