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西平措 推动佛像拍卖十年,当止则止

2017-05-13董萍由受访者提供

收藏·拍卖 2017年4期
关键词:西平佛像藏家

文:董萍 图:由受访者提供

人物

一西平措 推动佛像拍卖十年,当止则止

文:董萍 图:由受访者提供

一西平措,中国佛像拍卖领军人物。过去的十年,他做了大量学术、展览、出版、拍卖工作。一举一动,总能引发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跟他的采访,约在北京一处叫觿堂的美术馆。他从一大批客人中抽身而出,在一间安静的会客厅,我们聊了聊他的十年佛像拍卖的心路历程。

他身上有一种卓然的气质,既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又金刚在内,风雨不动。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无所从来,无所从去。这是他的座右铭。

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 理事北京尚仕雅集文化艺术顾问有限公司 董事长香港翰海拍卖公司董事长

在寺庙中成长 法缘特胜

采访之前,一西平措发来他的资料:

少即更事,秉赋聪颖。幼时长于寺院,早年随父游历卫藏、尼泊尔、印度,后在泰国研修佛教造像艺术。师从名门,纵阅百家,怀艺精深,法缘殊胜,博览中外法像,通晓古今之鉴断,经年与国内外著名艺术收藏机构密切联系,或拍或藏,无一不精、美、奇、用。

稍凭宿缘,得亲近诸世间大德名僧,恭礼往来,积善成因。待人信义慷慨,接物苛厉精严。欣逢盛世,佛缘广布,法像通流,藏家渐起。愿以一己之学,谢师叩佛,广惠有情。

这段文字,极其自信。他的祖父曾经为十世班禅做管家,因此他从小就在寺庙里成长。如果我们相信有能量存在,那么在耳濡目染以后,佛定然会埋藏在他心里面。

一西平措说,他从16岁时开始做大量的佛像田野调查,这段经历对他相当重要,可以说是入行。当时他跑遍了整个藏区,包括布达拉宫、萨迦寺在内的佛像他几乎全部上手,并拍摄了大量图片。到目前为止,他都认为这些佛像的代表性都是最好的。

另一个打开他视野的是,印度、尼泊尔、欧洲游历过的亲戚朋友告诉他,上世纪90年代国际市场对西藏文化艺术有多么热爱和追捧。他由此开始接触国外这个领域的学术及商业活动。那时候国际上的专家、学者和一些商人,其眼光独到之处,即使到今天也是整个市场学习的方向。

在商业中修行 当止则止

“我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小小的艺术工作者,在浩瀚如烟的佛教艺术研究领域,做得只是一些微薄的力所能及的工作。希望再创佛在世时佛教的辉煌。”早年的一次讲课中,他的表达既谦卑又高远。

过往十年,一西平措做了大量佛像拍卖的课程、展览、出版、拍卖工作。他评价自己这十年,做了相对合适的事情,而且还算起到了一些作用。

2006年开始,尚仕雅集与翰海拍卖共同组织策划了30余次佛像专场拍卖,成为行业内最具品牌号召力的拍卖专场,并推动和引导行业向更学术、更细分的方向发展。

2008年,一西平措参加北京藏学研讨会,发表《中国将成为佛教艺术品交易中心》论文,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2009年,他邀请全球各地藏传佛教艺术学者,及首次受邀来到国内的海外活佛,举行第一届“佛教美学十月论坛”,创造性的将研究艺术史和研究佛教义理的人融合在一起,共襄佛事。

2012年,他在拉萨西藏博物馆举办了《海外回流西藏文物展》,班禅大师亲临展场,逐一问询,赞誉有加。

佛教里面经常讲“次第”,就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学习、吸收和拓展。过往十年,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佛教市场次第发展。

在刚刚开始做拍卖的前两三场,有一次他站在台上往下看,心里特别悲伤,因为他感觉下面全都是在“贩卖”,而不是抱着亲近佛法的目的。

令他欣慰的是,近年来藏家结构正在改变。80后藏家已经崛起,他们接受信息快、眼界宽广、全世界到处看东西,整体上比70、60的收藏家素质要高,更愿意做深层次的佛法学习和探究。而这更接近于他的初衷。

也曾经有人质疑,他怎么会做佛像买卖,这是不是有悖于佛教义理?但他觉得“无碍”,教育必须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去推动。在那个阶段,市场是让大家认识佛、学习佛最方便的法门。如果没有市场化的行为,中国的佛教艺术教育肯定要滞后好几十年。

十年佛像拍卖,对他而言,也是有益的修行。以前他完全不理人,不愿意与人交流。现在则经常要面对很多人,要用很清楚的语言来告诉别人,而不能讲一些云里雾里的名词。他尽量用五百个常用汉字里面的字,把事情讲得又好玩,又生动,又有思想。

2016年12月3日晚,翰海秋拍“西路十年—金铜佛像”专场,68件拍品,成交超1.4亿元,可谓圆满。尽管他认为中国佛像市场,未来仍有十年辉煌。但他选择在此时退出,转入策展人的身份,探索“生命哲学、宗教信仰、环境保护”这三个主题。

低谷时投入,高峰时退出,这也是一种智慧。

莲花生及其明妃蒙古 札纳巴札尔风格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高41cm,22cm红铜鎏金 局部彩绘

猜你喜欢

西平佛像藏家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篁岭晒秋
张西平
佛像面前的 菩萨
扎西平措
尼玛泽仁佛像画欣赏
藏家之友
藏家之友
佛像面前的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