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发展现状评价

2017-05-13杨洋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杨洋

内容摘要:本文从资本效率、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和企业效率四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发展现状,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发展较好,资本效率、企业效率有待提高,商贸流通效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商贸流通效率 资本效率 人员效率 市场效率 企业效率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9省2市,以21%的国土面积承载了42.7%的人口,创造了44.77%的经济总量,是我国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是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商贸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在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可或缺。本文主要从资本效率、人员效率、市场效率和企业效率等四个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的发展现状。

资本效率

资本效率主要是衡量商贸流通业的资产投资回报率,反映资本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和流通业流动资产周转率来衡量。企业固定资产报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在增加收入、有效利用资金等方面做得越好,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即资本投入产出的大小反映了资本盈利效率高低,进而反映流通效率的高低。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资本效率如表1所示。

如图1所示,从总体趋势上来看,长江经济带以及长江经济带上游、下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除了2007年有所上升以外,其余期间都是逐年下降的,中游地区则平稳发展;并且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最高,中游的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最低。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之所以会上升是由于该年的流通业商品销售利润有大幅度的提高。

由图2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以及下游地区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基本在3左右浮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在2008年之前长江经济带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逐年上升的,并且上升速度相对较快,但在2008年之后流动资产周转率出现了缓慢的下降趋势,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流动资产周转率基本保持不变,近年略有下滑。总体来看,中游地区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最快,超过了下游地区,而上游地区的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最慢。

人员效率

人员效率主要考察流通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投入效率。主要通过人均实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利润来衡量。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利润越大,其商贸流通业就越发达,商贸流通效率就越高。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人员效率如表2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除了个别年份之外,基本上是逐年上升的。下游地区的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最高的,上游地区最低,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中游地区在逐年缩小与下游地区之间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差距,而上游地区基本和下游地区每年基本保持着同样的增长速度。

从图4可知,从整体来说,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人均利润除了在2008年以外均是逐年增加的,2008年从业人员人均利润下降是由于受了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且下游地区的人均流通业增加值是高于中、上游地区的,而上游地区的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利润总额高于中游地区。

市场效率

市场效率反映的是商品流通过程中市场整体运行节奏和顺畅程度,主要通过零售业集中度和综合商品市场单市场效率等指标来具体衡量。零售业集中度反映的是零售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集中度越高,取得的规模经济效益越大,商贸流通效率就越高;综合商品市场单市场效率反映了综合商品市场的销售能力,综合商品市场单市场效率越高,销售能力就越强,更能促进整个市场的流通,流通效率就越高(见表3)。

由图5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的零售业集中度整体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现象,说明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总额的增加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加,零售业规模经济效率明显。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的零售业集中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下游地区的零售业集中度高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高于中游地区。

由图6可以看出,在综合商品市场单市场效率上,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整体趋势一致,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现象。在2008年之前,均以一个较缓慢的速度在增长,之后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且下游地区的单市场效率优于上游地区,上游地区优于中游地区。

企业效率

商贸流通业企业效率主要反映企业在从事流通活动过程中表現出来的效率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主要通过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效率、流通业税收占盈利比重、批发零售业库存率以及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存货周转率等四个指标来衡量。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单位效率是反映企业销售和盈利能力的指标,是作为衡量商贸流通效率的正向指标;流通业税收占盈利比重是衡量商贸流通效率的负向指标,过高的税收将减少企业的利润,增加企业的负担;批发零售业库存率也为负向指标,反映企业商品库存积压量的多少,库存率越高,流通效率就越低;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存货周转率反映批发零售业商品存货的周转速度,是衡量其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存货周转率越高,商贸流通效率就越高。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企业效率如表4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和下游地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效率在2008年有所下降,之后缓慢上升;下游地区的批发零售业单位效率要优于中、上游地区,而中、上游地区的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效率基本保持不变,并且两个地区的效率很接近。

由图8可以看出,限额以上流通企业税收占比均在2008年期间急剧上升,中游地区的税收占比最大,下游地区的税收占比最小,上游和中游地区的税收占比是在逐年增加的,而下游地区除了2008年增加以外其他时间基本保持不变,说明中游地区企业发展压力相对较大,下游地区税收压力相对较小。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业的企业效率如表5所示。

从图9和图10可以看出,2004-2014年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在流通业库存率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周转率上,各自基本都保持不变。具体而言,下游地区的库存率最低,说明下游地区的商品的流通速度很快,存货周转率最高,而上游地区的库存率最高,则说明上游地区在存货周转上做得最不好,中游地区在库存率和库存周转率上均处于中间水平。

结论

通过对长江经济带商贸流通效率在资金效率、人员效率、市场效率与企业效率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长江经济带资本效率水平有待提高。长江经济带流动资产周转率基本保持不变,而固定资产报酬率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说明长江经济带资本投入实现盈利的效率不高,长江经济带应在保证资本投入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消除阻碍资本流动的体制障碍,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与盈利能力,从而在资本层面上提高长江经济带的商贸流通效率。

第二,长江经济带人员效率水平逐年提高。长江经济带的人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从业人员人均实现利润是逐年提高到的,说明长江经济带人均产出效益逐年提高,反映了长江经济带人员配置较合理,没有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第三,长江经济带市场效率趋势良好。长江经济带综合商品市场单市场效率和零售业集中度在逐年提高,说明其商品市场的销售能力很强,零售企业规模经济效益明显,长江经济带市场整体运行相对较顺畅。

第四,长江经济带企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批发零售业单位效率、库存周转率基本保持不变,但是,限额以上流通企业税收占盈利比重卻是逐年上升的,说明长江经济带整体的税收压力较大,而流通企业税收过高将会加重企业负担,导致流通企业效率增长乏力。长江经济带市场效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

第五,长江经济带区域差异明显。通过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资金效率、人员效率、市场效率与企业效率四个方面的分析,发现区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下游地区经济发达,拥有绝对的地理优势,在各方面都表现得比中、上游要好,中游、上游地区各自具有各自的优势,中游在人员效率、企业效率方面表现较好,而上游在资产效率和税收占盈利比重上表现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守亭.中国流通效率的测度与演进趋势[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3(6)

2.曾庆均等.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6

3.李俊阳,余鹏.对我国流通效率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

4.陈宇峰,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15(1)

猜你喜欢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质量怎么样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