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2017-05-12邵琼

未来英才 2017年6期
关键词:审美高中语文情感

邵琼

摘要:在审美教育中,语文审美教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具有其独有的语文美。如汉语言的音乐美,汉字的形意美,文章的结构美、意蕴美,文学作品中的形象美等等。那么,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接受语文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呢?本文就此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即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可见,新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呢?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美的文学作品是心灵的净化剂,它能使人忘却世俗的烦恼,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淡泊一切功名利禄,追求至高至善的精神境界。情感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文章的灵魂,也是人的灵魂,没有感情的作品是苍白无力的作品。优秀文学作品是艺术家们用心灵雕刻而成的,凝聚着艺术家们对社会、对人生的关注,是他们独特而深刻的人生体验。语文学科的人文属性不是凭借简单直白的道德说教文字承载,而是借助于一篇篇熔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那么如何在初中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利用新教材优势,进行审美教育呢?

一、加强课堂朗读,让学生感受语文之美

语文学科审美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但朗读对于语文课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环节。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课堂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 语文之美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学生美感,唤起内心的情愫。20世纪初,叶圣陶、朱自清等先生也对朗读这种吟诵方式推崇备至。叶圣陶先生说过:“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应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挥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通过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具体地说,就是通过朗读不仅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韵律美,同时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 自觉地进行审美判断,真切地感受到作品的情韵和气势,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情感中真、善、美的因素,让学生与作者、与文章产生共鸣,情感得到美的感召和升华。从而怡情怡性,自觉接受语文美感教育。

如诵读《山中访友》,让学生一边美读一边想象,置身于作品的意境之中,然后诱導学生找出想象奇特的段落和句子来品析。又如诵读《春》的“春草图”时,轻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样就能表现出不经意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感受到春天那种生机盎然的气息。新教材中有许多美文,《济南的冬天 》《荷塘月色》《荷花淀》《滕王阁序》《阿房宫赋》等等名篇佳作,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美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语言的分寸感、畅达感、情味感、美感才能更好地奔涌而来,学生才能更好的获得情感审美体验。

二、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领悟语文之美

语文教材是以语言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就其总体作用而言可以分为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语文学科美育在一般情况下凭借情感性语言进行,这一类语言不只包括形象描述语言,而且也包括议论抒情语言。“寡情即无鉴赏力”,激发情感便是美育的主要中介。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领悟语文之美 非常必要。

在赏析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先让学生边欣赏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边听歌颂父爱的歌曲《父亲》,从油画中父亲那深深的皱纹中,从音乐中歌手那充满感伤的歌声中,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点滴关爱,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背影只是一个表象,表达的‘父爱也是浅层的父子情深,是人之常情,朱自清为何时隔八年才写呢?父亲如此钟爱儿子,是人之常情,还是另有理由呢?”问题的提出,便把读者带入特定的环境,渐渐地学生便能从事与情中找出深藏其中的“理”: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光景惨淡中,儿子便成了父亲老境中唯一依靠和寄托,为了谋生,又不得不离开这依靠和寄托。依恋怜爱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审美情感由此得以诱发。

三、激发审美想象,让学生欣赏语文之美??

入选中学课本的散文许多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如何让学生获得这些美感呢?情感是人们追求真理的原动力,要培养学生追求美好事物的高尚情操,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情感熏陶了。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所以,在情感审美过程中,必须在具体状貌和整体形态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对先前相关、相似、相反的生活经历或感受的联想或产生这些方面的合理的新表象,才能使审美情感趋于深层。因此,我们需要激发审美想象,让学生欣赏语文之美。

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为例,前几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在这里,作者并没有直接诉说旅人的悲凉情怀,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幅秋野黄昏的画面,而这幅画面又是旅人内在情感存在的外在形式。因此,可先让学生进行再现想象,根据诗文提供的描述在审美主体的意识中构成一个具体的形象:在苍茫的暮色中,旅人看到那已经干枯的藤条攀附着老树,几只寒鸦缩立枝头;地上一曲清溪,清溪之上架着一座小小的木桥,不远处便是几间幽静的茅屋;一条苍凉的古道从脚下伸向远方,在萧瑟的西风中一匹瘦马驮着自己悄然踯躅??这与其说是秋野黄昏的现实之景,不如确切地说是旅人悲凉心绪下的心中之景。当这些荒凉萧瑟的景物呈现于学生眼前时,意识的触角也就自然地伸向了旅人的内心深处,深深地体味到了他那旅途的艰辛和他寂寞、孤独、悲凉的悠悠哀愁。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将他的知识、经验、情感通过想象负载到作者已经创造出的艺术画面上去,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才能体会到文中的美的所在。

总之,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肩负着审美教育的重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有利条件,抓住学科特点,巧妙渗透,激发思维,并辅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发现美、追求美,按美的标准和规律塑造自己的心灵,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猜你喜欢

审美高中语文情感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情感移植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