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7-05-12王菊梅

关键词:循证心肌梗死有效率

王菊梅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41)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菊梅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4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3年5月~2016年10月于我科接受治疗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46例)与循证护理方法(观察组,4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上述护理措施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87%;对照组为78.26%,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可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可予以推广使用。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即护理人员在对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措施时,可将研究结论与自身经验及患者的切身需求所结合起来,并由此获得证据支持,以提高临床护理决策的正确性[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选取我科所收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在对观察组采取了循证护理措施后,取得了十分满意的护理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科于2013年5月~2016年10月所收治的9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依据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确诊,将患者依据入院编号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32~85(57.6±4.9)岁。观察组男24例,女25例;年龄32~83(57.1±4.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统计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状况;加强对患者心电图的监测;保障睡眠充足、饮食合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具体包括:①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出针对性的饮食方案,向患者讲解宜忌食物,日常饮食应以清淡类流食为主;②生活习惯护理:对患者所居住病房定期予以消毒处理,确保病房内时刻保持空气流通,病房温度一般以18~20℃为宜,湿度可控制在60%~70%;③心理护理:明确掌握患者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开展心理护理措施,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心律失常的基本注意事项,开展全面性的健康宣讲,积极争取患者的配合,促使患者能够建立起正确的治疗意识,还可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治愈病例以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高护理依从性,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④出院指导: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一些出院后应加强注意的重点内容,与患者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以便能够在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给予患者家属及时的护理指导[2]。

1.3 评价指标

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窦性心律恢复正常;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窦性心律恢复明显;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窦性心律得到一定纠正;无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善甚至加重,心室率不稳定,心律失常偶有出现。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x2进行组间对比验证;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律失常情况十分常见,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大约有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心律失常状况。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表现形式较多,例如急性循环功能出现障碍、胸痛、反映性的心肌损伤、心肌坏死、缺血等。在临床上,经常表现为胸骨后持久并且剧烈的疼痛、心率失常、发热、急性循环功能出现障碍、心功能衰竭、血清心肌损伤以及白细胞计数的标记酶升高、急性心肌坏死、急性心肌损伤等。因而,临床上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采取抢救措施时,应当确保所采取护理措施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的应急护理操作规程。循证护理作为护理工作当中一种具备良好计划性与严谨性的护理手段,可极大的促进护理实验与护理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于提升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显著[3]。

随着当前医疗行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只有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保障护理安全才能够吸引患者选择就医。在具体的日常护理工作当中只有严格依据护理操作规程,采取科学化的护理手段,确保护理安全能够才能够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而促使患者能够得以早日康复,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在本次研究中采取循证护理的观察组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5.65%,相较于对照组的78.26%,组间护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率失常患者在开展护理工作时,可采取循证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可予以推广使用。

[1] 吴美玲,许秋嫦.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6(9):150-152.

[2] 苏红梅,周 云,曹 静,等.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106-1107.

[3] 黄春兰,朱辉群,黎小惠,等.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中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11):1441-1442.

本文编辑:王 琦

R473.5;R-03

B

ISSN.2096-2479.2017.05.48.02

猜你喜欢

循证心肌梗死有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政治备考:如何背书最有效率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