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激发
2017-05-12郭瑶琳
郭瑶琳
语文教学是情感的教学,情感教学应该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才能收到感化人的作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在导入新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情感
学习新课之初,教师可用模型、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进而产生感情共鸣,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播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音像,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等春景会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播放《春天在哪里》的歌曲,使学生在美妙动听乐曲声中进入对课文的学习之中。又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时,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也为学生架起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二、在巧妙的悬念设置中激发情感
古代章回小说以及说大书结束时,常常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实际上是运用悬念这种艺术手法来牵引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兴趣。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是文学作品,而且许多作品中运用了悬念的手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也设置一些悬念,诱发探索欲望,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兴趣的好方法。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也可以让学生复述故事时,提出疑问,引发思考。如学习《狼和鹿》,这是一篇关于生态平衡的故事。如何让三年级的孩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明白不能随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这一道理呢?一开始在让学生回忆文章大概内容的时候,就抓住文章最后两句话: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很自然地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感受森林的美好和鹿群的美丽。在讲授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最后,鲁提辖“提了一条齐眉短棒,奔出南门,一道烟走了”,请同学们思考地会去哪里呢?留下悬念,让学生深思,让他们体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三、在故事的感染中激发情感
小学生好奇心强,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也可以授新课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识字量少,学习诗歌时,我常常可根据诗歌的内容编成童话故事,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有声有色地进行演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诗歌《小小的船》时,编了这样一个童话:一个夏天的晚上,我坐在庭院里的椅子上,一边乘凉,一边看着夜空中那一轮弯弯的月亮。忽然,我感到自己飘了起来,飘到了月亮上。弯弯的月亮成了一只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尖的,我就在这小小的船里坐着,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呼——”突然,一阵风吹来,我浑身一抖,惊醒了。原来,这是我在做梦。可是这梦太美了,我真想什么时候真的能到月亮上去看一看。这时,教师趁热打铁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坐着月亮小船,在星星之间穿行的感受?”学生马上回答:“我们想。”又问:“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学习好吗?”学生齐答:“好的。”这样一来,教师演讲的童话,既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理解了诗歌内容,还启发了学生上天揽月的遐想。又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四、在文章的拓展延伸中激发情感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和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如学习《狼和鹿》,为了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谁是真正的‘祸首”的同时,及时评价:同学们,现在看来,我们人类真的不能用自己盲目的爱和无知的恨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接着又引导学生:所以这件事发生之后,美国政府也采取了积极的拯救措施,同学们,如果你也参与了这次拯救行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此时的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神思飞扬,感情再一次升华。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因素,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