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加强绿色发展
2017-05-13陆民敏
陆民敏
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一起,“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甚至是更为长远发展的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绿色发展,就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相协调。两会委员们从均衡发展、节约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安全发展等角度出发,为内河运输绿色发展献言献策。
王月英代表:设立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促进生态红利的释放
全国人大代表王月英认为,我国是航运大国,航运业是国民经济、对外贸易、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指引下,面对经济新常态,区域联动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成为主题。而内河既是贯穿区域大中小城市的通道,也是连接沿海、走出国门的重要纽带。
但是在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产业结构亟需优化,产能过剩严峻,受此影响,内河航运市场供求也面临着严重失衡、持续低迷的问题,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加快转型发展。当前内河水运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内河破坏式开发方式有待转变,内河资源综合效益亟需突破,内河水运封闭式发展有待转型。
鉴于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在全国设立若干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以形成比较完整的经验,加以推广,促进内河水运振兴。
设立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有利于发挥河海联运优势,有效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提升内河港口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有利于顺应经济新常态之势,促进地方经济联动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经验,振兴内河水运经济。
有利于发挥水运优势,推进岸线资源整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建设,保护绿水青山,促进生态红利的释放。有利于完善内河航运体系,建立与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等组成的集疏运体系,助推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有利于推进港城互动,实现港-产-城有机联动,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就是要在要素瓶颈制约下以及经济下行压力趋大的形势下,促使临港产业发展、岸线资源整合、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积极突破。
胡可一代表:加快LNG绿色动力船舶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代表提出,为整治雾霾和大气污染,国内即将正式出台的“ECA排放控制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区域或珠三角地区),参照国外要求船舶需使用的燃油硫含量不得超过0.1%。考虑我国超低硫油的生产能力不足,加之大部分船舶柴油机的技术也不能满足低硫燃油的使用条件要求,而LNG绿色能源不存在此问题,加快发展LNG绿色动力船舶是切实可行的一种减排措施。中央和地方虽然出台了相应的支持,也具备短时间出台相应实质性措施和政策的条件,但仍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为此提出建议:
要加大政策扶植力度,长江经济带航运企业应该率先垂范,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战略。加快绿色动力船舶的发展,淘汰过剩产能及老旧低标船舶,以“规范、安全、环保”的新运力逐步取代现有的“能耗大、污染重”的运力;大力扶持内河LNG绿动力船的开发应用,在市场培育期间应给予造船及后续运营足够的财政补贴、税收补贴激励政策。
要建立船用LNG和0号柴油价格联动机制,确保船用LNG具有一定经济性;要制定绿色船舶、绿色航运企业的标准,提高航运企业的准入门槛,按照“扶优、扶强、扶精、限劣”的原则,扶持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升级换代的工作中,引导企业规范合法,安全运营,使绿色环保船充分发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社会效益。
在长三角等局部水域试行ECA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颁布全国范围船舶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和分步实施时间表;对未达标标的采取“裁减总量、规范存量”,设立拆解周期与政策、以旧换新政策,疏与堵相结合,以新的排放控制区域实施为契机,推动LNG绿色能源的应用。
内河水域和沿海地区的航运管理、安全监督和海事部门加强协调,完善和统一政策和法规,确保LNG动力船跨省市营运渠道畅通。
延续十二五期间对LNG动力船的新造船补贴政策,并从只针对于内河船,扩大到沿海船舶;同时建立LNG产业发展基金,引进银行、金融企业参与,共同推进该项工作。
金占忠代表:打造水清岸绿的松辽黄金水道
全国人大代表、金都集团董事长金占忠指出,关于松辽运河工程几年前已列入国家发展规划,这是一项极具远见的战略性规划,规划将松花江与辽河实现水域连接,建立运河通道。正如国家战略的长江中游经济带一样,都是借助河流的黄金水道,发展流域经济。松辽运河建成,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为,第一通过形成运河通道,实现远海经济区与海港连接,不仅极大地畅通物流通道,而且将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入港经济带前移,为大型商贸物流带来极大高效便捷,为流域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助推作用。第二开发松辽运河,通过引入松花江入辽,极大提升水域流量、增建沿河大型水库,给沿岸十年九旱的农田抗旱救灾保丰收灌溉创造了积极条件,可以更好地惠及东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农问题。第三可以更好地实现辽宁人民很早就呼吁的拯救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心愿。通过绿色开发,运用现代生态环保意識和方式清除污染排放,保护和改善流域水源水质,实现水清岸绿。第四可以产生更加广泛的综合效益。对于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旅游业、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都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
金占忠表示,目前首要的是工程规划的尽快启动。其次,关于实施方案,从现代绿色生态环保考虑,建议最好采用五列法建设水运城,一列是修大型水库,二列是建设深水航道,三列是修防洪楼堤,四列是密封河堤,五列是电气化通航。防洪楼堤兼有住宅功能,河两岸的山区乡村全部搬迁到防洪楼堤内。由于人口的聚集,第三产业蓬勃而起,运输业,航运业都将得到风生水起的发展。为农民华丽转身为城市职工,提供了大量的、永久的就业岗位。其三是在河口的辽东湾新区,建设辽河市,由于松辽大运河的水运城建成,因此,这个辽河市的建设,拉长了河口城市的经济链,就具备了建成国际大都市的优势条件。东北的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跟上国家的发展战略步伐。
成平代表:改进危险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安全总监成平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危险品的种类和品种不断增多,社会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有关的安全生产事故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2015年天津“8.12”瑞海危险品火灾爆炸事故,让全国人痛心,应该深刻反思。事故充分暴露出我国危险品领域安全生产与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而这些问题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局部的。主要表现出五大问题:一是总量多、风险高;二是涉及行业多、分布范围广;三是监管部门多,法律分散、效力不够;四是缺乏专业化安全监管执法队伍;五是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结合国内现状和国外经验,成平建议:
首先尽快完善危险品安全生产法规标准。从国家层面尽快研究出台危险品综合性法律,明确危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等行业和领域各相关部门、企业、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加大违法违规处罚力度。同时,对现有涉及危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和使用的有关标准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填补空白,修订不适用和有冲突的内容。
其次改进危险品安全监管体制。立足于集中监管,在国家层面成立专门机构或明确一个部门统一负责危险品安全监管工作,归口管理包括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综合性政策的制定,安全监管执法、突发事件应对等相关工作;负有危险品重要监管职责的部门,也宜集中监管力量设立独立机构统一负责危险品安全监管与执法工作。配备专业化的执法人员和设施设备,并建立监督执法人员培训教育长效机制,实现专业监管和执法。
第三加快推进危险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国家层面建设危险品安全监管基础信息系统,建立危险品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各领域危险品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状态及监管等基础数据库并实现跨行业、跨区域联网共享,实现危险品领域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的数据采集汇总、统计分析、动态跟踪和警示预警。
第四加大隐患责任追究和风险信息公示力度。按照建立隐患排查与風险防控“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当事故对待,严格追责问责,不能一改了之,屡犯屡改;对辨识出的风险及所采取的防控措施等信息应在所涉及范围和区域予以公示,以避免“炸弹”在身边,却不知情,更谈不上防范。
成平代表期望通过改进,“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