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在初中政治中的运用
2017-05-12刘彩霞
刘彩霞
摘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地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去。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去了解学生,这是教师课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与基础。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所需、身心状态以及学习特点等,再有针对性的去开展课堂教学中。观察法正是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应运而生的,是教师用于了解学生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目前使用的较为广泛的教学方式。本文就观察法的具体使用方法,来论述其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初中政治;观察法;方法视角;教学策略
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越来越崇尚创建一个开放性强、互动高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所具备的教学特点以及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所处的地位和角色的不同,教师往往很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呈现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产生一个较高的积极性,课程的教学过程往往显得沉闷、乏味。而观察法的运用则能有效的解决这一教学问题。观察法要求教师通过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学习爱好,并能够适当的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的主动性。
一、简要介绍观察法的两种方法视角
在论述观察法究竟如何在教学中起作用以前,笔者首先带大家来了解一些什么是观察法和他的视角,以及观察法究竟是从怎样的视角去进行观察。从字面上理解观察二字,我们能够很浅显的明白教学中的观察:即是用教师的眼睛去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那么教师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观察学生呢?下面笔者将详细的介绍这种两种观察视角:自观视角体与客观视角。
1、观察法中的自观视角。什么是观察法的自观视角?自观视角也成为主观视角,通俗一点说就是教师将自己看成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和问题中去设想学生的反应、态度以及学生的做法。教师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了解学生想法的源头。这种视角能够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让教师能够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把握和应对学生的情绪,从而更加顺利的开展教学的火车。而且当教师能够处在学生的地位去思考问题时,更加容易获得学生的认可,有利于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良好的信赖感。
2、观察法中的客观视角。所谓客观视角也称之为他观视角,这种视角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观察时,不能加入主观性的思维和意见,而是以一种传统的标准去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也就是教师要从自身的角度去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并且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思想、品质以及道德修养,然后找到学生个人能力水平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这种视角的运用主要为了让教师更好地确定教学的内容难度的高低以及教学措施,从而促成更优化教学质量的实现。
二、如何有效的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利用主观视角
在利用到主观视角来对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要做的是将自己当成授课班级中的学生一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和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与探讨。我认为,教师要做到投其所好。所谓投其所好就是要知道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爱好等方面,去做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在课堂的教学中能够有意无意的提及到这样的一些内容,和学生产生了共同语言以后,学生自然而然的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在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中,有一講是专门讲关于青少年追星的“盲从”。我在讲解该课题教学内容时,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时下较为流行的明星和粉丝的故事,其中的这些明星大部分都班上同学较为关注的。故事也大部分都以传递正能量的为主。这样不仅迎合了学生的爱好与兴趣,还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积极的追星理念和思想,达到了课程教学的目的。
三、如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利用客观视角
客观视角要求教师以一种局外人的角度去观察学生,也就是要剔除掉教师本身对学生存在的主观认知,单纯从教育的层面上去观察、考量、评估学生的行为和言语。这样的视角是为了教师更加方便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然后从原因出发,在课程设计中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措施来解决问题。在利用这些这样一种视角来观察学生时,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仅仅依靠纯粹的表面现象就去判定一个学生的思想和品质,而是要通过一个亲身的接触和互动去了解学生。其实亲身的接触和互动是属于主观视角的,这一点也说明主观视角的使用和客观视角的使用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在初中政治的教学内容中,有一讲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介绍的。我教学这一讲时,提问学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学生站起来回答的比较模糊。然后我示意学生坐下,并且告诉他这节课要认真听讲老师还会继续提问他。到了课程的教学后半段时,我又提问该同学关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这次这个同学回答的较为全面、细致。通过这样一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学会弥补自己学习上的不足,教师给予学生机会也能够很好的体现教师的人性化教学。
四、结语
当我们更深层次地去探究观察法的含义,其实观察法并不仅仅是靠教师用眼睛去看,恰恰相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用心去感知学生的学习,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才是观察法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刘次林.以学定教:道德教育的另一种思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 张耀灿等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