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皎平渡口续新篇
2017-05-13杨俊霞
杨俊霞
位于云南昆明禄劝县北部的皎平渡作为出滇入川的北大门,自古以来就是金沙江上一个有名的渡口。1935年5月,3万红军在37名老船工的帮助下,历时9天9夜,在皎平渡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顺利实现北上抗日的重大战略转移,皎平渡也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
如今,金沙江水依旧湍急,但当年红军渡江的渡口旁,一座长近300米的大桥横跨两岸,在前所未有的脱贫摘帽扶贫攻坚重大机遇下,皎平渡镇也在新的长征路上创造着新的奇迹。
忆长征
3万红军巧渡金沙江
从禄劝县城出发,一路向北,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驾车在山间蜿蜒前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盘旋,深藏在高山峡谷的皎平渡口终于跃然眼前,一座红军举着舢板的长征纪念碑矗立在江边,默默述说着当年的故事。“当年红军找到2艘大叶子船,4艘小叶子船和37名船工,历时9天9夜,艰难地撑划摆渡,让3万红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馆长张绍学介绍,1935年5月1日,从江西数千里转战而来的3万红军到达皎平渡,准备抢渡金沙江进入四川,否则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夺下渡口后,红军找到当地船工张朝寿帮忙找船只渡江,在张朝寿的带领下,红军缴获了一艘运送国民党便衣探子的船,将一个排的红军送离金沙江,控制了渡口两岸。同时,立即成立了渡江指挥部,制定了《渡江守则》,开始组织、指挥大部队过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此时,红军已毁船封江,无影无踪了。
今天,在皎平渡北岸我们还可以看到一方石碑:“共和国不会忘记帮助中国工农红军渡江的37名船工:张朝寿、张朝满……”为纪念皎平渡红军长征革命历史遗迹,1992年,省委、省政府把皎平渡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物保护基地。2004年,皎平渡经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及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予以开发建设。
看如今
革命老区旧貌换新颜
80年前,群众出行只能依靠渡船渡过水流湍急的金沙江,十分危险,到集镇需要爬山步行近50公里。80年后,皎平渡镇11个村委会146个自然村全部通进村公路,辖区内禄大二级公路、撒皎公路穿梭而过,群众出行已不再是难题;80年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全靠山间溪流,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完全靠天吃饭,一到旱季,饮水就成了大问题。80年后,全镇11个村委会5828户群众全部通自来水,人饮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路通了,灯亮了,村美了……辖11个村民委员会,146个自然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50户3160人的皎平渡镇,如今为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想方设法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皎平渡干热河谷气候区域较广,比较适合青花椒的生长,目前全镇已经产生收益的约3000亩。”皎平渡镇人大主席聂绍雄介绍,今年镇政府投入11.83万元从老坪子村委会贫困农户手中购买青花椒苗19.73萬株,在杉乐、发展、皎平、平定、卢家坪等村委会种植青花椒5 172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8户种植828亩,皎平渡全镇青花椒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种植户平均年增收2万余元。除此之外,皎平渡镇引进云南白药集团,在大荞地村委会定产量、定面积、定价格、定品种种植1000亩黄草乌,形成群众增收的又一支柱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站在皎平渡口,面对滔滔江水,仿佛看到3万红军浩浩荡荡夜渡金沙江的场景。在不久的将来,皎平渡口、皎平渡大桥和红军渡江纪念馆都会被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总装机容量达1020万千瓦的乌东德大型水电站。红军巧渡金沙江遗址将沉睡水底,但长征精神永不灭,皎平渡大桥将复建,红军渡江纪念碑和纪念馆也将迁建。跨越80年的时空,革命老区皎平渡将以脱贫摘帽为契机,在脱贫致富的新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