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县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
2017-05-12孙德来罗志恒郭满平
孙德来+罗志恒+郭满平
摘要 对环县引进的10个马铃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环县马铃薯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陇薯10号产量15 357.14 kg/hm2,定薯1号产量14 970.24 kg/hm2,庄薯3号产量14 702.38 kg/hm2,陇薯11号产量14 285.71 kg/hm2,陇薯9号产量14 017.86 kg/hm2,陇薯8号产量13 898.81 kg/hm2,这6个品种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商品薯率高,可以在环县马铃薯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比较;性状;产量;甘肃环县
中图分类号 S532.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02-02
环县是甘肃省马铃薯生产大县,年种植面积2万hm2左右,马铃薯产业为环县农业一大支柱产业。但是近几年环县马铃薯品种混杂退化严重,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发生流行加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降低,市场价格下滑,严重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为了重振环县马铃薯产业,2016年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引进了10个马铃薯抗病高产品种,在环县秦团庄乡贾塬村进行了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旨在筛选出能够适宜环县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馬铃薯品种,为环县马铃薯引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环县秦团庄乡贾塬村某农户的承包地里,海拔1 630 m左右,年降雨量300~400 mm,无霜期为145 d,年平均气温8.5 ℃,≥ 10 ℃有效积温2 685 ℃,年平均日照时数2 578 h。试验地为塬地,地势平坦,地力中等偏低,土壤为砂性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
1.2 供试材料
供试马铃薯品种有定薯1号、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8号、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庄薯3号、LK99,以上马铃薯品种均由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提供;供试地膜为120 cm宽幅、厚0.01 mm的黑色聚乙烯膜,由甘肃天水天宝塑业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以陇薯3 号作对照(CK)。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为三垄宽(4.2 m),小区长8 m,小区面积33.6 m2,小区间距50 cm,用土带压实,重复间距为垄间距(50 cm)。每小区种马铃薯100株。试验四周种1 m宽保护行[1-2]。
1.4 试验实施
玉米收获后,及时清理根茬,深翻土地。2016年4月25—27日旋耕土地,同时施农家肥45 t/hm2、碳铵450 kg/hm2、过磷酸钙37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4月28日机械覆膜,地膜为黑色地膜,宽120 cm、厚0.01 mm,垄幅1.4 m。4月29日人工破膜播种,用土封播种口,每垄种2行,平均株距50 cm,垄距70 cm。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生长期间记录各处理马铃薯的播种期、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成熟期、收获期等物候期,记录各处理马铃薯的株高、花色、叶色、茎色、薯形、薯肉、芽眼、单株结薯量、抗逆性、抗病性等生物性状,收获期进行田间实挖测产,记录各处理小区产量及折合产量,数据用方差分析。
出苗期:指马铃薯田间播种的种薯已经达到75%出苗日期;现蕾期:指田间马铃薯已经达到75%现蕾日期;开花期:指田间马铃薯已经达到75%开花日期;成熟期:指田间马铃薯已经达到75%正常枯萎成熟的日期;收获期:指马铃薯实际收获日期;生育期:指马铃薯出苗至枯萎成熟所经历的天数;抗逆性:指该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抗寒性、耐盐碱性,分强、中、弱三级;抗病性:指该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病毒病、早疫病、环腐病等多种病害的抗性,一般可分免疫、高抗、中抗、低抗、感病和敏感6级[3-4]。
特早熟品种:出苗后60 d成熟;早熟品种:出苗后70 d成熟;中早熟品种:出苗后85 d成熟;中熟品种:出苗后105 d成熟;中晚熟品种:出苗后120 d成熟;晚熟品种:出苗后120 d以上成熟。
大薯:单薯重量在100 g以上;中薯:单薯重量在50~100 g之间,小薯:单薯重量在50 g以下。商品薯:指大薯和中薯。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以看出,参试马铃薯品种生育期不尽相同,LK99生育期较短(101 d),为中熟品种;定薯1号、陇薯3号(CK)、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8号、陇薯11号6个品种生育期在111~116 d之间,为中晚熟品种;陇薯9号、陇薯10号、庄薯3号3个品种生育期为126~136 d,为晚熟品种。
2.2 生物性状
由表2可以看出,10个参试品种株高在45~75 cm之间,庄薯3号最高,为75 cm;LK99最矮,为45 cm。陇薯6号花色为乳白色,庄薯3号花色为淡蓝色,其余品种花色都为白色。定薯1号叶色为浅绿色,陇薯6号、陇薯8号、庄薯3号的叶色为深绿色,其余品种叶色都为绿色;庄薯3号茎色为深绿色,陇薯8号、陇薯11号的茎为绿色有褐色网纹,其余品种茎色为绿色。LK99薯形为圆形,陇薯3号(CK)、陇薯6号、陇薯8号的薯形为扁圆形,其余品种薯形为椭圆形。LK99薯皮色为白色,陇薯6号、陇薯8号、陇薯9号、陇薯11号的薯皮色为淡黄色,其余品种薯皮色为黄色。定薯1号、陇薯6号、LK99的薯肉色为白色,其余品种薯肉色为黄色。庄薯3号芽眼深度中等,陇薯10号、LK99的芽眼极浅,其余品种芽眼较浅。LK99抗逆性弱,陇薯3号(CK)、陇薯7号、陇薯9号抗逆性中等,其余品种抗逆性强。陇薯3号(CK)、庄薯3号高抗晚疫病,陇薯7号感晚疫病,其余品种中抗晚疫病;陇薯10号、庄薯3号高抗病毒病,其余品种中抗病毒病[5]。
2.3 经济性状
由表3可以看出,定薯1号、陇薯3号(CK)、陇薯6号、陇薯7号、陇薯8号、陇薯9号、陇薯10号、陇薯11号、庄薯3号、LK99的商品薯率分别为85.4%、80.5%、78.1%、79.3%、81.5%、82.7%、87.7%、83.7%、85.2%、77.1%;10个参试品种单株结薯量在4.3~7.2个之间,结薯最多的是陇薯10号,平均结薯7.2个,最少的是LK99,平均结薯4.3个;单株薯重在360.0~516.0 g之间,单株结薯最重的是陇薯10号,平均单株薯重516.0 g,单株结薯最少的是LK99,平均单株薯重360.0 g。
2.4 產量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陇薯10号折合产量15 357.14 kg/hm2,较CK增产12.2%,居参试品种第1位;定薯1号折合产量14 970.24 kg/hm2,较CK增产9.3%,位居第二;庄薯3号折合产量14 702.38 kg/hm2,较CK增产7.4%,居参试品种第3位;陇薯11号折合产量14 285.71 kg/hm2,较CK增产4.3%,居参试品种第4位;陇薯9号折合产量14 017.86 kg/hm2,较CK增产2.4%,居参试品种第5位;陇薯8号折合产量13 898.81 kg/hm2,较CK增产1.5%,居参试品种第6 位;陇薯3号(CK)折合产量13 690.48 kg/hm2,居参试品种第7位;陇薯7号折合产量13 244.05 kg/hm2,较CK减产3.3%,居参试品种第8位;陇薯6号折合产量12 648.81 kg/hm2,较 CK减产7.6%,居参试品种第9位;LK99折合产量10 714.29 kg/hm2,较CK减产21.7%,居参试品种第10位。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0个马铃薯参试品种在环县马铃薯生产区均能正常生长和成熟,陇薯10号、定薯1号、庄薯3号、陇薯11号、陇薯9号、陇薯8号的产量高、抗逆性强、抗病性好、商品薯率高,建议在环县马铃薯主产区示范推广种植。陇薯3号可搭配种植。陇薯7号不抗晚疫病,建议淘汰。陇薯6号产量不高,建议淘汰。LK99可作为采用型品种,在县中南部采用地膜或拱棚早种,早上市[6]。
4 参考文献
[1] 王彩霞.9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安定区的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5):46-47.
[2] 李雪瑛,吴永斌,王勇.13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庄浪县旱地引种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4(10):45-48.
[3] 宋金凤,张连瑞,张忠福.17个马铃薯新品种(系)在山丹县的引种表现[J].甘肃农业科技,2016(4):17-21.
[4] 文高登.庄浪县高寒阴湿区马铃薯品比试验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6(4):21-24.
[5] 郭满平,敬克农.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6(4):28-32.
[6] 胡松,吴正凯,郑晓峰.脱毒马铃薯品种比较试验研究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37-38.