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探求音乐美感的思考
2017-05-12陆雅丹
陆雅丹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音乐课的教学重点逐渐放在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当中探求音乐的美感,從而唤醒学生内心对“音乐美”的追求。音乐课作为高中学习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类课程,其在实际教学过程并没有很全面彻底地开展对音乐美的探索教学。为此,本文总结了实际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违背音乐教学理念的问题,并对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探求音乐美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探求美感;思考
一、让学生探求音乐美的意义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育应该是师生共同感受、鉴别、判断、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探求音乐的美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而培养、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正是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探求音乐美感是符合新课改下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的。
二、探求音乐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程枯燥教学内容单一。高中学业繁重,学习压力大,但娱乐解压的方式却很单一,很多学生在课余都热衷听音乐解压,却反感上音乐课。原因在于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讲授的内容较为乏味,加之教学形式单一,导致整个教学过程枯燥无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加之学习压力过重,很多学生宁愿在课堂上偷偷做其他作业而不乐意上音乐课。这样的音乐教学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的状态,不能感受到课堂上欣赏音乐带来的乐趣,更不用说探索音乐的美感了。
2、音乐播放设备质量较差。好的音乐设备是高中音乐教学的硬件基础。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聆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世界不是只依靠教师讲就能刻画清楚,动人的旋律,美妙的乐章,很多东西难以言传,需要学生自己体会解读。比如讲授人教版音乐鉴赏第二十九节《冼星海》,教师在带领学生们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如果学校配备好的播放设备,歌曲一出来时那磅礴的气势,激动人心的旋律一定能够立马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有良好的聆听体验。反之,如果设备太差,无论教师将音乐世界讲述的多么灵动,当粗糙刺耳的声音播放出来时,学生都难以体会音乐的美感。
3、教师素质不够高。音乐教师是带领学生走入音乐世界的引领者。如果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学生所见的音乐世界的颜色也会暗淡许多。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两方面的素质:一是专业素质即扎实的音乐功底,二是音乐素养即真正欣赏音乐,欣赏艺术的能力;且第二点是建立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的。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对于音乐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配备的音乐教师的专业素质都不过关。
4、没有聆听音乐的良好氛围。前文提到音乐教学最好要配备良好的音乐播放设备,而除此之外聆听音乐时良好的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如果都报以一种“听不听都无所谓”的态度去聆听音乐的话,那就违背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音乐美感的理念,其效果也可想而知。同时聆听音乐的次数和时长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如果聆听的次数过少,时间过短,学生也很难体悟音乐中的美感。
三、对于实际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及解决措施
1、学校应重视高中音乐课程的开展。上文提到高中音乐教学时出现了音乐播放设备差,音乐教师素质不过关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本身对高中音乐课程的开展不够重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素质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多方位发展,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当是富有活力,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感知能力的人。而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高学生美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应当给予音乐课程应有的时间,减少“主科课”占音乐课的情况,配备较好的音乐播放设备。
2、音乐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音乐教师是学生在探求音乐美感上的指引者,学生在聆听音乐前后,教师应当进行恰当的指导。这就要求授课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授课之余,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素质,比如,在上到人教版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时,在为学生播放京剧曲目前,教师需要向学生们介绍京剧的相关知识。
3、营造聆听音乐的良好氛围。在参加正式的音乐会时,人们往往会着正装,这不仅是一种仪式感,也是尊重音乐,全身心融入音乐意境的体现。在高中音乐课堂上,也需要营造聆听音乐的良好氛围,让学生能够全身心的融入音乐的意境中。比如,上到人教版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时,教师需要先介绍亚洲音乐的产生发展历程,不同类型的音乐发展历程中曾受到什么样的文化影响。让学生对亚洲各国音乐的发展产生原因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播放乐曲如播放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让学生将自身的聆听体验和对聆听前印度尼西亚的民歌的了解相结合,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歌曲《星星索》蕴含的真挚深沉的情感。
4、加长聆听时长,增加聆听次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而不播放音乐,学生很难体悟到其中的美感。因此,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加大学生聆听音乐在课堂上所占的比重。增加学生聆听音乐的时长,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探索音乐中的美感。一堂音乐课上,学生的聆听时长可以有20分钟左右。除此之外,在欣赏乐曲时,教师还可以反复播放,增加学生的聆听次数。让学生在多次聆听中发现乐曲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结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聆听氛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将“让学生探索音乐中的美感”作为首要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对艺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1] 陈一甲.论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探求音乐的美感[J].课程教育研究,2014,31:208.
[2] 王淑哲.论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让学生探求音乐的美感[J].神州,2013,2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