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整项目课程中的写作
2017-05-13唐晓勇
唐晓勇
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儿童来说,写作就是一种倾述。儿童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体验的,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这种表达对于儿童来说就是一種发自心底的享受。写作更是一个对话的过程,儿童通过写作与自我对话,与他人对话,与世界对话,与自然对话,唤醒表达本能,不断完善自我。
写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核心的能力。美国曾做过一个调研,把诺贝尔奖科学家和科学院院士与一般科学家做对比,他们之间的差别不在于科学素养,而在于写作。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要比一般的科学家写作能力高20倍,这是统计的计算,但是实际可能是100倍。可见,写作对人的深度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前,国内一些语文实验虽然在识字和阅读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写”上却突破不多。有的是没有关注“写”,让识字、阅读与写作完全分离;有的虽然关注了“写”,但是“传统的写作方法”以及儿童真实世界体验的缺失,阻碍了儿童语言的丰富和自由表达。这样,“写”就很容易成为儿童“痛苦的事情”,写作的成效也可想而知了。
在我国,写作往往被“认定”是语文教师的“专利”,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其实这严重局限了儿童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写作形态的多样性。从写作的本质来看,它需要多学科参与,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去认知世界和表达世界。“学习通过写作”被称作20世纪学习方法的一个革命,在各科的学习中,运用写作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推动、促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把写作放在跨学科学习中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统整项目课程作为一个开放的课程体系,在真实世界中以“问题为驱动,阅读为引领”,让各学科教师参与,进行跨学科学习。这样,儿童被置于不同的学习环境中,他们主动地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索,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这就为儿童创设了丰富的写作场景,也就为儿童写作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和内容基础。在实践中,我们把写作设计在学习过程中,让写作成为课程学习的常态。
如何把写作设计在课程中?首先,需要在理念层面让教师意识到,写作是学习表达的关键,是学习理解显性化的载体;其次,需要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根据学习任务,把写作活动设计到课程中去,让儿童有大量写作的空间和机会;最后,需要让教师对写作的体裁、写作的形式、写作的工具以及不同学科的写作视角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
从不同学科的写作视角来看,各学科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写作,如科学以研究报告的方式,数学以数学日记的方式,英语以写诗、编写情景剧等的方式,当然语文还是承担着写作的主要任务;从写作工具来看,低年级主要借助移动终端技术打写来表达,中高年级采取将手写与电脑打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从写作表达的形式来看,我们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表达”,语音、数字视频、图片设计以及其他的数字化作品都是写作的形态。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列举课程中写作的具体案例。我们把写作设计在统整项目课程中,其目的就是遵循写作的本质,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丰富真实的体验和积累,降低写作难度,让写作成为一种学生学习表达的常态,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