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深入思考
2017-05-12黄干芳
黄干芳
摘要:文言文是我国先人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的根源与沉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中学生有责任与义务传承并学习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事实上,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大量的文言文内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但由于文言文枯燥难懂,且大多数需要背诵记忆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本文就对初中文言文教学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深入思考
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发展、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而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想象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文言文教学。应积极分析当前的教学困境,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学生的思维与认知发展特點,然后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以下,笔者就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文言文被纳入初中语文教材就足以彰显文言文的魅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重视文言文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但由于文言文语言难懂且通常需要学生大篇幅背诵,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条式“教师讲解——学生背诵”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文言文教学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逐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初中语文《桃花源记》这篇课文为例。课前教师应深入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加深自身对文言文知识的了解,充实自身的知识储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为播放《梦入桃花源》这首歌并出示相关的美景图片,以此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曲终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成语描述这样的美景,从而引出“世外桃源”这个话题。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歌曲《梦入桃花源》与成语“世外桃源”的出处引出《桃花源记》这篇课文。通过以上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对桃花源产生向往,然后教师为学生设置疑问:“是不是真的有桃花源的存在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并带领学生一起去探索“桃花源”的秘密,以此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保证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大多数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教材知识直接、主观的灌输给学生,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事实上,这样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改善这一情况,教师可以积极创新并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增加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
教师在讲到《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时,可以改变传统“为学生讲解翻译——学生自主理解记忆”的教学方式,而可以课前借助先进的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教学素材以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记承天寺夜游》相关的视频,将课文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引导各组学生自由预习课文,通过刚才的视频、课后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尝试翻译课文,教师将给予翻译最好的一组学生一定的奖励。以此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可以以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竞赛学习,以此增加文言文课堂的趣味性,同时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总之,为帮助学生改观对文言文的认识与理解,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创新,然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习效率
为提升初中生文言文学习效率,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教学中 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与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可以,讲解不同的文言文时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借助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例如,《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作品,马致远将多种景物并置合成了一幅“秋郊夕照图”,文字优美且画面感强。因此,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为学生布置“画画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天净沙·秋思》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并在课堂上讲解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外,教师在讲到《唐雎不辱使命》这篇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品大赛”,要求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将课文内容呈现。通过这样的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情感,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效率。
四、结语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文言文教学模式与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应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仇定荣.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以《记承天寺夜游》教学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15,11:45-47+61.
[2] 蒋雁鸣. “言”“文”何以巧璧合——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 语文教学通讯,2014,14:34-35.
[3] 雍晓鹰.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2015,0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