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油菜潜在病害的症状及防治

2017-05-12陈明刚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病原防治方法黑龙江省

陈明刚

摘要 本文就黑龙江省油菜潜在病害——油菜白斑病、油菜瓜果腐霉病、油菜白粉病等病害的症状特点、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提高油菜潜在病害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油菜白斑病;油菜瓜果腐霉病;油菜白粉病;病原;发病因素;防治方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31-01

Symptoms and Control of Potential Diseases of Rape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EN Ming-gang

(Luobei County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Luobei Heilongjiang 154200)

Abstract In this paper,symptoms,pathogenic factors,and control methods of rape potential diseases such as rape leukoderma,rape pythium aphanidermatum disease,rape powdery mildew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re expounded in detail,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ntrol effect of rape potential diseases.

Key words rape leukoderma;rape pythium aphanidermatum disease;rape powdery mildew;pathogen;pathogenic factor;control method;Heilongjiang Province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油菜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油菜种子异地调运量增加,再加上气候环境变化,已经引起了油菜田潜在病害出现。现介绍油菜潜在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类型、发病因素以及防治方法等,以期为油菜种植提供参考。

1 油菜白斑病

1.1 病原

芥假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1.2 症状

油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老叶上病斑较多。发病初期,叶上出现黄白色或灰褐色小病斑,呈圆形,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或圆形大斑,边缘带绿色,中央灰白色至黄白色,病部稍凹陷变薄,易破裂,湿度大时浅灰色霉状物出现在病斑背面,病斑直径0.3~1.0 mm,有时有轮纹[1-2]。严重时病斑相互联合形成大斑,致叶片枯死。

1.3 发病因素

主要以菌丝或菌丝块附着在病叶上或以分生孢子粘附在种子上越冬[1,3-4]。第2年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到油菜叶片上,该分生孢子主要借雨水飞溅进行传播。孢子发芽后从气孔侵入,导致初侵染。病斑形成后又可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1-2,5-6],该分生孢子借风雨进行传播。经过再侵染,病害扩展开来,连续降雨可促进病害流行。在北方油菜区,本病盛发于8—10月。

1.4 防治方法

1.4.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减少病害发生几率;二是平整土地,减少田间积水[7-10];三是适期播种,增施基肥,中熟品种以适期早播为宜[3-5];四是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

1.4.2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多·硫悬浮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11-12],或50%混杀硫悬浮剂600倍液,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要改用65%甲霉威或50%多·霉威(多菌灵加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兑好的药液750~900 L/hm2,隔15 d左右喷1次,共防治2~3次[6-7]。

2 油菜瓜果腐霉病

2.1 病原

瓜果腐霉,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12-14]。

2.2 症状

发病油菜苗,有水渍状斑在茎基部近地面处产生,后缢缩折倒,湿度大时白色棉絮状物(病菌菌丝、孢囊梗和孢子囊)出现在病部或土表层[15-16]。

2.3 发病因素

病菌以卵孢子在12~18 cm表土层越冬,并能长期存活在土中[1,8-9]。翌年春,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孢子囊,对寄主进行侵入,侵入形式是游动孢子或直接长出芽管。除此之外,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的菌丝也可产生孢子囊[1-2],侵染幼苗,以游动孢子作为侵入形式,最终导致幼苗猝倒。田间的再侵染主要靠病苗上产出孢子囊及游动孢子[1],这些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常贴近地面的根茎上进行传播危害。其传播途径是灌溉水或雨水溅附[10-11]。

该病主要在幼苗长出1~2片叶之前发生。当幼苗子叶养分基本用完,新根尚未扎实前是感病期[12-13]。此时,真叶未抽出,碳水化合物不能迅速增加,抗病力弱,遇有雨、雪等连阴天或寒流侵袭[1-2],地温低,光合作用弱,幼苗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致幼茎细胞伸长,细胞壁变薄病菌乘机侵入[14-16]。

2.4 防治方法

2.4.1 農业防治。一是选用江盐1号、陇油2号、蓉油3号、豫油2号等耐低温、抗寒性强的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及时排水、排渍,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湿气滞留。

2.4.2 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可用40%拌种双粉剂按照种子重量0.2%的用量进行拌种或土壤处理。二是药剂防治。必要时可喷洒3.2%恶甲水剂300倍液,或恶霉灵精品4 0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喷兑好的药液2~3 L/m2。

3 油菜白粉病

3.1 病原

十字花科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3.2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有白色粉斑产生,呈近圆形放射状,叶的两面生有菌丝体,展生后整个叶面铺满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轻者病变不明显,发病重的叶片褪绿黄化早枯[16]。

3.3 发病因素

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次年该病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释放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2],致病害流行。时晴时雨,高温、高湿交替有利该病侵染和病情扩展,发病重。雨量少的干旱年份易发病。

3.4 防治方法

3.4.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新油8号、9号抗病品种。二是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

3.4.2 化学防治。针对不同品种的油菜科学选择药剂。有些油菜品种对铜制剂敏感,应严格控制药量。一般情况下,在发病初期,可喷洒40%福星乳油8 000~10 000倍液,或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1-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500~2 000倍液,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进行防治。

4 参考文献

[1] 大白菜常见七大病害[EB/OL].[2016-11-10].http://new.nongyao001.com/show.php?itemid=47747.

[2] 油菜主要病害[EB/OL].[2016-11-10].http://www.farmers.org.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45978.

[3] 曹涤环.易被忽视的三种油菜病害的防治[J].农药市场信息,2016(26):61-62.

[4] 刘志杨.渝西地区油菜病害发生与防治现状研究[J].农技服务,2016(3):143.

[5] 韩桂莲,韩德强.循化县油菜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6(3):158.

[6] 许成枝.油菜2种叶部病害的识别与防治[J].农业灾害研究,2015(4):15-17.

[7] 代卫民,张亚军,王少佳,等.油菜病害要早防[J].河南农业,2015(3):32-33.

[8] 薛汉军.油菜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陕西农业科学,2014(6):119-120.

[9] 张清华.油菜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生防潜力评估[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0] 丁和明.油菜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14(2):18-19.

[11] 李明霞.油菜主要病害防治研究进展[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1(2):4-7.

[12] 黄华磊,石有明,周燕,等.重庆市油菜病害发生与防治现状研究[J].南方农业,2010(1):75-77.

[13] 王宁惠.青海省油菜主要病害及防治[J].青海农林科技,2009(2):85-86.

[14] 成必成.无公害油菜病蟲害防治专家系统构建[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5.

[15] 陈桂华.油菜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农药,1996(9):6-7.

[16] 李丽丽.世界油菜病害研究概述[J].中国油料,1994(1):79-81.

猜你喜欢

病原防治方法黑龙江省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