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产业集群形成及发展阶段研究

2017-05-13马江浩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流通产业产业集群发展

马江浩

内容摘要:流通产业集群作为流通产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发展情况会影响产业间经济活动的改变。在产业集群环境下,企业能够通过信息与产品的流通,达成资源整合的目的,发挥产业集群的最大效用。本文通过探究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特征及形成要素发现,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受环境要素、政府要素与产业要素三方面的影响。然后文章结合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期适应市场经济新常态化的发展需求,加快流通产业的升级转型。

关键词:流通产业 产业集群 发展

引言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包括上下游交易链条的供应链集群、商贸服务业功能聚集区以及物流园区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省区市内的商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园区两类商贸业集群,截至2014年交易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共有98个。其中商品交易市场78个,物流园区20个,带动就业人数接近六十万人,实现税收共160亿元,年交易额共计两万亿元。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贸流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发展能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推动力,带动诸多相关产业的进步,具体包括餐饮业、物流产业与批发零售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等。深入探究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式,可充分发挥流通产业集群供应链模式与规模经济效应的优势,进而促进我国流通业的健康发展。

流通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

(一)空间的高度集聚性

相较于其他产业集群而言,流通产业集群空间集聚性较高,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流通企业更容易聚集在客流量大、交通便利的区域,例如商场、社区中心位置与商圈核心位置等。一方面,便捷交通与商业区域集中,为消费者节省了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等隱性成本;另一方面,专业化的供应商、配送中心、物流企业和仓储中心的集聚,也为流通企业降低了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信息搜索成本等交易成本。高度的空间集聚性还有利于区域商业文化的形成,塑造商业区域品牌。商业集聚区域文化的传播越广泛,产品类别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还会继续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形成良性的产业集群发展效应。

(二)良性的循环竞争性

基于相同的市场需求,流通产业集群的内部企业往往存在着竞争性的矛盾,相似的产品或服务,同质化的竞争问题,会导致产业集群内的流通企业采取产品质量与价格竞争策略。为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内的流通企业必须要采用创新发展的方式,不断改进工艺与服务体系,优化物流渠道与进货渠道,降低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通过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取产业内竞争的优势。反复循环的良性竞争发展,将加快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的专业化、细化分工发展进程,而作为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流通产业集群的不断扩大发展,将为市场经济的新常态化发展,提供专业性、现代化的支持。

(三)功能互补与合作性

流通产业集群的合作性与功能互补性也非常明显。流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属于同一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不同组成部分,例如咨询服务企业、休闲娱乐企业,或者是金融服务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关联企业等。除了相互竞争关系之外,各不同企业的功能互补发展,才有助于推动流通产业集群的完善发展。随着流通产业集群内部的合作性与互补性逐渐加强,将更大程度的发挥产业集群规模效应,而一旦企业内部的功能链条出现问题,产业集群的内部矛盾性大于合作性,则会导致流通产业集群逐渐瓦解。

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要素分析

(一)环境要素

社会环境要素。互联网经济时代,信息的流通渠道愈加丰富,然而市场机遇、经营策略与商业模式等商业信息,依旧受限于地域性的局限。流通企业的集聚地区倾向于信息交流便捷,希望获取地域性特征的商业信息以取得长久竞争优势。通过社会信息的交流与适应,能够帮助企业提升外部经济性优势,进而推动流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地理环境要素。流通产业集群的聚集地区,往往存在着人口密集、地理位置优越与交通较为发达等地域性特征,基于巨大客流与繁华商业街道支持的购物商贸中心,往往会获得稳定的收益,有助于促进商业经济的发展。而随着人口密集度不断增加,交易市场集群则自然而然的形成。

人文环境要素。包括地方习俗、历史传统与区域性的价值观等人文要素与经济活动的关联,都可视为人文环境要素,并且会对流通产业集群化的发展形成影响。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同时也在不断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新型城镇化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形成了具有文化特色、地域性风格的流通产业集群。在商业氛围浓厚的人文环境中,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自发性,并且表现出独特的文化特性,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会逐渐步入专业化的发展路径。例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北京王府井特色商业区,以及安徽毫州药材专业产业集群等。

(二)政府要素

基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还受到政府要素的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规模与方向,以及各类专业化市场建设,都会存在政府政策性的引导。以当前我国的“互联网+”发展战略为例,在现代产业集群内,大量企业已步入电子商务化的发展阶段,推动了商贸流通业和产业集群的双向发展趋势。互联网时代,流通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往往需要通过网络技术、网络平台,更全面的向潜在客户或准客户提供服务,进而促进了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商贸流通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三)产业要素

流通产业作为生产与销售的衔接环节,具备密切的产业互动关联,所以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就会受到生产与消费的巨大影响,例如依托于小商品生产的专业产业集群,以及依托于人流密集区域的流通产业集群。基于产业集群企业的生产与消费品市场,商贸流通业的合理运营,会带动更多企业的加入,而随着产业集群与流通业的发展规模、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就要求传统市场必须要强化专业性并迎合现代市场发展需求,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当流通企业越来越专业化,产业集群的规模越来越大,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产业集群的发展会促进流通市场的不断完善。

当前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一)传统零售业与电商零售模式互动发展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电商总额不断上涨。电商零售模式的异军突起,为传统零售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15年我国实体零售业占整个零售业总额已经下降到81.67%,甚至出现闭店潮,这让很多实体零售企业加速了转型发展布局。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同比增长36.5%,高达18.3万亿元。其中,电子商务商品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5.7%,达到3.8万亿元。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爆发,竞争的愈加激烈,传统零售业在经历了“+互联网”的电商发展后,也在逐渐通过融合电商零售模式与传统交易模式的方法,整合优势资源,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产业飞速发展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从2010年到2015年,物流产业总产值与规模以上物流企业(经营额在1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如表1所示。增长幅度不断增加,预示着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趋势良好。

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53%,突破单日一亿次运输量。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快递企业已超过上万家,品牌企业多达三十多家,顺丰、韵达、中通以及申通、汇通等,占据着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也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企业近年来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如表2所示,顺丰和邮政速递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金额和变化状况较为明显。

(三)传统批发零售业的增速放缓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近年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直保持着周期性的增长规律,自2010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社会的商品零售总额,从1978年的1527.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62394亿元,增长率高达171%。对于传统商贸流通企业而言,在电子商务冲击下,传统批发零售业的销售额日益减少,增速逐渐放缓。

新常态下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产业集群發展不稳定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在现阶段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稳定情况:第一,空间的不稳定性。虽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与园区规划的方式,希望快速形成流通产业集群,但是在非目标企业的干扰下,往往会导致集群的分散化发展;第二,缺乏持续性。由于地方政府作为产业集群政策的制定者,往往会因为领导的换届与政策的调整,导致区域集群的发展方向随之改变,不利于流通产业集群的持续性发展;第三,整体不稳定性。一方面在于集群内包含过多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是随着城市商贸中心的转移和改变,导致产业集群也会随之迁徙。

(二)产业集群竞争力不足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来看,其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并形成良好的产业链关系。虽然现阶段我国流通企业在不断完善流通体系,然而实际上商品并没有做到“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配送规模较小、配送技术落后、效率低下、机械化水平低、信息化水平有限等问题普遍存在。从流通渠道来看,制度、规范的不足,对流通渠道的结构设计、渠道成员调整体系的处理等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在流通业态的挑选、渠道成员的选择、与渠道成员的协商、对渠道成员的支持(如广告、培训、市场开拓、顾客管理、营销支持等)、渠道的日常运营、渠道的扩张等方面,产生消极的影响。由此可见,流通渠道的不规范与物流配送水平的不足,将严重阻碍流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难以持续性的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缺乏产业集群内部的良性互通

基于供应链视角下,流通产业集群从生产到流通,涉及诸多环节,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竞争与合作关系,唯有发挥整体的力量,才更有助于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而目前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规划发展,往往处于独立状态,缺乏供应链模式的发展考量,过度被分割的复杂企业结构,缺乏良性的互动与沟通,导致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动力不足,进而造成经营成本与交易成本偏高的情况,不利于流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与“GDP锦标赛式”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的影响,导致在吸引外资、扩大开放方面的地区间过度竞争。各省级政府对于想进入本地的外国零售企业,经常被要求不与外地企业合作,而与本地企业合作经营,地区间竞争意识明显。跨国零售企业每次进入全国性重要城市时,往往会与当地政府及企业进行合资。各地政府为了应对未来全国大一统的流通市场体系,不断加强区域性且具有全国性竞争力的本地流通企业培育力度,同时把与跨国零售企业的合资看成加强本地企业竞争力的快捷方式,致使各地政府千方百计给予外资超国民优惠待遇,同时针对外地企业则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阻断了流通产业集群的区域化规模发展。

我国流通产业集群优化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流通产业集群的内部自主创新与合作能力

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着服务水平不高、生产能力低下,以及服务层次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问题,阻碍了流通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化大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流通产业集群的初级竞争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式,现阶段必须要通过特色化的发展,打造企业或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助于推动企业与行业的发展。因此,流通产业集群的内部企业,必须要通过强化合作、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的方式,联合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与高校研究室等,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打造企业创新的技术体系与服务体系,带动流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并创新区域流通品牌

建立和完善品牌培育机制、品牌实施战略运行机制和品牌创新发展保障体系,抓好商标的培育、申报、注册、保护、宣传等服务工作,培育流通龙头企业,鼓励商贸企业申报知名、著名、驰名商标,支持和保护中华老字号、地方性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影响力的扩大,其区域品牌效应会出现溢出效果,全面提升本地区流通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在新常态经济发展趋势下,为了稳定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提出多个经济发展推进战略,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翼一体化等,并不断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促进了区域人口、经济与资源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基于区域化的经济发展路径下,创新区域流通品牌化发展,不仅有助于不断扩大流通产业集群的规模,而且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引导下,也必然为流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诸多便利条件。突破传统物流发展的地域性障碍,在物流企业产业集聚化、联盟化的发展进程中,通过构建区域信息平台、区域多式联运等物流体系,将大大提高物流资源的整合效果,加速流通产业集群的不断完善与可持续化发展。

(三)构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流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流通产业在产业分工中,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与生产消费的基础性产业。由此可见,流通产业的发展无法脱离人类活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流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通过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引导消费者的体验式消费与现代化消费,这有助于推动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商品市场的买方主导地位已经明确,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流通企业必须要通过强化服务品质与产品品质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有助于提高流通产业的品牌满意度,培养良好的市场口碑,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取得持续性发展。近年来,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渐渐与流通产业相结合,成为了诸多专家与学者的重点研究理论,也是未来我国流通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的重要领域。通过建立人本原则、现代化的流通产业集群,为消费者带来体验经济模式,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构建产业集群的文化特色与服务特色,必然会扩大流通产业集群的区域影响力,发挥区域品牌效应。

(四)顺应潮流规范发展

近年来,包括沃尔玛、苏宁、国美与大润发等零售企业在内的诸多流通企业,纷纷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潮流,并且积极的融入其中,调整经营战略,以此来适应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为了支持苏宁易购平台的快速发展,苏宁在近年来不断强化物流体系与仓储规模。目前,苏宁已经拥有超210万平方米的仓库面积,并且南京自动化二期的物流基地项目已经在建设当中。从物流配送覆盖情况来看,苏宁易购目前在全国有十二个大型仓库,小件商品半日配送覆盖10个城市,小件商品次日达配送覆盖16个城市,大件商品半日配送覆盖67个城市,为苏宁易购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在发展流通产业时,政府还需要通过规范的政策法规与标准的发展流程,为流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与法制的保障,避免流通市场的混乱,为流通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參考文献:

1.刘媛媛,孙慧.资源型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与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

2.刘平,贺武,周世璇.物流链整合视角下商贸流通产业集群升级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7)

3.姬静,李宝茹.新时期我国流通产业集群构建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3(21)

4.黄由衡,段丽丽.基于生命周期和Logistic模型的产业集群发展阶段识别——一个物流产业集群案例研究[J].物流技术,2013(17)

5.马小红.集群供应链视角下商贸流通业发展模式构建及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

6.丁武东.商贸流通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发展机制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7.郭爱君,毛锦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特点与机理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

猜你喜欢

流通产业产业集群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